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高级中学高 一 年 级 第 一 次 质 量 检 测
语文参考答案 2021.10.8
1.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表现手法的使用。写二叔、三叔的不好,写五叔的好,不同的人相比较,这是对比手法的使用。欲扬先抑手法应该是对于同一个人先写不好、后写好的写法。
2.①尊重下人,对下人平等相待;
②关心,疼爱晚辈;
③孝顺长辈,对长辈细心照顾;
④性格平和、行事从容。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特征的概括。人物性格特征要根据小说情节进行概括,如五叔对待下人的态度,可以概括为“尊重下人,待人平等”;背祖姨过河,可以概括为照顾长辈,对长辈细心照顾等。用词能准确表达人物性格特征即可。
3.【参考答案】 ①小说开头用第一人称介绍人物关系,交代五叔年幼早亡。故事真实可信,引起读者的共鸣。②故事主体部分,主要通过祖母的叙述结构小说的情节,与第一部分“我”不记得五叔的样子相互映衬,使五叔的形象鲜明突出,为结尾祭奠五叔做铺垫。③结尾再次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叙述,与开头照应,由记忆不清晰到深深怀念,凸显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思想。
4.①本句是环境描写。从视听角度描写,写寂静、昏暗的环境,衬托夜间祖母讲五叔病死原因时的沉闷气氛。②突出祖母内心的凄楚和“我们”心情的暗淡。③侧面突出五叔的优秀品质,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5.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人君”指君主,为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C项;
“当益甚”是补充说明“其为灾”的情况。或者说“其”与“为灾当益甚”构成主谓关系。意思是“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在主语“其”前断开,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6.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左氏春秋》,即《春秋》”说法错误,《左氏春秋》是左丘明为《春秋》作的注,两者不是一部作品。
7.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向别人讲《左氏春秋》”错,原文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应该是:首先是听到别人讲《左氏春秋》,然后回来给家人讲。
8.B【解析】B项,“三至六句……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错误,这几句主要是说战争不断导致自己和亲人不能相见,没有体现“阴阳相隔”,“商参”只是用夸张的手法写相隔之久;且这几句诗表达的应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9.C【解析】A项中,通过“不能寐”和“起彷徨”可以看出战士的思归之情;B项中,通过“离思”、“孤雁”和“哀吟”可以看出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悲伤;C项中,阮籍的《咏怀》表现的是战士为了国家利益征战沙场的忠肝义胆,和本诗中体现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思乡之情不相符;D项中,通过“鸣悲”、“凉风”和“寒无衣”,天气寒冷,蝼蛄悲鸣,将士独自在外没有过冬的衣服,表现出将士对亲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婉。
10.(1)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2)采采芣苢 薄言襭之
(3)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4)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 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词语的能力。
B.“分号运用错误,应为句号”错误,从句意来看,前句“遇到高崖”与后句“遇到巨石”是并列句式,中间应该用分号隔开。
C.“咀嚼”的“嚼”读“jué”;而“嚼”读“jiáo”。
D.“句子的表意效果没有变化”错误,“就”字表达的是溪水距离自己的脚很近,而删掉之后就没了这层意思,显得疏离。
12. C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隐约可见:模模糊糊地看见一点点。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此处根据“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难得一睹她的真容”可知,并非“只能看见一点点”,而是朦胧隐约,故选“若隐若现”。
欢呼雀跃: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根据语境,“天公作美,投来十几秒钟的阳光”,可见,我们是为此难得景象而欢呼跳跃,故选“欢呼雀跃”。
千方百计: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此处写溪水绕道而行,并非“蓄谋”,而是根据不同情势变化方法,故选“千方百计”。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困难中遇到转机。根据此处语境“沿傍着小溪的古道踏步而下”,可见,并非使用比喻义,而是形容山峰道路曲折,故选“峰回路转”。
