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练习(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4 21:1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的特性
一、单选题
要增大鼓声的响度,应采取的办法是
A. 用较大的力击鼓 B. 用较小的力击鼓
C. 提高击鼓的速度 D. 放慢击鼓的速度
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
A. 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B.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 音色 音调 B. 音色 响度
C. 音调 响度 D. 音色 音调 响度
“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个音阶中的、、、、,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速度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在空气中声速跟光速相等
C. “高音”和”低音”是指音色不同
D. 声呐是利用次声波来定位的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按钟体大小依次悬挂,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编钟钟体大小不同,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 编钟钟体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 编钟钟体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 编钟钟体发声时不一定在振动
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们能听到悠扬的琴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 用力敲击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 宇航员在太空交流,说明真空可以传播声音
D. 用一只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另一只手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相同
疫情期间,在网络直播课上,大家能听出发言的同学是谁,这是根据声音的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声速
在中华恐龙园暑期纳凉晚会上,男低音放声高歌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大
B. 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小
C. 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大
D. 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小
某电视台举办了这样一套综艺节目,众多知名歌手戴着各种面具蒙着脸在舞台上演唱自己从未唱过的歌,观众只凭声音来猜测是哪位歌手正在演唱,由于歌手故意将自己的声音进行了“包装”,观众猜测的难度较大。节目中,观众往往容易猜出自己最熟悉的歌手,是因为观众熟悉该歌手唱歌时发出的声音的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色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C.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 音调 音色 B. 响度 音色 C. 音调 响度 D. 只可能是音色
二、填空题
某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则甲和乙相比,______的音调更高,______的响度更大;表示______选填“每分钟”或“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为次。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 频率


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和“低”是指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
小满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不同来判断的.妈妈让他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
响度与声源的______有关,______越大,响度越大;仅凭声音,就能识别是哪个熟悉的人在说话,这是由于每个人声音的______不同。
将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已经调试好的示波器上,示波器显示出如图所示的三个声音的波形,其中有两个是由同一音叉发出的响度不同的声音,它们是______。
如图所示,在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音调最高的是______;若用相同的力量吹气,音调最高的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铜 铜
铜 钢
铜 尼龙
铜 铜 ______ 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三,表中应填上的数据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如图所示,小丽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______
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问题:______。
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听的那一位同学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小贝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甲图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乙图为将碎纸屑散在正在发声的鼓面上,发现碎纸屑不断被弹起来。
那么小贝可以得出,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______;
物理学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法;
用更大的力去敲击音叉和鼓面,发现小球和碎纸屑被弹开的距离更大,听到的声音也更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有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击鼓时,用的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改变击鼓的速度不能改变鼓面振动的幅度,即不能改变响度。
2.【答案】
【解析】解:
、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不能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说明声速与频率的关系、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故AD错误。
、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但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是为了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即纸屑跳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正确。
故选:。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的振动很微小,看不见,可以通过转换法体现出来。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3.【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故C正确.
4.【答案】
【解析】解: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
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掌握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5.【答案】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左右,与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不同。故B不正确;
C、高音、低音指的是音调,不是音色。故C不正确;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故D不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速、声音的应用,是声现象的综合题,包含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
6.【答案】
【解析】解:、编钟振动频率的大小与编钟钟体的大小有关,编钟钟体越小,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而响度是由物体的振幅决定的即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与敲击的力度有关,故B正确,AC错误;
D、编钟正在发声,说明编钟一定在振动,故D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本题考查了对声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知识多,综合性强,但都是基础知识的考查。
7.【答案】
【解析】解:
A、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我们能听到悠扬的琴声,说明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错误。
B、用力敲击鼓面,鼓声越大,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正确;
C、宇航员在太空交流,是利用电磁波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弦的振动频率改变,故发出的音调不同,故D错误。
故选:。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歌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能够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可解答此题。
8.【答案】
【解析】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大家能听声辨人,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色定义去分析解答。
9.【答案】
【解析】略
10.【答案】
【解析】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辨别歌手唱歌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1.【答案】
【解析】
【分析】
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同时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特点.平时学习中要经常背诵这部分的内容,做到熟能生巧。
【解答】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大,所以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正确.;
C.墙壁是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故C正确;
D.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D正确。
故选A。

12.【答案】
【解析】解: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若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时,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瓶内水的高度不同,敲击时振动的难易程度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正确区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3.【答案】甲 乙 每秒钟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可知,甲声音的频率大于乙声音的频率,所以甲声音的音调较高,甲为,乙为,乙响度大。
表示每秒振动次,表示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为次。
故答案为:甲;乙;每秒钟。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单位用表示;响度是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单位用表示。
本题考查了对音调和响度的理解,从表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音调 响度
【解析】解:“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是“高”、“低”指的是声带振动的频率,即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一道常见的考试类型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15.【答案】音色
响度
【解析】解: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可以用来区分一个人的声音.增大声音实际上增大的是声音的响度.
16.【答案】振幅 振幅 音色
【解析】解: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所以仅凭声音就能识别是哪个熟悉的人在说话。
故答案为:振幅;振幅;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7.【答案】甲乙
【解析】解:有两个是由同一音叉发出的响度不同的声音,响度不同,振幅不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由图可知,甲乙的音调相同,振幅不同,故它们是甲乙。
故答案为:甲乙。
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两幅图,可找出振幅相同的和振动频率相同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
【解析】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
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包括瓶内的水。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频率与音调高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重点是弄清发声体。
【解答】
解:用相同的力量敲击瓶子,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瓶的音调最高;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的振动发出的,用相同的力吹气时,空气柱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的音调最高。
故答案为:;。
19.【答案】 、、 改变弦的松紧程度,拨动同一根琴弦并测出此时的频率 固体能够传声 固体传声的效果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吗 不能
【解析】解:
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故选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和相同的数据,即长度为、横截面积为;
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根琴弦,改变弦的松紧程度,并测出此时的频率;
声音可以通过“土电话”的琴弦传播,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声音通过细铜金属丝传播时比通过尼龙琴弦传播时声音大,也就是说细铜金属丝比尼龙琴弦更容易传声,所以提出的问题是:固体传声的效果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吗;
说话声引起琴弦振动,琴弦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故答案为:、、;;;改变弦的松紧程度,拨动同一根琴弦并测出此时的频率;固体能够传声;固体传声的效果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吗;不能。
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相同传声距离,声音大说明传声效果好;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本题考查了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关键是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20.【答案】振动;转换;振幅;
【解析】解:
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碎纸屑不断被弹起来,说明鼓面在振动,小贝可以得出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振动;
音叉和鼓面的振动用眼睛不易观察,把音叉和鼓面的振动转换成小球和碎纸屑的跳动,物理学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用更大的力去敲击音叉和鼓面,发现小球和碎纸屑被弹开的距离更大,说明音叉和鼓面的振幅变大,听到的声音也更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故答案为:振动;转换;振幅。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涉及到转换法的应用,难度不大。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响度和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