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件+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件+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5 14:22:56

文档简介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习题
一、选择题
1.有学者研究西方法律制度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独立和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
A.维护公民权利 B.坚持权力制衡
C.遵循法律程序 D.保护私有财产
2.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下令建造无忧夏宫时,遭到了附近一位磨坊主的申诉,因为行宫的修建导致他的磨坊因为风少而必须停工,但他却仍需要支付磨坊的年佃租。最终国王认可了他的申诉,并且出资赔偿,让他在别处建设新的磨坊。由此可知此时
A.国王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B.普鲁士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公民的财产权得到一定保障 D.遵守法律成为社会的共识
3.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
A.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 B.奠定了“万民法”基础
C.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 D.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4.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100年后,欧洲大陆的法国颁布了另一部文献,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欧洲。这两部法律文献分别是
A.《权利法案》《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独立宣言》
C.《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民法典》
5.《光明网》 报道:2014 年10 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聚焦“依法治国”:十八大以来,从改革到反腐,均在法治框架下推进。纵观世界法制史,罗马法的影响至今仍然清晰可辨。以下事件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是:
A.《十二铜表法》 的颁布 B.《阿奎里亚法》 的颁布
C.《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的颁布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的颁布
6.13世纪时,伦敦25名贵族强迫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该宪章(  )
A.保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
B.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以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
D.初步确立了近代民主政治
7.恩格斯指出:“这部革命的法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对这部法典解释正确的是(  )
A.体现权力制衡思想 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C.建立律师陪审制度 D.以习惯法为其基础
8.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贝卡里亚的说法体现了(  )
A.无罪推定原则 B.社会契约思想
C.权力制衡原则 D.程序公正理论
9.有学者研究西方法律制度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独立和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  )
A.维护公民权利   B.坚持权力制衡
C.遵循法律程序   D.保护私有财产
10.“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该材料体现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控制人们思想  B.大肆进行宗教迫害
C.宣传人文思想  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材料二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依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的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关系,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实施的前提包括:只针对死刑犯罪;没有其他手段发现真实;对犯罪的指控充分和适当。 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免予酷刑。
--摘编自于贵信《古代罗马史》材料二《宋刑统》,它是宋初宋太祖鉴于五代法纪紊乱而命窦仪等人仿《唐律》而制定的。但在司法实践中,《宋刑统》越来越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也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故在宋太祖时,就不断颁布敕令以满足新的需要。以后历朝历代均有大量的敕、令、格、式颁布。它和以往法律一样重视刑法和实体法,诉讼、民法只占极少部分。随着租佃制的推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田宅易主等民事关系的增多,有关调整这类关系的立法也相继出台,其中主要涉及到断案准则诉讼程序和诉讼时效诸方面的规定。
--摘编自《试论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古罗马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共同的历史价值。
答案
1.A
【详解】
法官中立是指在诉讼中,法官应当不偏不倚地对待双方当事人,给予各方主体以同等的对待,最终保证各方主体诉讼权利的平等,而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不告不理原则指的是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的诉讼原则。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A项正确;近代西方国家在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法律程序是维护公民权利的手段,不是核心目标,排除C项;刑事诉讼案例不一定都涉及私有财产,而且财产权只是公民权之一,排除D项。
2.C
【详解】
材料表明国王对法律的服从,即公民的财产权得到一定保障,故选C项;材料未强调国王的反思,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国王与磨坊主之间的矛盾,不能说明整个普鲁士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了磨坊主敢于用法律桿卫自己的权利,不能说明遵守法律成为社会共识,排除D项。
3.D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因此是平民的胜利,故D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在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斗争的情况下产生的,并不是平民主导的,故A项错误;奠定了“万民法”基础的是公民法,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实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C项错误。
4.A
【详解】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是《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故选A项;《独立宣言》是美国的,排除BC;《民法典》也叫《拿破仑法典》,是1804年颁布的,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
5.D
【详解】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了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D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不是罗马法完备的标志,排除A;《阿奎利亚法》是针对十二铜表法的不足而颁布的一部法律,是一部专门针对财产损害的成文法,不是罗马法完备的标志,排除B;《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又译《法学阶梯》》是由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下令编写的法学著作,成书于533年。该书体现了东罗马帝国维护奴隶制的统治思想。该书综述了罗马法的基本原理,汇集了罗马各主要法学家的法学理论,是罗马奴隶社会的一部完善的法律著作,但是不能作为罗马法完备的标志,C排除。
6 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时贵族联合强迫国王签署《大宪章》,通过法律形式使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故C项正确;13世纪时英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没有产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故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B项错误;13世纪时,英国还处于封建君主统治之下,近代民主政治还没有产生,故D项错误。
7 B 
【解析】根据材料“法国”“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可知这部法典是《法国民法典》,它保护私有财产权,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关于国家权力和司法程序方面的内容,与这部法典的内容不符,排除;这部法典是对法国大革命中的一系列法律的总结,并继承了罗马法的精神,故D项错误。
8 A 
【解析】根据材料“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可知,这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故A项正确。
9 A 
【解析】法官中立是指在诉讼中,法官应当不偏不倚地对待双方当事人,给予各方主体以同等的对待,最终保证各方主体诉讼权利的平等;而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不告不理原则指的是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的诉讼原则。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故A项正确。
10 D 
【解析】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这些形式保存了古代文化遗产,同时对周边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说明基督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基督教对民众思想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与宗教迫害无关,排除B项;基督教宣传的主要是教义,而非人文思想,排除C项。
11.(1)“自由”: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因素:日耳曼人的观念;基督教思想移植到世俗领域;罗马法中个人权利元素。(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特点: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教权与王权二元并行;王权较弱。(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影响: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孕育了近代自由主义思想;推动了西欧近代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2.(1)特点:适用范围和内容因时而变;对酷刑的限制严格;注重调解经济贸易和民事纠纷。
(2)特点:立法浩繁;以敕代律;重刑法轻民法;民事立法增多。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3)价值: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法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共28张PPT)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罗马法的精神》
课堂导入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渊源——罗马法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罗马法的精神》