13. ①原句由几个短句组成,表现了由整体到局部、由模糊到清晰的认知过程;改句只交代了看见的结果。
②原句字里行间流露着看见“老山界”后的惊喜,“赫然入目”一词表现了“老山界”这三个字的视觉冲击力;改句平铺直叙,情感匮乏。
③原句强调的是“老山界”,以“老山界”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清晰地交代了追寻的结果;改句强调的是“巨石”,与原文缺乏必要的呼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先写“巨石”,再写巨石上的“大字”,最后写出字的内容“老山界”,从整体到局部,从模糊到清晰,显得富有层次感。改句则只写了看见的情况,没有这种层次。
从表达效果看,“赫然入目”,流露出作者终于看到“老山界”的惊喜之情,把“老山界”放在句子最后,起到醒目强调的效果,体现了一种视觉冲击力。而改句把“老山界”这几个字作为定语放于句中,无此情感张力。
从结构上看,结尾“老山界”与开头“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相呼应,交代了追寻结果,终于追寻到了;而改句看见的结果是“巨石”,没有这种呼应关系。
14.(1)体育活动应该丰富多彩;(2)关键在家庭体育氛围的营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第一处,根据后文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以选择”,只有体育活动种类多了,也就是丰富多彩了,学生才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以选择,所以此处填写意思为“体育活动应该丰富多彩”之类的句子。第二处,根据前文“体育习惯的养成,固然与学校教育有关”,以及后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庭拥有足够的体育氛围,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孩子的兴趣”,此处应填写意思为“关键在家庭体育氛围的营造”之类的句子。
15.(1)“奉劝”改为“开导”或“教育”。
(2)“过了期限”改为“逾期”
(3)“拜谒”改为“参观”
(4)“切磋”改为“请教”
(5)将括号去掉绝密★启用前
东平县高级中学高 一 年 级 第 一 次 质 量 检 测
语 文 试 题 2021.10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分数: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五叔春荆
作者:郑振铎
祖母生了好几个男孩子,父亲最大,五叔春荆最小。
当五叔夭死时,我还不到七岁。到了现在,自然已记不得他是如何的一个样子了。可不知怎的,这位不大认识的叔父,却时时系住了我的心,成为我心中最忆念的人。
这个忆念,祖母至今还时常叹息着把我挑动。她每每微叹着说,五叔是你几个叔父中最听话的,三叔常常挨打,二叔更不用说,只有他,从小起,便不曾给她打过骂过。五叔读书又用功,常常几个哥哥都出去玩了,他还独坐在书房里看书,一定要等到天黑了,方才肯放下书本。也写得一手好楷书,那些字,个个工整异常,他记账也是这个样子的,慢慢的一笔笔的写下来,从没有写过一个潦草的字,也没有做过一件潦草的事。那个时候,家里的杂事,没人管,要不是五叔在家,她真是对付不了。二叔有时还打丫头,三叔也偶有生气的时候,只有五叔从没有对丫头、对老妈子、对当差的说过一句粗重的话,他对他们都是一副笑笑的脸儿。在他死时,家里哪一个人不伤心,连小丫头也落泪了。唉,你这样好的五叔,可惜死得太早!每当回忆起伤心的情景,祖母总是默默的不言一会儿,沉着脸,似乎心里很凄楚。
每到夜晚,祖母便在烟铺上坐着,慢慢的烧着烟,嗤、嗤、嗤的吸着。她是最喜欢我在这时陪伴着她的。在烟兴半酣时,她有了一点感触,又对我说起五叔的事来。
祖母道:“唉,你不晓得你五叔当初怎样的疼爱你!“他常常把你抱着,在天井里打圈子,他抱得又稳又有姿势。你那时也很喜欢他呢,见了你五叔走来,便从奶娘的身上伸出一双小小的又肥又白的手来。叫道‘五叔,抱,抱’,你五叔便接了你过来抱着。你在他怀抱里从不曾哭过。我们都说他比奶娘还会哄孩子呢。像你二叔,他未抱你上手,你便先哭起来了。全家都说,你和你五叔缘分特别的好。有一年,你出天花,你五叔真是着急,书也无心念了,天天拜菩萨,请医生,取药,就是煎药,也亲自动手。你现在都不记得了罢?”
真的,我如今是再也回想不起五叔的面貌和态度了,然而祖母屡次的叙述,却使我依稀认识了一位温厚仁爱的叔父。
祖母曾把五叔病死的原因,很详细的告诉过我们,而且不止告诉过一次。她凄楚地述说着,我们也黯然的静听着。夜间悄悄无声,如豆的烟灯,在床上放着微光。
那一年,祖母回故乡,五叔跟随着。她在家里住了几个月。恰好祖姨新死了丈夫,心里郁郁不快。祖母怕她生出病来,便劝她搬到我们家里来同住。她踌躇了几时,便同意了。她把房子和重笨的器具卖掉,然而随身带着的还有好几十只皮箱。这样多的行李,当然不能由旱路走。五叔便专雇了一只闽船,护送着祖姨从水路走。祖母则由五老爹伴随着从旱路走。哪想到,那条船途中触了礁。祖姨只得带了些重要的细软,和五叔上了舢板。不想岸边沙滩上水很浅,舢板靠不上岸。五叔便把长衫卷了起来,脱了鞋袜,负着祖姨,在水中走上了岸。
五叔身体本来很细弱,自涉水上岸之后,便觉得不大舒服,时时在夜间发热,但他怕祖母担心,一句话也不敢说。病一天天的加重,以至于卧床不能起。祖母忙请医生给他诊看,这病已是一个不治的症候了。临死时,他除了说自己辜负了养育的深恩而不能报,劝祖母不要为他悲愁,一句别的吩咐也没有。他平安而镇定的死去。在五叔安静的躺在床上、微微的断了最后的一口呼吸时,祖母的心碎了!她整整地哭了好几天。到了一年两年后,想起来还是哭。到了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还是常说:“唉,你五叔,可惜死得太早!”
