4.1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4 19:3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构成
一、单选题
1.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 B. 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雪花飘飘 B. 香水打开瓶盖后,在周围可闻到香味
C. 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D. 打扫卫生时,尘灰四起
3.图中所描述的是几种我们比较熟悉的现象,其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 春天,柳絮飞扬 B. 夏天,荷花飘香
C. 秋天,落英缤纷 D. 冬天,雪花飘飘
4.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打开醋瓶,不久满屋子都闻到醋的酸味
B. 汽车驶过马路后,灰尘在路面上空飞舞
C. 衣柜中的樟脑,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了
D. 将一块方糖轻轻放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甜了
5.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灶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作用下才能运动
B. “纳米车”分子间不存在间隙
C. “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D. “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6.在《物质的构成》一课中,老师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先在量筒中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记下总体积;再将量筒反复颠倒摇晃,记下混合后的总体积。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混合后的总体积与未混合前的总体积一样大
B. 混合后的总体积比未混合前的总体积大
C. 根据这个实验的现象,即可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
D. 这只是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
7.下列实例,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在教室中烧醋时满屋都能闻到醋味 B. 手拿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C. 香瓶打开盖后,满屋子充满香味 D. 水洒在地上,过会儿全蒸发了
8.扩散不能表明( )
A. 一切物体的分子间有间隙 B. 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有体积
C. 互相接触的物体间分子可进入对方 D. 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9.如果分子间没有了引力和斥力,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
A. 黑板上很难写字 B. 固体很容易被拉长 C. 液体容易被压缩 D. 气体也会有一定体积
10.从分子运动的观点看,物体受热膨胀的原因是( )
A. 物体内各个分子体积变大 B. 分子无规则振动加快,振动范围增大
C. 物体各分子间挤进了空气 D. 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距离变大
11.下列有关生活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A. 阳光下,湿衣服很快干了 B. 轻轻地弹一下,衣服上的灰尘“跑”了
C. 随风飘来了醉人的花香 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消失了
12.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A. 物质的温度 B. 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 物质的分子结构 D. 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二、填空题
13.用如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填“A”或“B”)瓶。根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
14.小红同学不小心打碎了一块玻璃,为了怕被别人发现,她偷偷地想把玻璃重新合起来,但发现玻璃怎么都不能重新合起来了。小红回顾了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知识后,明白了不能合拢两块碎玻璃是因为两块碎玻璃间________。(填“存在分子引力”或“存在分子斥力”或“几乎没有分子引力也没有分子斥力”)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解答】解:A、将石块研磨成粉状,不能说明分子变小了,粉状仍是固体小颗粒,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故A错误;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B错误;
C、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 B
【解析】【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很小,用肉眼直接观察不到分子.
【解答】解:A、雪花是固态物体,雪花飘舞,属于固体小颗粒运动,是机械运动;故A错误;
B、能闻到香水的味道,是香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粉笔灰是固体小颗粒,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
D、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属于固体小颗粒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 B
【解析】【分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微粒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并且在做永不停息地运动.生活中的扩散、挥发等现象都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解答】解:A、柳絮飞扬是可见的固体的机械运动,不能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花朵飘香是因为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鼻子中,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落叶是固态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雪花飘飘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固态雪花降落下来,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B
【解析】【分析】分子是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
【解答】解:A、打开醋瓶,不久满屋子都闻到醋的酸味,这是醋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B、汽车驶过马路后,灰尘在路面上空飞舞,不是分子的运动;符合题意;
C、衣柜中的樟脑,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了,这是樟脑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D、将一块方糖轻轻放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甜了;这是糖分子运动到水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 D
【解析】【分析】(1)根据纳米车的作用考虑;(2)根据分子的性质考虑;(3)根据分子的大小考虑;(4)由题给信息来回答本题.
【解答】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并不是说必须在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故A错误;
B.分子间都存在间隙,故B错误;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光学显微镜也是观察不到的,故C错误;
D.“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 D
【解析】【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①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③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此题考查的是分子动理论,我们要根据分子动理论的知识来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分子总是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而且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解答】解:因为黄豆粒比较大,黄豆粒之间有空隙,和芝麻混合时,芝麻会弥补这些空隙,所以半瓶芝麻与半瓶黄豆混合后体积会变小,原因是:芝麻运动到黄豆之间的空隙中去了;
因为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隙,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扩散到对方分子的空隙中的结果;所以通过这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 B
【解析】【解答】分子是微小粒子,用肉眼无法看见,此题A.C.D答案中都能说明是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而B答案中我们能用肉眼看见粉笔字,因此不是分子而是物质。故此题选B。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对分子的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分子用肉眼无法看见,看得见的就不是分子,所以就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来解释。
8.【答案】 B
【解析】【解答】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互相接触的物体可进入对方。就扩散现象而言,并不能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有体积,故此题选B。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对扩散现象的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9.【答案】 D
【解析】【解答】如果没有引力和斥力,黑板上就很难写字,固体容易被增长,液体容易被压缩都是会发生的。故此题选D。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对引力和斥力的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分子正是由于有了引力很难被压缩,粉笔就能在黑板上写字;分子由于有了斥力,固体才不容易被拉长。
10.【答案】 B
【解析】【解答】物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变大,分子间的活动范围变大的结果,故此题选B。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如果温度越高,分子就会运动得越剧烈,分子的活动范围就会大大的增加,物体就会受热膨胀。
11.【答案】 B
【解析】【解答】A.B.D中的衣服干了;花香;樟脑丸消失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B答案中的灰尘“跑”了,是由于灰尘这种物质具有惯性的结果,故此题选B。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由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湿衣服就会变干;随风会飘来花香;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
12.【答案】 B
【解析】【解答】物质处于什么状态,主要是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来决定的,运动得越剧烈,物质处于气态;剧烈程度降低就会变为液态或固态,故此题选B。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与热现象的缘由,分子由于在不同条件运动的剧烈程度不一样,分子间的束缚就不一样,因此,物质的状态也就不一样。
二、填空题
13.【答案】 B;A瓶内出现红棕色气体;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物质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就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气体、液体、固体之间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解答】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空气要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所以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如果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则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以B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淡,A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
故答案为:B;A瓶内出现红棕色气体;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14.【答案】 几乎没有分子引力也没有分子斥力
【解析】【分析】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距离很小表现出相互排斥力,分子之间距离较大时表现出相互吸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过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会消失。
【解答】由题意可知,打碎的玻璃之间的距离较大,两碎玻璃间的分子已经不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填几乎没有分子引力也没有分子斥力。
故答案为:几乎没有分子引力也没有分子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