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5 15:3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爱,是汩汩流淌的清泉,浇灌干涸的土地,鲜花盛开;
爱,是暖暖拂面的春风,吹绿荒凉的原野,万物复苏;
爱,是缕缕彩色的阳光,温暖冰冷的心灵,笑容灿烂。
爱是什么?
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
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凯勒。
------马克 吐温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 凯勒
海伦·凯勒(1880-1968)
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一岁半,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7岁,海伦·凯勒考进了美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作者简介
主要著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一生》 《海伦﹒凯勒日记》
《我生活的故事》《愿我们充满信心》
《从黑暗中出来》《我的后半生》等。
安妮.莎莉文:
1866年4月14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俗称沙眼)失去大部分视力。1880年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视力得到部分恢复。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她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1936年10月19日,用全部心血培育了20世纪不朽传奇海伦●凯勒的传奇女性安妮●莎莉文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与世长辞。
逢山开路——初思文义
1.你认为标题“再塑生命的人”中,哪个字最重要?为什么?
2.默读课文,找出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是一个怎样的状态?老师到来之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我”的感受如何
用“ ”画出老师来之前“我”的生命原貌;用“﹏﹏﹏﹏ ”画出老师来之后体现“我”获得新生的词语或句子。
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
段落 事件 “我”的感受
第5段 第一次亲密接触 陌生
第6、8段 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 自豪、高兴
第7段 教“我”拼写简单单词 领悟
第9-12段 教“我”区分“杯”和“水” 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
第13段 教“我”比较复杂的单词 喜悦、幸福
广开言路——人物形象探究—追寻爱的教育
1.莎莉文老师是怎样为海伦“再塑生命”的?体现了她怎样的特点?
2.海伦在“再塑生命”的过程中是怎样的?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
(分组讨论)
(抓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
莎莉文老师:
第5段——一“握”一“抱” →亲切、有爱心
第6段——“拉”“慢慢地拼写” →教育有方、用心良苦
第9-10段——“扫” “递”“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起先写得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温柔、极强的耐心、循循善诱、有澳超的教育艺术
海伦:
第1段——“猜想” →敏感聪明
第4段——“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热爱生活、渴望光明
第6-7段——“产生了兴趣”“并不知道”“甚至不知道” →强烈的好奇心
第9段——“发脾气”一事 →渴望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和学习过程的艰难困苦
第10段——“井房的经历” →执着的求知欲
1.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我”不仅对“水”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水”使“我”对世界万物都有了新的认识;“水”让“我”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同时也说明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水”开启了“我”智慧和情感的的大门。
句子赏析
2.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这句话表面看来说的是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人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3.请品析文章末尾“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句话。
直抒胸臆。运用反问的手法,生动地说出了在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之后,“我”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写出了“我”内心浓烈的幸福感,说明了莎莉文老师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学会很多文字后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
请再谈谈你对标题 “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字面: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内容: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意义: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问题再现
从“心”开始,“等待”精彩
结合文章来看,从第2自然段,“我”和家人站在台阶上等待莎莉文老师,到第5自然段老师到来,删去第3、4段,会显得更自然顺畅、更加紧凑,为什么还要在这两段中间加上第3、4段呢?
第三段首句写景,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搓捻”“抚弄”两个动词看似写花,实则侧面烘托“我”等待的兴奋而又急切的心情。用环境描写来侧面烘托人物心理。接下来通过内心独白表现人物心理状态。“愤怒“苦恼”“疲惫不堪”描写了当时海伦的内心的迷茫、痛苦、疲惫,为后文莎莉文老师的到来,从此改变海伦人生做铺垫。
紧接着第四段作者先用比喻象征的手法进一步形象地描写了自己的迷茫和痛苦“我”如大雾中没有探测仪、没有指南针的航船,在看不到方向的大海上茫然航行,作者通过比喻想象来表现紧张、恐惧、痛苦的心理。于是“我”迫切渴望爱的光明,渴望接受爱的教育: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通过直接呼告表现“我”的热切渴望。
三四两段以真切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我”“等待”时的内心活动,作者运用不同方法多角度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让读者深刻地洞察到了作者当时丰富的内心世界。也为莎莉文老师到来点亮了“我”的人生,重塑了“我”的生命铺排。至此,文章再继续“等待”话题。
心理描写的四种方法:
1.环境描写来侧面烘托人物心理
2.人物独白展现内心世界
3.发挥想象运用比喻来表现人物心理
4.通过直接描述表白描写人物内心
“等待”或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你觉得等待是什么?
等待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枯坐敲棋,寂静无聊的落寞失望,这是诗人的直接描述;等待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语浅情深,言短意长的相邀期盼,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等待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斜晖含情,绵绵不绝的愁情绝望,这是寓情于景的景物烘托;等待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为国效力的万丈豪情的想象抒怀。
等待还是杨时的程门立雪,是廉颇的负荆请罪;等待是《红楼梦》中李纨等待儿子的金榜题名,是《水浒传》中宋江率梁山好汉等待朝廷招安圣旨;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等待刘备的三顾茅庐;等待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柴的微光中幻见的烤鹅、圣诞树和奶奶;是《我的叔叔于勒》中十年如一日的在码头的虔诚守望……
“等待”或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你觉得等待是什么?
打开我们的思维,运用心理描写的四种写法,写一写我们“等待”时的状态。
(仿写——仿照课文第3-4段)
片段作文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25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
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课外延伸
贝多芬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
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与世界
《命运交响曲》
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阿炳
美国政治家
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 下肢瘫痪……
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
自学掌握英语 、日语 、德语等,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
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高位截瘫……
张海迪
[邰丽华] “孔雀仙子”
如果有一天,能够给我有三天的听力。第一天,我要听听陪我渡过20多年的音乐。第二天,要听听关心关爱我的周围的朋友们的声音。最后一天,我要听听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最美妙的声音。
假如给我三天的听力
斯蒂芬·威廉·霍金:
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任研究员。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