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泥石流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5泥石流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4 19:3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泥石流
一、单选题
1.甘肃省陇南文县发生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还是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是多发的一种地质灾害,下列关于泥石流及其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是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之一
B. 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等特点,应加强预测、预报
C. 发生时要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D. 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因此要加强植被保护
2.如图为松散泥土堆成的山谷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沉积泥沙
B. 用松散泥土堆积是模拟破坏的植被,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C. 发生该地质灾害时,应迅速顺沟谷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走
D. 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
3.在我国下列四省(自治区)中,泥石流潜在威胁相对较小的是( )。
A. 四川 B. 甘肃 C. 西藏 D. 浙江
4.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赶紧顺着河谷的上游或下游跑
B. 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狭小空间内
C. 在山区荒野,遇到地震时,要往山坡上方跑并注意滚石
D. 当附近有大量因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要注意紧闭窗户,少在户外活动
5.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下列脱险逃生的办法不妥当的是( )。
A. 逃生时要保护好头部
B. 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
C. 在沟中尽快跑到房顶
D. 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
6.下列有关泥石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分布比较广的自然灾害
B. 泥石流的成因主要是地形陡峭、地表松散、降水强度大
C. 遇到泥石流时,应该沿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向高处逃生,不要穿越泥石流
D. 房屋建在沟口或沟道上可以减少泥石流对房屋的损害
7.人类的下列活动,有利于削弱泥石流活动强度的是( )
A. 乱砍滥伐 B. 堆放矿渣
C. 破坏坡面 D. 修建水库
8.下列关于泥石流发生时的防御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B. 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C.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D. 发生泥石流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
9.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B. 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
C. 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D. 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10.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 )
A. 打草稿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 B. 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C. 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 D. 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
11.下列有关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泥石流的发生与强降水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容易被水冲刷成泥石流
③植树造林可以减缓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④泥石流发生时,要顺沟向上或向下逃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下列属于我国泥石流频繁发生地区的是( )
A. 浙江 B. 河北 C. 四川 D. 山东
二、填空题
13.泥石流暴发往往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右图为泥石流来袭时的四条逃生路径,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泥石流来袭造成的危害有________(至少填两项)。
14.泥石流引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会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 土层。
三、解答题
15.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这三种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
16.某兴趣小组用松散泥土堆制成一个山谷模型,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实验 实验过程 底部堆积的泥沙量
一 用较小的水流洒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 较少
二 用较大的水流洒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 较多
三 在坡面上覆盖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 较少
(1)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来判断水土流失的程度。
(2)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尤其是西南山区,每年夏季都是泥石流多发季节,根据本实验探究结果,你认为夏季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 【分析】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有:1.自然原因;2.不合理开挖;3.弃土弃渣采石;4.滥伐乱垦等。
【解答】A、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A不符合题意;
B、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 短暂、破坏力极强的特点, 常掩埋农田、中断交通、摧毁村寨、城镇、工厂、矿山以及水利 设施等,因此应加强预测、预报,B不符合题意;
C、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就不会把游客掩埋,C符合题意;
D、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植物的减少会加剧泥石流的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 C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A、坡面上泥土是松散的,当有较大水流时,泥土会随着水流流入水槽中;故A正确;
B、该实验模拟的泥石流的形成,而破坏植被后会导致泥土的松散;故B正确;
C、当发生泥石流时,要垂直沟谷方向向高处逃生;故C错误;
D、泥石流的爆发过程会携带大量的泥土,因此其具有突发性、短暂性的特点;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解答】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而四川、甘肃、西藏具有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浙江不具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 A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应当躲在小空间里,比如坚固的家具下,远离滚石,火山喷发时,喷发出的气体很多吸入人体后,对身体会造成危害,因此要紧闭窗户。
【解答】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泥石流来临时正确的脱险逃生方法。