前几年,我和三叔归到故乡扫墓,我们立在阴沉沉的松柏林下,面前是一个圆形墓,墓石上的字,已为风雨所磨损,但还依稀地认得出是“亡儿春荆之墓”几个大字。我黯然的站在那里,山中无比的寂静,乌鸦呀呀的由这株树飞到那株树上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三段先写二叔、三叔的不好,再写五叔的好,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五叔的良好形象。
B.文中先后两次写到祖母说五叔“可惜死得太早”,表现了祖母对五叔的怀念,也流露出祖母对五叔早逝的伤感。
C.五叔夭死,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怕祖母担心而延误了治疗,当然也有体质较弱、涉水受寒以及操劳过度等因素。
D.小说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叙述舒缓,语言平实,有助于刻画五叔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的形象。
2.从文中看,五叔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
3.本小说叙述角度很独特,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5分)
4.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情节进行简要分析。(4分)
夜间悄悄无声,如豆的烟灯,在床上放着微光。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氏春秋》,即《春秋》,被人们奉为儒家经典,与《诗》《书》《礼》《易》并称“五经”。
B.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流传下来的很少。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中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D.中书,此处指中书省。宋仍沿用唐三省六部制,但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已有名无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光强识好学,聪慧过人。他七岁时,就凛然像个成人,向别人讲《左氏春秋》,回家后讲给家人,都能说出其中的大意。
B.司马光崇尚俭朴,不喜华靡。刚满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参加朝廷安排的闻喜宴惟独他不戴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
C.司马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郭恩因轻敌冒进连累了庞籍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承担责任,没有得到朝廷同意。
D.司马光直言敢谏,不惧生死。他明知向皇帝进言立嗣是必死的罪名,仍继范镇之后向皇帝进谏,后又当面向皇帝进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释】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 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 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 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9.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曹丕《杂诗》)
B.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曹植《杂诗》)
C.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阮籍《咏怀》)
D.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古诗十九首》)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芣苢》诗末表现人们采摘车前草,掖起衣襟兜回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3)杨万里《插秧歌》点明雨中抢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4)《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认为人在生命和大义之间,要毅然做到“舍身而取义者也”的选择,如果迷失本心,则容易犯下“_______”的错误。
(5)《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___”的两句,现在常被用来指一个人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车前的山景________,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难得一睹她的真容。[甲]登到顶上时,天公做美,投来十几秒钟的阳光,我们________起来。放眼望去,远处浮在云雾里的三座山峰,似乎如骏马在天际奔跑。而近处山崖上,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乙]几场春雨过后,溪水更充沛了,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为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________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沿溪两岸,一丛丛野生茶树,正冒出新芽。[丙]我忍不住摘下几片,放嘴里咀嚼,开始,有一股苦涩味,而嚼着嚼着,竟有丝丝的甜味出来了。[丁]清冽的山溪水,就在脚下撒娇似的流动。我躬下身去,用手捧上山泉水,和着嚼碎的野茶,吞下肚去,味道特别极了。沿傍着小溪的古道踏步而下,________,一块巨石突现眼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
11. 下列各项,表述正确一项是( )(3分)
A. [甲]句“天公做美”中“做”字的字形不正确,应改为“作”。
B. [乙]句“化身为壮丽的瀑布”后面的分号运用错误,应为句号。
C. [丙]句“咀嚼”“嚼着嚼着”两词中的“嚼”字,读音相同。
D. [丁]句中的“就”字赘余,删去后,句子的表意效果没有变化。
12. 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若隐若现 兴高采烈 千方百计 柳暗花明
B. 隐约可见 兴高采烈 处心积虑 柳暗花明
C. 若隐若现 欢呼雀跃 千方百计 峰回路转
D. 隐约可见 欢呼雀跃 处心积虑 峰回路转
1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看见前面有一块写着‘老山界’三个威严大字的巨石。”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而言,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发育,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体育不可或缺。
① ,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以选择。据调查统计,男生更偏爱对抗性强的活动,如篮球、足球;而女生更偏爱技巧性与柔韧性的项目,如羽毛球、健美操。单一的体育活动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体育习惯的养成,固然与学校教育有关,但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庭拥有足够的体育氛围,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体育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
1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4分)
15.下面是五种应用文的摘录,请根据文体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当之处并修改。(5分)
(1)孩子一直有心理负担,承蒙老师悉心奉劝,才解开心结,我们非常感激。
——家长给老师的信
(2)有意应聘文字编辑者请到文学社活动室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6月11日下午5时,过了期限不再接受报名。
——招聘启事
(3)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拜谒。
——解说词
(4)我来拜访您,您不在,您惠赠的大作,已经拜读,改日再来切磋。
——留言条
(5)自从西部山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我公司对灾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累计超过1000万。
——广播稿
四、写作(60分)
16.人生有别离,亦有重逢。银杏初黄,我们在校园重逢;乡音萦耳,我们和亲人重逢。有些重逢,似易实难;有些重逢,亦悲亦喜。有的时候,我们渴望重逢;有的时候,我们害怕重逢……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以“与你重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叙事符合逻辑;有故事,有细节;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