(1)《十二铜表法》
背景:罗马共和国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尖锐。
颁行:公元前450年左右。
内容:涉及诉讼、债务、家庭、财产、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意义: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缓和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 《十二铜表法》在罗马街头颁布时人们围观的情形
第三表第二条: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第八表第二条: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到同样的伤害。
第八表十二条:如果于夜间行窃,(就地)被杀,则杀(他)应认为是合法的。
第九表第一条: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摘编自《十二铜表发》
(2)《罗马民法大全》
背景:罗马帝国时期,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颁行: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
内容:四部分组成: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以及新律。
意义: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发展
(1)日耳曼法: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2)教会法:中古时期,教会也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3)英美法系:
含义: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背景:①11世纪,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
②12世纪前后,在习惯法基础上,英国形成了普遍适用的法律,这就是
普通法。
发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完善:“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特点: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
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作出新的解释。
(4)大陆法系:
含义: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
背景:①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
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②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此后,法国在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影响下,
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形成: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
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
特点: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
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
▲《大宪章》原件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作出新的解释。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也被称为“法官制定的法律”。英美法系主要涵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大陆法系国家的代表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材料一: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利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刀,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的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机构)。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①立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
②行政权: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
③司法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1.西方法律特征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纵观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法律思想,其具体制度设计上颇具差异,但无一例外的彰显了对个人本位个人价值的强调……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观念仍然是西方社会法治的价值基础。 ——李盼盼《对西方个人本位法律传统的几点思考》
材料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和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法国《人权宣言》
(2)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①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
②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材料: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意义在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强调了三层意思:①对任何人有罪决定的宣告,只能由法院决定,其他任何机关和组织都无权决定;②强调证据裁判主义精神,法院应当用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不能推定或假设;③在判决生效之前,被告人是无罪的,不能因为其被逮捕、被起诉、被审判而认为其有罪。
(3)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实行无罪推定原则,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
积极: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
(1)西方法律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2)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3)黑人、土著居民和妇女没有完全的公民权。
2.近代西方法律特征
基督教的发展
西哥特
东哥特
法兰克
汪达尔
勃艮第
阿勒曼尼
摩尔人
苏维汇
东罗马帝国
盎格鲁人
公元1世纪,基督教发源于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省。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联合李锡尼共同颁布《米兰赦令》,正式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公元392年,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国教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逐渐接受基督教。
1.基督教的伦理与教化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伦理
基督教的原罪说
在基督教认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们的罪先天的来自其祖先——亚当与夏娃。他们违背与上帝的约定,吃了分辨善恶树的果子,这种悖逆带来了罪,也带来了罪恶感和羞耻感。
基督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
耶稣基督
材料:基督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
内容。而这些宗教信仰和道德并非一无是处。基督教宣扬“十诫”。
《旧约》中的“摩西十诫”
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各个方面。
教化
①宣讲教义: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但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宣讲教义。
②开办学校:包括宗教学校和世俗学校。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也教授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学习内容虽然都以宗教为目的,但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社会生活: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 中古时期的婚礼
恩格斯: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1054年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 欧洲宗教改革新教与天主教的分裂
基督教在历史上的两次分裂
东正教
天主教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焚毁教皇令
伦理
2.新教的伦理与教化
(1)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因信称义。
(2)新教提倡积极入世,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世俗化的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人们信仰新教其实就是在信仰资本主义。新教伦理赞扬劳动……新教伦理主张合理地追求财富……合理的进行消费……这些都是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积极作用:新教伦理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路德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马克思
1.仍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3.迫害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异端”
2.新教排斥其他教派
引起多次宗教冲突,造成巨大损失。
塞尔维特
1553年,西班牙科学家塞尔维特在日内瓦被加尔文派判处火刑。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有学者研究西方法律制度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独立和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
A.维护公民权利 B.坚持权力制衡
C.遵循法律程序 D.保护私有财产
A
2.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
A.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 B.奠定了“万民法”基础
C.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 D.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D
3.《光明网》 报道:2014 年10 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聚焦“依法治国”:十八大以来,从改革到反腐,均在法治框架下推进。纵观世界法制史,罗马法的影响至今仍然清晰可辨。以下事件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是:
A.《十二铜表法》 的颁布 B.《阿奎里亚法》 的颁布
C.《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的颁布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的颁布
D
4.罗马的兴衰成败虽已成为过去,但罗马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却千古犹存。古罗马的基本法是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新敕》
B
5.在罗马法中规定: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六、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这些规定反映了罗马法遵从
A.不告不理的原则 B.公平与程序的原则
C.公开审判的原则 D.理性与自由的原则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