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用以下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摸正播放音乐的收录机,发现机身在振动
B. 拨动吉他的琴弦,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C. 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D. 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实现内的对话
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 钟停止振动 B.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 钟还在振动 D. 声的回音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会马上消失,这说明
A. 声音的传播速度小了 B. 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
C. 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大了 D.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全部抽出时,将会发生
A. 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
B. 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 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 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 振动
B. 静止不动
C. 一直向右运动
D. 一直向左运动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如图,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若在月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能否看到对应的实验现象。
A. 甲实验能看到,乙实验不能看到 B. 甲实验不能看到,乙实能验看到
C. 甲乙两实验都能看到 D. 甲乙两实验都看不到
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 敲击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不同
D. 用硬卡发出的声音不同上快划、慢划
声音分别在空气、金属和水三种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 空气、水、金属 B. 空气、金属、水
C. 金属、空气、水 D. 水、金属、空气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 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二、填空题
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一定大于______ 以上;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______ 传来的,其理由是______ 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______ 次声音.原因是______ .
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怎样产生的吗?
优美的小提琴声:_______________.
悠扬的短笛声:_________________.
风吹树叶的“沙沙”声:_______________.
“哗哗”的流水声: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吃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如图甲所示。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小明、小华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乙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小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当小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___________,通过该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兵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法。
若将该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则______________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因为____。
小明在做“探究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实验中,过程如下:
他用手摸着自己喉咙,然后发出“呵”的一声;他感觉到自己的喉咙在振动,这说明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在______。
平常人们去钓鱼的时候总是轻声细语,生怕太大声会吓到水里面的鱼,这表明了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用两个小纸杯,一根棉线做成的“土电话”,通过这个“土电话”可以通话,这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玻璃罩里面吊着一个正在叫着的闹铃,当里面的空气没有抽出来时,我们能听到闹铃的叫声,这表明了______可以传播声音;当里面的空气全部抽出来后,我们就一点也听不到闹铃的叫声了,这表明了真空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
此题通过实例综合考查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理解与判断,是一道易错题目。
【解答】
A.摸正播放音乐的收录机,发现机身在振动,说明收录机由于振动发声,不符合题意;
B.拨动吉他的琴弦,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琴弦由于振动发声,不符合题意;
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由于振动发声,不符合题意;
D.“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但不能验证声的产生条件,符合题目要求。
2.【答案】
【解析】
【分析】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质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对大钟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会“余音未止”。
故选C。
3.【答案】
【解析】解: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鼓面停止振动,发声停止,声音马上消失,而声音的速度没有发生变化,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
物体发声时物体一定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发声停止。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属于基础题。
4.【答案】
【解析】解:电铃正在发声,电铃一定振动。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电铃声音越来越小,空气完全抽出时,当抽成真空时,声音就会消失;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探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5.【答案】
【解析】 当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后,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肥皂膜处,由于声音具有能量,可以使肥皂膜产生振动.故选A.
6.【答案】
【解析】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故AC错误;
B、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但是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B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见。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声学中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7.【答案】
【解析】解: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音叉在振动;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表明声音可以传播能量;
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如果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图甲中,音叉振动,所以甲球能弹起;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图乙球不能弹起。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利用转换法将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分析解答。注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8.【答案】
【解析】解:、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物体发声在振动,故A符合题意;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的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梳齿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9.【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声速。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大于液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液体传播声音的速度大于气体传播声音的速度。
【解答】
一般情况下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大于液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液体传播声音的速度大于气体传播声音的速度,声音分别在空气、金属和水三种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空气、水、金属,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要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解答】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雷声就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人在岸上的说话声先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里,然后再由水传给鱼,鱼听到声音被吓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钢管是固体,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空气;空气中的声速小于钢铁中的声速;;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一定注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根据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来解答即可;
根据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在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
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
因为只有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人耳就才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
所以,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一定大于以上.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在敲击钢管时,第一次声音是由钢管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响声是经空气传来的.
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又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的;
所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次钢管传播的声音.
故答案为:;空气;空气中的声速小于钢铁中的声速;;真空不能传声.
12.【答案】琴弦的振动;
空气柱的振动;
树叶的振动;
水的振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在的产生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解答比较容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
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琴弦的振动发声的;
悠扬的短笛声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是树叶的振动发声的;
“哗哗”的流水声是树叶的振动发声的。
故答案为:琴弦的振动;空气柱的振动;树叶的振动;水的振动。
13.【答案】固体或骨骼
传声效果跟传声介质有关
【解析】略
14.【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小;
【解析】解: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当把广口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可的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验证猜想。
故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小;。
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进行解答;
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这个真空铃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事实上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净是不可能的,所以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办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实验法。
15.【答案】月球表面是真空
【解析】解:月球表面是真空,所以声音不能传播。
故答案为:月球表面是真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登月的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就说明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16.【答案】弹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
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真空不能传声。
解决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掌握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解答】
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该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若将该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故答案为:弹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17.【答案】振动 液体 固体 气体 不能传播声音
【解析】解: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平常人们去钓鱼的时候总是轻声细语,因为声音太大会吓到水里面的鱼,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土电话”可以通话,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当里面有空气时,我们能听到闹铃声,这表明了气体可以传播声音;当里面的空气全部抽出来后,我们听不到闹铃声,里面成了真空的,这表明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液体;固体; 气体;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