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与凝华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由于凝华造成的是( )
A. 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 B. 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
C. 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 D. 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
2.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 初春,冰封的河面开始解冻 B. 盛夏,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
C. 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 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B. 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C. 春天,河里的冰消融 D.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4.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5.冬天,当气温低于0℃时,即使没有阳光,晾在室外结了冰的湿衣服仍然会干,这是由于在低温下冰( ) 的缘故。
A. 汽化 B. 升华 C. 蒸发 D. 凝华
6.下列叙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春天,雾绕群峰 B. 夏天,雨笼山恋 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千里冰封
7.下面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B. 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 早晨有浓雾 D. 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8.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山间形成的浓雾 B. 河面冰雪消融
C. 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D. 草叶上形成的“白霜”
9.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熔化 C. 升华 D. 蒸发
10.2016年1月21﹣26日受“霸王级”寒潮的影响,杭州出现了极寒天气.23日上午停课在家复习的小周发现窗玻璃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冰花,关于冰花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窗内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B. 在窗内侧,由水凝固而成
C. 在窗外侧,由水凝固而成 D. 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11.如图所示.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原因是( )
A. 玻璃先升华后凝华 B. 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C. 钨丝先熔化后汽化 D. 钨丝先汽化后凝固
12.
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A. 大雨 B. 冰雹 C. 霜冻 D. 雾
二、解答题
13.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并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你认为实验方案________更好些,你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1 实验2
在试管内装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 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 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 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3℃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500℃左右
三、填空题
14.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是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单位:℃)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5.物质直接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在做碘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热,这说明升华时会 ________热量;碘蒸气凝华时会________热量。
四、实验探究题
16.在七年级下科学书中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锤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锤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应同学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章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章同学认为科学书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应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写出小章同学对小应同学的结论质疑的理由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确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其实是芳香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其实是外面的水蒸气在冻鱼表面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了冰,故B符合题意;
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其实是灯丝受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C不合题意;
D.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其实是碘吸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 D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冰封的河面开始解冻,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故A不合题意;
B.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故B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合题意;
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冰消融的过程,是冰吸热后,由固态变成液态形成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C不合题意;
D.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A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熔点;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温度低于0℃时,冰与盐水的混合物中,冰仍然没有熔化,说明冰的熔点肯定低于0℃;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易拉罐后,在其表面迅速放热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解答】冰冻的衣服从空气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从而发生升华现象,因此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 C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向外放热,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雨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的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冰是水由液体变成固态发生的凝固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水由液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B正确;
C.早晨有浓雾,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 D
【解析】【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解答】A、山间形成的浓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河面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体,属于熔化现象,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草叶上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草叶上形成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 C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解答】“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故答案为:C。
10.【答案】 A
【解析】【分析】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冰花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
【解答】解:“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
故选A.
11.【答案】 B
【解析】【解答】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冷的玻璃又凝华为固态的钨沾在灯泡的内壁上;故选B.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12.【答案】 C
【解析】【解答】霜冻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固体,是凝华现象;雨、雾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冰雹是由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小水珠遇冷,和小冰晶结合起来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选C。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凝华形成的物体是固态的。
二、解答题
13.【答案】 实验2;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蒸气可能是碘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的(实验2,沸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蒸气只能是升华形成的。)
【解析】【分析】出现气态的碘蒸汽可能有两个途径,①固态的碘先熔化后汽化;②固态的碘直接升华。如果加热温度低于碘的熔点,那么就可以排除熔化的情形,从而证明碘的升华现象的存在。
【解答】我认为实验方案2更好些,理由是: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蒸气可能是碘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的(实验2,沸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蒸气只能是升华形成的。)
三、填空题
14.【答案】 (1)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实验方案: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解析】【分析】(1)根据碘的升华现象解答;
(2)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远远大于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碘可能先熔化再汽化变成碘蒸气,也可能直接变成碘蒸气。水的沸点为100℃,低于碘的熔点,将碘放入热水中后,如果仍然能够看到碘蒸气生成,那么就可以排除熔化的可能,从而证实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
【解答】(1)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证明碘是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
实验方案: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实验说明: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15.【答案】 固;气;气;固;吸收;放出
【解析】【分析】根据升华、凝华的定义分析解答。
【解答】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在做碘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热,这说明升华时会吸收热量;碘蒸气凝华时会放出热量。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①科学书中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
②采用下图实验装置。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解析】【分析】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远远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小章同学才会产生碘先熔化再汽化的观点,我们只要降低加热温度,使碘的温度低于熔点,如果固态碘仍然会变成碘蒸汽,就能排除小章的这个观点。
【解答】 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