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1.3测平均速度实验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1.3测平均速度实验题(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4 20:5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平均速度
一、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爱玩足球的小强测量足球在斜面上滚动时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甲、乙是利用同一器材不同坡度进行的实验,挡板为足球的初始位置,移开挡板后开始计时,记录的数据显示在图中,电子秒表的记录为“时:分:秒”。由图可知:
足球在斜面上滚动的距离为___________;
图甲装置中,足球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挡板的作用是为了记录_____________更准确;
对比图甲、乙实验数据,可知:足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与________有关。
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滑块的平均速度是_____。
薜靖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为,滑过前半程的时间为,已知::,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
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点运动到点的路程为______,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请你说说小球由到的过程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理由______。
二、实验探究题
小胖同学利用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
该实验的原理是 。
该实验主要需要的测量工具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小车从位置运动到位置的路程如图所示,并测得小车在段路程内运动的时间为,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在段路程内运动的时间为,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由的计算可得平均速度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 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一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实验的原理公式是______________.
实验除了如图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图中段的距离_______,测得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____.
为了测量小车从滑到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测量小车到达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在计时反应稍慢了一点停止计时,测得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选“大”或“小”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减小测量___________时造成的误差选填“路程”或“时间”
二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
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
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_____ .
A.变大 变小 不变 无法判断
如图中,已知,,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作为斜面,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为了测量段的平均速度,在点放置了一金属片,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小车从到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__,若段用时,则小车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将金属片放到点测量间的平均速度,若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测测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值偏________。
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到的图象。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______。填字母。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分度值为的斜面上下滑。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不小心让小车过了点才计时,则所测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小明发现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太短,实验操作时很难准确记录,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
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由图可知:小车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______;
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
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小车通过段时,测得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
在测量小车到达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测得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
根据实验,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时间;斜面坡度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滚动的距离为起始刻度与停止位置的刻度差,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读出所用时间,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即可;
挡板可使时间记录更准确;
比较甲、乙实验装置,发现两图中刻度尺的坡度不同,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足球的起始位置为,停止的位置为,所以足球在斜面上滚动的距离为

图甲中,足球滚动的距离为,所用时间为,
所以足球的平均速度为:;
挡板的作用是为了记录时间更准确;
乙图中足球滚动的距离为,所用时间为,
所以足球的平均速度为:,
甲、乙两实验中,足球运动的距离相等,乙图中刻度尺的坡度更大,可知,足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与斜面的坡度有关。
故答案为:;;时间;斜面坡度。
2.【答案】小;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运用,实验注意事项等知识,从图片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如果斜面太陡,物体运动时间太短,不容易计时;
由图中读出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全程平均速度。
【解答】
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计时;避免斜面太陡时,小车运动速度太大,运动时间太短,难以测量
滑块通过的路程,时间,
则滑块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小;。

3.【答案】;或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求平均速度的问题,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是求小车平均速度的关键。
根据求出平均速度;求出小车通过斜面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和路程,根据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
已知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为,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已知::,故,则后半程所用时间,
小车在斜面后半段的路程,或,所以,小车在斜面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或。
故答案为:;或。
4.【答案】;;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解析】
【分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从图中读出点运动到点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该过程的平均速度;
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情况可判断小球的运动状态。
本题主要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及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解答】
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小球从点运动到点的路程:;
小球从点运动到点的时间:;
小球从点运动到点的速度为:;
由图可知,小球由到的过程中,在相等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 ; 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5.【答案】;
刻度尺、停表;
;;;
不等于;

