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第三章第一节 水循环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来认知水循环。 综合思维: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地理实践力: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在影响水循环时,有利和不利是并存的。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相关资料查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
教学过程 导入: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 几千年来很多先哲都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公元5世纪,《宋书·天文志》中有人对此问题作了解释(图3.1):太阳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消耗,使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这种对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科学吗 蒸发的海水去哪儿了呢 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读图: 1、水在哪些圈层中活动? 2、在这些圈层中,经历了哪些环节? 3、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有哪些形态变化? 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上述问题,教师总结: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可以划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利用动画展示不同类型水循环的过程,并做介绍: 海陆间水循环: 它是指发生在海洋和陆地自检的水循环。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驯化有称为大循环。通过这种驯化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 它是指只发生在陆地上的水循环。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在陆地上。陆地内循环运动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海上内循环: 它是指指发生与海洋上的水循环。就是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通过这三类水循环,总结水循环的过程: 活动:认识沙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1)观察右上图,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观察右侧两张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观察右侧两张图,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 (2)二者的蒸发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相似,且砂田的蒸发量总是小于裸田,说明砂石覆盖层可以有效抑制蒸发,减少蒸发量。 (3)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不同,其中水分变化0-10厘米最为明显,随着深度变大,砂田与裸田的土壤含水量差距在逐渐变小,但在同一深度上砂田的土壤含水量总是大于裸田,说明砂田覆盖层具有蓄水保墒的作用。 结论:①砂田影响水循环环节主要有:下渗、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②砂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下渗、抑制蒸发、削减地表径流、蓄水保墒;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利用和改造水循环环节,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提问: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节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 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⑥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 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⑦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能力减弱 ⑧城市路面硬化: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小地下径流,易 造成城市内涝。
安全提示 上下楼梯不打闹,放学路上要慢行!
练习设计 课后达标训练
板书设计(共22张PPT)
第一节 水循环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区域认知:结合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来认知水循环。
综合思维: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地理实践力: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在影响水循环时,有利和不利是并存的。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 几千年来很多先哲都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公元5世纪,《宋书·天文志》中有人对此问题作了解释(图3.1):太阳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消耗,使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这种对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科学吗 蒸发的海水去哪儿了呢
导入
水循环示意图
1、水在哪些圈层中活动?
2、在这些圈层中,经历了哪些环节?
3、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有哪些形态变化?
一、水循环及其类型
圈层: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
形态:
液态、气态、固态
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示意图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蒸发
降水
海陆间循环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地下水
水汽输送
蒸发
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海 洋
一、水循环及其类型
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发(蒸腾),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
过程:
(1)观察右上图,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观察右侧两张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观察右侧两张图,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活动 认识沙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1)观察右上图,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
(2)观察右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二者的蒸发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相似,且砂田的蒸发量总是小于裸田,说明砂石覆盖层可以有效抑制蒸发,减少蒸发量。
(2)观察右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不同,其中水分变化0-10厘米最为明显,随着深度变大,砂田与裸田的土壤含水量差距在逐渐变小,但在同一深度上砂田的土壤含水量总是大于裸田,说明砂田覆盖层具有蓄水保墒的作用。
结论:①砂田影响水循环环节主要有:下渗、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②砂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下渗、抑制蒸发、削减地表径流、蓄水保墒;
活动 认识沙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人类活动可以利用和改造水循环环节,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节产生哪些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 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⑥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 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⑦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能力减弱
⑧城市路面硬化: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小地下径流,易 造成城市内涝。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课堂小结
感谢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3.2 水循环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知识点梳理: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 、大气圈、 、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 、 、 、 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自然界的水循环 都在进行着。根据发生的 ,水循环可分为 、 和 。
3、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 与 之间的水循环。
4、海洋表面的水经过 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 ,部分在适当条件下 ,形成 。
5、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 流动,形成 ;一部分渗入 ,形成 。两者经过 ,最后又同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循环又称为 。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 ,水资源得以 。
6、陆地内循环就是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 ,形成 ,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 形成降水,仍降落在陆地上。
7、陆地内循环运动对 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8、海上内循环就是海面上的水蒸发形成 ,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 ,形成降水,又降到 。
9、水循环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地球上的 ,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 ,形成 。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 。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 ,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 。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 。
课堂练习: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 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辐射能
2.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海水倒灌 B.长江东流 C.台风登陆 D.我国的冬季风
3.为了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矛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兴建水库 B.节约用水 C.植树造林 D.跨流域调水
4.⑤环节不畅通可能导致( )
A.洪涝灾害 B.海平面上升 C.暴雨灾害 D.土地荒漠化
5.目前,人类对水循环过程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人工降雨 C.地表径流 D.植物蒸腾
近年来,受极端暴雨洪水等重大灾害袭击,许多城市加强雨洪管理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建设,打造安全水系统,大大提高了城市应对灾害的韧性。下图示意荷兰某城市的韧性水系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最适宜借鉴并建设该韧性水系统的城市是( )
A.西宁 B.长沙 C.重庆 D.银川
7.在城市韧性水系统的功能区中( )
A.绿色屋顶加快了雨水汇流下渗 B.水广场增加了雨洪的蒸发量
C.公园加快了城市的泄洪速度 D.开放水域增加了洪水的蓄积量
8.图甲为沿海某地的水循环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河流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在C海区附近形成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与图甲中的________(环节名称)有密切关系。
(2)A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D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并简述A、D两环节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_______。
(3)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能和重力能。
(4)若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_______和_______问题。
(5)在乙图中的河流东西两岸,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特点:西岸_________,东岸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
知识点梳理:
水圈 岩石圈 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 径流
时刻 空间范围 海陆间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洋 陆地
蒸发 大陆上空 凝结 降水
地面 地表径流 地下 地下径流 江河汇集 大循环 补充 再生
植物蒸腾 水汽 冷却凝结
水资源
水汽 凝结 海面
各种水体 蒸发 水汽 降水 蒸发 地下径流 海洋
课堂练习:
1.D 2.C 3.D 4.A 5.C 6.B 7.D
8.(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地表径流
(2)水汽输送 大气降水 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水分平衡
(3)太阳辐射
(4)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
(5)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河流水补给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