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 2 章《观察生物》综合培优提分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科学课后,有几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课桌是木材做的,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观点,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
A.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是由细胞构成
C.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D.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衍
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由于发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子互生呈暗绿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请你判断青蒿属于( )
A.藻类植物 B.被子植物 C.裸子植物 D.蕨类植
3.尽管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的特征都大同小异。因为它们都是由共同的基本单位所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4.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结构是( )
A.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 B.草履虫体内的叶绿体
C.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D.白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
5.小明在山上发现了一种奇异的花。经专家证实,这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幽灵之花”,学名水晶兰。水晶兰习性独特,只适宜于特定气候环境,一生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等过程,据此在生物分类上应属于下列哪类生物( )
A.被子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蕨类植物
第5题图
6.动物中生物种类最多的类群是( )
A.鱼类 B.哺乳类 C.昆虫 D.软体动物
7.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 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
8.下列植被类型中,所生长的植物最耐旱的是( )
A.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C. 针叶林 D. 荒漠
9.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形体的大小 B.生殖能力的大小
C.细胞是否有分工的现象 D.适应环境的能力
10.下列可作为监测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
A. 榕树 B. 苏铁 C. 肾蕨 D. 葫芦藓
11.在操作显微镜时,要使镜筒升降的幅度最大,应该调节( )
A. 光圈 B. 粗准焦螺旋 C. 细准焦螺旋 D. 物镜
12.下列结构全部属于器官的一组是( )
A.根、胃、叶肉、肾、心脏 B.血液、小肠、平滑肌、花、果实
C.花、果实、种子、肾、心脏 D.种子、肾、肌腱、胃、肠
13.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的像在视野的右上方,若要使细胞的像在视野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
A.左下方 B.右上方 C.正上方 D.正下方
14.某同学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在其他相关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该同学用两个不同物镜观察同一张血涂片,结果观察到乙视野比甲视野明亮。下列相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
A.若玻片往右移,甲中的物像往右移而乙中的物像往左移
B.乙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甲中均可观察到
C.观察到甲中的红细胞比乙中的红细胞大
D.若乙中的物像很模糊,则直接转换成甲,物像就会变清晰
15. 用下列四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少的是( )
选项 A. B. C. D.
目镜 5× 10× 15× 20×
物镜 8× 40× 10× 45×
16. 下列结构中,全部属于器官的一组是( )
A. 根、胃、叶肉、肾、心脏 B. 血液、小肠、平滑肌、花、果实
C. 花、果实、种子、肾、心脏 D. 种子、肾、肌腱、胃、肠
1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细胞结构上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细胞质
B. 切开橙子,流出酸甜的橙汁,它来自细胞中的细胞核
C. 蝙蝠是哺乳动物,其最大特征是胎生、哺乳
D. 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组织都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
18. 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尖细胞的结构中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中没有
B. 茎尖分生组织细胞进行分裂时,产生的新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是一样的
C. 分布于动物和植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都属于保护组织
D. 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19.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银杏、苏铁和雪松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面均有果皮包被
B.海带和紫菜都是藻类植物,它们依靠其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C.卷柏的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所以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D.油菜和发菜都是利用种子进行繁殖,这是它们更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
2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B.生物体通过细胞分化,细胞之间逐渐发生了稳定的差异
C.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D.生物体的生长可以只依赖细胞的分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21. 请分析图1~图3,回答问题:
(1)图1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________ 填字母).⑤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 .
(2)图2是视野中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请在图中标出与控制物质进出有关的结构并写出名称________ .
(3)将图2中的物像再放大观察,需依次调节图3中显微镜的结构是(填标号)________ .
(4)制作细胞模型是学习细胞基本结构的一种方法,以下是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方案,请指出其中错误之处________ .
22.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判断此细胞的类型________ 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
(2)该图表示________ ,其结果是________ 。
(3)该图发生的先后顺序为(填写字母)________ 。
23.如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通过__________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2)系统是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排列在一起的组合。图中所示的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相对于人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
24.假如你在森林中迷了路,怎样借助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呢?
(1)苔藓植物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苔藓植物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________(填“干燥”或“潮湿”)。
(3)大多数树干的哪些部位苔藓较多?________(填“背光面”或“向光面”)。
(4)树干上长苔藓较多的一面朝哪个方向?________(填“南”或“北”);好,现在你已经会确认方向了!