【解析】
【分析】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了实验原理、器材、注意事项、速度比较。会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本实验原理是,由此可知需要的测量工具;
由图读出小车通过、、的路程、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按计算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解答】
该实验原理是;
要测平均速度就需要测小车的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所以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
由图知,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小车通段的时间,
小车通段的速度为:;
小车通过段的路程,
小车通过段的时间,
小车通段的速度为:;
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
全程所用的时间,
所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由可得速度的平均值为:,
可知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为了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缓一些,这样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故答案为:;刻度尺、停表;;;;不等于;缓。
6.【答案】一;秒表;;;不正确;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到达点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时间。
二;不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作用等问题,需要掌握,同时要掌握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方法。
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的路程,用秒表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
根据图象读出段的距离,运用公式求出段的平均速度;
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要用下半程的路程除以下半程用的时间;
让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解答】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由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可知,在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距离,用秒表测时间,故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小车运动距离,,
小车通过段的平均速度:;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到达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故不正确,理由是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到达点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
过了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可知,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大,速度就会偏小;
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故答案为:;秒表;;;不正确;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到达点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时间。

【分析】
本题考查了速度有关方面的内容,计算时要注意时间单位和路程单位的统一。
因为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乙距离相等,时间相等;
由于乙和甲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乙接收到的时间总是比甲晚一定的时间;
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说明声音从甲到乙的时间减少,声速变大,所以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设声速为,利用速度公式和题中的时间差列出一个方程,就可以求解出声速。
【解答】
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
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铜铃离乙的距离总是比甲正好远甲、乙间的距离,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
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说明声音从甲到乙的时间减少,声速变大,所以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变大,故选A;
设声速为,则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
由题意知:,所以;即:。
故答案为:;不变;;。

7.【答案】;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
大;
【解析】
【分析】
本题测平均速度,考查所用的器材、注意事项、长度的测量及平均速度的求法和物理意义。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然后利用求出平均速度。
要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利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使小车运动的路程相等;
根据刻度尺读出段的距离,运用公式求出段的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放到点测量间的平均速度,若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出的时间偏小,据此分析;
根据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
【解答】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点对应的刻度分别为、,则段的路程,段用时,则段的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放到点测量间的平均速度,若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出的时间偏小,则小车在段的速度比实际值偏大。
根据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小车从到的图象应为图。

8.【答案】;
;;;
大;
减小斜面的倾角
【解析】
【分析】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算出平均速度,测量过程中注意时间与路程的统一。
公式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为小车在、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由两点的时刻之差求出;要计算出,需确定的长度和时间,用公式计算;
小车过了点才计时,则测量时间会偏短,根据速度公式确定平均速度的大小变化;
减小斜面的倾角便于计时。
【解答】
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由图知,;
::::

::::;
则:;
过了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时,根据公式可知,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大;
小明发现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太短,实验操作时很难准确记录,因此可以减小斜面的倾角。
故答案为:;;;;大;减小斜面的倾角。
9.【答案】;小;;偏小;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里面由有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
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由图知:段的距离是,所用时间为,
所以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为。
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计时早了,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小;
小车在整个过程中,小车做加速运动;
A、由图知,在图象上,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错误;
B、由图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C、由图知,速度是不变的,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D、由图知,在图象上,速度随时间逐渐变大,做的是加速运动,故正确。
故答案为:;小;;偏小;。
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最小的一个格表示的数值,根据图中刻度尺分析即可;
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为小车在、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由秒表直接读出;用公式计算;
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计时早了,时间偏大,根据判断出速度的偏差;
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找出符合题意的图象。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10.【答案】
较小


小于
不正确若让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点到点的过程中通过点时的速度不为,小车通过段的时间与通过段的时间之差才是小车通过下半程段的时间,因此他的做法不正确。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要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求出平均速度。
此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根据图像可知道小车运动距离;运用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让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小车从到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下半程的路程与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答】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若斜面倾角较大,则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会较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较短,计时会比较困难,所以为方便计时,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由图可知,,小车通过段时的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
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这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根据实验可知,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通过上半程所用时间大于通过下半程所用时间,则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若让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点到点的过程中通过点时的速度不为,小车通过段的时间与通过段的时间之差才是小车通过下半程段的时间,因此他的做法不正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