【解答】当遇到山体滑坡、泥石流时正确的做法是:1.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倾听远处山谷是否传来雷鸣般的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3.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地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4.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在沟中尽快跑到房顶,房子若是遭遇泥石流是非常危险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 D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A、中国地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上,泥石流灾害严重;故A正确;
B、地形陡峭、地表松散、降水强度大,会导致泥沙石块等随着水流移动,形成泥石流;故B正确;
C、泥石流的破坏力较大,且具有石块等,所以遇到泥石流时应沿垂直泥石流方向向高处逃生,不能穿越泥石流;故C正确;
D、在沟口及沟道上是泥石流容易经过的地方,不能建造房屋;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7.【答案】 D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A、乱砍乱伐会导致植被大量减少,会加强泥石流活动强度;故A错误;
B、堆放矿渣,会增加碎石,会加强泥石流活动强度;故B错误;
C、破坏坡面,会导致碎石等更容易掉落,会加强泥石流活动强度;故C错误;
D、修建水库可以调节水流,有助于减少泥石流活动强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 D
【解析】【分析】 泥 石流的成因是有大量松散碎屑物、有陡峭的地形及短期内有大量降水;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它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因为泥石流顺沟而下, 所以不能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解答】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泥石流顺沟而下, 所以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泥石流破坏力强,所以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泥石流危害很大,发生泥石流时不能急于冒险到室内救人,更不能重物质而轻生命,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 D
【解析】【分析】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是它能借助地形冲进城市和乡村,摧毁房屋等建筑设施,造成人员伤亡。此外,泥石流还会直接埋没道路,造成交通堵塞,为后续救援带来麻烦。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解答】A、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A、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A不符合题意。
B、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B不符合题意。
C、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C不符合题意。
D、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也会产生危害,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 B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我们应该注意环境保护,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解答】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节约了资源,行为恰当。故A不符合题意;就餐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和纸杯来源于木材,砍伐森林、毁林开荒会破坏地表植被,加速泥石流的形成,是不恰当的。故B符合题意;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是保护环境的正确做法,行为恰当。故C不符合题意;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节约了资源,行为恰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 B
【解析】【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对居民点、对公路、铁路、对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等的危害。泥石流发生时,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解答】泥石流发生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山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都在不断增大;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等都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故答案为:B.
12.【答案】 C
【解析】
【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我国第二级阶梯多高原、盆地,地势变化大,自湖北省的西部、四川、云南省,到西藏东部一带是泥石流多发地区。
【解答】我国是一个泥石流和滑坡多发的国家,其中以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省区尤为严重。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3.【答案】 突发性;历时短;AC;冲毁公路、铁路等设施,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等
【解析】【分析】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若泥石流一旦来临,泥石流跑得快,人应当更加加快速度,否则你就可能和泥石流一起去旅游了,那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解答】泥石流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右图为泥石流来袭时的四条逃生路径,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因此其中正确的有AC。泥石流来袭造成的危害有冲毁公路、铁路等设施,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等。
故答案为:突发性;历时短;AC;冲毁公路、铁路等设施,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等

14.【答案】 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松散堆积土层
【解析】【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条件;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水源条件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等。
【解答】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形成原因也可归纳成地貌、气侯、地质、人为原因四大方面,其中山区和上坡土层松散属于地貌原因,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和积雪熔化属于气候原因,地震属于地质原因,开荒毁林和大量矿渣或弃土堆积属于人为原因。
故答案为: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松散堆积土层。
三、解答题
15.【答案】 (1)解: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2)泥石流
(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解析】(1)我国西南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较为活跃,且西南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雨季,降水较为集中,而不是雨季时降水较少,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故答案为: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2)植被能够涵养水源,固定土壤,而人类活动大量破坏植被后导致泥石流较易发生;故答案为:泥石流;
(3)地质灾害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多数都造成较大的环境代价,环境的破坏也导致了地址灾害更易发生;故答案为: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故答案为:(1)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2)泥石流;(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底部堆积的泥沙量
(2)夏季雨水多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1)本实验是通过一个现象来判断水土流失的程度,在这里就是看底部泥沙的堆积量。
(2)从实验可以看出,水流大,底部堆积的泥沙就多,那么夏季比其他季节多泥石流就是因为夏季的雨水大的缘故。
故答案为:(1)底部堆积的泥沙量(2)夏季雨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