25.温州三垟湿地被称为“城市之肾”,是虾蟹养殖和菱角种植的天然场所,也是“中国柑橘之乡”。目前,湿地内已知动植物有1 700多种。
(1)虾蟹属于________(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2)小明将湿地内某些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表所示,他是依据________这一特征来分类的。
类别 动物名称
甲 燕子 田鼠 草鱼 青蛙
乙 蜜蜂 蚯蚓 虾
(3)小明在湿地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1a有种子………………………………………P
1b无种子………………………………………2
2a有叶…………………………………………3
2b无叶…………………………………………Q
3a有根…………………………………………R
3b无根…………………………………………S
这些植物中有一种是蕨类植物,它是________(填字母)。
(4)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下列措施有利于动物保护的是( )
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③向河水排放污水 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6.洋葱为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有浓绿色圆筒形中空叶子,花为伞形花序,呈白色,由数百朵小花组成(如图甲)。小科同学想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洋葱的花属于植物的________器官,在分类上洋葱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_____。
(2)洋葱切开时,流出的汁液来自于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
(3)小科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乙,其操作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27.武义县泉溪镇白革村有几株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的南方红豆杉。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生有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得名。
(1)红豆杉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从植物分类上看,红豆杉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2)从标识牌中我们发现南方红豆杉属于________科,红豆杉属。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28.星期天,小明与爸爸一起到郊区采集植物标本,但回家后发现标本的号牌从标本上掉下来了。他通过仔细回忆,想起了一些线索:1号标本是在一个池塘里采集的;2号和3号是在一个向阳的山坡上采集的;4号和5号是在一个山谷中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采集的。爸爸还告诉他:2、3、4号标本有根,2号标本是有果实的。请问,你能帮助小明将标本的号牌挂上去吗?
1号:________;2号:________;3号:________;4号:________;5号: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9.请分析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问题:
(1)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c图片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 。
(2)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 倍。
(3)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怎样调节显微镜可以提高视野亮度? 。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 。
(5)图二是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其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胞没有 (写一个即可)。
(6)从结构层次上分析,口腔上皮属于 。
30.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原是粮仓中常见的害虫。幼虫表面呈金黄色,喜群集,常常聚集在粮堆中或其它食料的下方。如果往饲养黄粉虫的容器里放一片面包,它们会聚集在面包片下面吃面包,如果把面包片翻过来,暴露在明处的黄粉虫会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冬冬同学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选择黄粉虫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
(1)黄粉虫在分类上属于 (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如图是冬冬设计的关于“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装置,此实验装置探究的是哪种环境因素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
A.温度 B.光 C.麦麸 D.风力
(3)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4)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 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5)预期实验结果:黄粉虫会趋向于哪一种环境 (填明亮或阴暗)。
(6)判断:黄粉虫是一种良好的饲料,实验完毕后直接杀死即可(填对或错)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A D A C A D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C D C C B C D
二、填空题
21.(1)③②①④⑤ ; 染色
(2)
(3)3、2(4)2绿豆﹣﹣﹣叶绿体和3方纸盒﹣﹣﹣细胞壁,错误.
22.(1)植物;有细胞壁(2)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3)a c d b
23.(1)细胞分化
(2)消化和吸收;系统
24.(1)有茎和叶,无真正的根 (2)潮湿 (3)背光面 (4)北
25.(1)无脊椎 (2)有无脊椎骨 (3)R (4)B
26.(1)生殖;被子植物 (2)液泡 (3)③②①④
27.(1)B (2)红豆杉;种
28.D;B;E;C;A 点拨:1号标本是在一个池塘里采集的,说明1号是D衣藻,因为衣藻是单细胞的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2号和3号是在一个向阳的山坡上采集的,2、3号标本有根,且2号标本有果实,说明2号是B,因为B开花,能结出果实和种子。3号是E,因为E是银杏,是裸子植物,有种子,适于生活在陆地上。4号和5号是在一个山谷中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采集的,且4号标本有根,说明4号是C蕨类植物,因为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生殖离不开水,适宜生活在阴湿处,5号是A苔藓植物,因为苔藓植物无根,只有茎、叶的分化,生殖也离不开水,也生活在阴湿处。
三、实验探究题
29、(1)cadb;生理盐水;(2)200;(3)将平面反光镜改为凹面反光镜和增大光圈;(4)少;(5)③;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组织;
30、(1)无脊椎动物(2)B;(3)光照;(4)平均;(5)阴暗;(6)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