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百米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在听到枪声之后才开始计时,那么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用的时间要
A. 时间更短 B. 时间更长 C. 时间一样 D. 无法确定
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不能确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因而次声波也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比水中传播快
D.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其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都不会变化
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B.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为
C. 在赛跑的终点计时员,以听到声音开始计时会降低运动员的成绩
D. 不能够利用回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 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 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 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 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球破裂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球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周围空气的剧烈振动而产生的
B. 在敲大钟时,停止对大钟敲击后,大钟“余音末止”,其主要原因是钟的回声
C. 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
D. 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听不见闹铃声是由于闹铃停止振动
B. 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听到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加快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A. 手挡住了声音,锣声无法传播 B. 锣面停止振动
C. 声音被手传走,空气中无声波 D. 锣面振动变小
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 钟停止振动 B.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 钟还在振动 D. 声的回音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用以下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摸正播放音乐的收录机,发现机身在振动
B. 拨动吉他的琴弦,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C. 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D. 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实现内的对话
二、填空题
盈盈在弹奏古筝时,古筝的琴弦因为______而发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登上月球的两宇航员不借助无线电听不到对方的讲话,这是由于______。
一根长的直铁管,在其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声音,则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来的。
人们交谈时,传播声音的介质是______;“土电话”传播声音的介质是______;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人的脚步声,是由______传播的。以上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年月日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点全市鸣笛致哀一分钟。鸣笛声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市民能听到鸣笛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人耳的。
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______ 次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从______ 传过去的,最后一次声音是从______ 传过去的.
如图所示,泡沫小球接触左边的音叉叉股,用橡胶锤敲击右边的音叉时,左边的音叉会将泡沫小球弹开,这一现象主要依靠______介质传声的。
三、实验探究题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如图甲所示实验,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来时,会听到声音__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__;
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表明: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声音从枪响传到计时员处需要一定的时间。当计时员听到枪响再计时,运动员已经跑出了一段距离,所以记录的时间比实际时间少了。
故选:。
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
通过解答本题要明白:计时员看到冒烟的时间和运动员听到枪声的时间基本上是一样的,计时员听到枪声的时间要比运动员晚,晚的时间其实就是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
2.【答案】
【解析】解:
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声音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小,故C正确.
故选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三者当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不同介质传播声音快慢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3.【答案】
【解析】解:、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比如声音的频率不在的范围内,或响度过小等,人耳都听不到,故A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论是超声波、次声波还是可听见声波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
C、时,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比水中传播慢,故C错误;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变,音调不变;振动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变,音色不变;
传播过程中,距离声源越来越远,响度越来越小。故D错误。
故选:。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物体发生振动;介质向外传声;良好的听觉器官;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有足够的响度;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物体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特性的辨别等,属声学综合题。
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基础的知识点,联系实例,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判断即可顺利解答,难度不大。
【解答】
A、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不一定完全消失,它可能还在继续传播中,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故B错误;
C、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由于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故以听到声音开始计时会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故C错误;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能利用利用回声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
【解析】解: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
故选:。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6.【答案】
【解析】解:、响声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气球破裂、煤气瓶爆炸、车胎爆炸的时候,内部气体从中冲出,并且压强大于外界,相当于冲击波,使周围气体发生振动产生巨响,但是物体本身不会发出太大的响声,故A正确;
B、敲击大钟后,大钟振动发出声音,但敲击停止后,空气的振动却没有停止,所以会有“余音未止”,故B错误;
C、笛子和箫是靠笛子和箫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故C正确;
D、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能听到岸上优美的音乐声。说明液体水也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
故选:。
高压气体作用于外部气体产生强烈的压力波,即空气振荡,这种振荡传到人的耳膜,就听到“嘭”的爆破音,声音都是耳膜对空气波声强的反应;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笛子和箫是靠笛子和箫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解决此题要知道空气的振动也会发出声音,结合声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即可。
7.【答案】
【解析】解:、听不见闹铃声了,是因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没有了,并不是闹铃不再振动,故A错误;
B、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铃声逐渐减小,空气的变稀了,声音变小了,故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
C、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就没有声音了,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因为传播声音的空气的密度变大,而不是闹铃振动加快,故D错误。
故选:。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解答。
8.【答案】
【解析】锣发声的时候,锣面是振动的,当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所以锣声就消失了,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9.【答案】
【解析】
【分析】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质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对大钟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会“余音未止”。
故选C。
10.【答案】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
此题通过实例综合考查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理解与判断,是一道易错题目。
【解答】
A.摸正播放音乐的收录机,发现机身在振动,说明收录机由于振动发声,不符合题意;
B.拨动吉他的琴弦,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琴弦由于振动发声,不符合题意;
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由于振动发声,不符合题意;
D.“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但不能验证声的产生条件,符合题目要求。
11.【答案】振动 空气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古筝的琴弦振动发声。
古筝和听者之间有空气,古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登上月球的两宇航员不借助无线电听不到对方的讲话。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是什么介质传播声音,要看声源和听者之间有什么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是声学比较简单的习题。
12.【答案】铁管 空气
【解析】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声音分别沿铁管、空气传播,
因为铁管是固体,所以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快,在空气中传播的慢,因此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二声敲击声,第一次是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铁管;空气。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
掌握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气体 固体 液体
【解析】解:人们交谈时,传播声音的介质是气体;“土电话”传播声音的介质是固体;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人的脚步声,是由液体传播的。
故答案为:气体;固体;液体。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基础题。
14.【答案】振动 空气
【解析】解:鸣笛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市民能听到鸣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
15.【答案】;铁管;空气
【解析】解: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的小明可以听到次声音,
第一次是在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铁管;空气.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16.【答案】空气
【解析】解:由题干知道:敲响右边的音叉,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小球会弹起,这是因为声音由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导致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出声音,从而将接触的泡沫球弹开,所以这一现象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靠介质。
故答案为:空气。
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7.【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空气能传声
【解析】解: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当敲击桌子时,桌子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直接观察不到,我们可以往桌面上放一些碎纸片,这样会观察到纸片跳动,从而证明发声的桌面在振动,这是将桌面的振动转换为纸片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由此得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表明:空气能传声.
故答案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变小;真空不能传声;空气能传声.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于微小的振动可以利用转换法对振动进行放大分析观察;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传播需要介质、要求能够利用物理学方法中的转换法分析问题,物理学方法是中考的热点和必考点.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