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利用
一、单选题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在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 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对接收到的反射波进行分析得出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解锁。以下各项应用与此原理不同的是
A. 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 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C. 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D. 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明车后情况
祖国即将迎来周年华诞之际,走在大街小巷上经常能听到有人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人们通过歌曲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依恋。唱歌中涉及到的物理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 “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 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音调
C. 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D.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
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 B.
C. D.
如图是某品牌超声清洁器,利用它可以清洗眼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滋滋”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滋滋”声是超声 B. 超声传播不需要介质
C. 超声的音调比较低 D. 超声能传递能量
在线学习期间,小梦使用手机收看老师的教学直播。关于教学直播中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梦听到的讲课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 讲课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
C. 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
D. 小梦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有关这个实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可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C. 小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小球弹起的幅度可反映响度大小
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是
A. 用声纳测海底深度 B. 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 预报海啸、台风 D. 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下列声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倒车雷达
C. 超声波清洗机
D. 超诊疗
二、填空题
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声能够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台风和海啸会产生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建立这种声波接收站可以确定台风和海啸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平时说的“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病人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选填“信息”、“能量”
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个现象表明发声体在______;声的利用非常广泛,例如:人们利用声音传递______来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______,进行超声诊断等。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所示,小红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请你帮助完成空格内容。
如图甲所示,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
在做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中。
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产生的。
明显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物体振动的______有关。
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物体振动的______有关。他用到的实验方法叫______。
下面是初二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现象中的一些场境,根据图形显示的场景回答问题
甲图说明声音在______中能传播;
乙图中能听到水中物体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______中传播;
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______中不能传播;
图丁中去掉罐头盒两端的盖子,在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看到的现象是跳动或者熄灭,这是因为声音能______选填“传递信息”或“传递能量”。
东东在学习了声的知识以后,和同学们做了以下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会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______,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会看见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也能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如果将甲、乙两组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则实验______选填“甲”或“乙”不能完成,这是因为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回声和声音能传递能量,难度不大。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声音能传递能量。
【解答】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小房间里说话,声音会被墙壁反射回来产生回声,在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听见原声和听见回声的时间间隔小,人耳无法分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超声也是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
【解析】解: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对接收到的反射波进行分析得出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解锁。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故B符合题意。
故选:。
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熟悉生活中的常见实例,可解答此题。
3.【答案】
【解析】解:、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
B、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振动的频率,即音调,故B正确;
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利用、声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基础题,是中考的热点。
4.【答案】
【解析】
【分析】
此次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基础题,相对比较简单。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解答】
解:探测海深、回声定位、超声波探查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敲瓶底时火焰摇动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
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
【解析】人听到的“滋滋”声不是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超声波的,故A错误;超声波属于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音调高,故C错误;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
【解析】解:小梦听到的讲课声是手机的扬声器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故D错误;
C.不同人的音色一般不同,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故C正确;
D.小梦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音色是指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能量。
本题通过在线学习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色及声音与信息,比较基础。
7.【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
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解答】
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8.【答案】
【解析】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故A正确;
B、该验无法证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B错误;
C、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间接的运动,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采用了转换法,故C正确;
D、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可反映响度大小,弹起的幅度越高,响度越大,故D正确。
故选:。
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乒乓球接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
9.【答案】
【解析】解:、用声呐来探测海底深度的原理是,向海底发出超声波,测出声音从发出到返回的时间,则海底的深度,不符合题意;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蝙蝠发出超声波后经过物体反射后返回,蝙蝠可以据此判断出物体的位置,是利用了超声波定位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C、海啸和台风发出的声音频率都低于,次声波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船只等障碍物,科学家可以据此测到次声波,符合题意;
D、海豚发出超声波后经过物体反射后返回,海豚可以据此判断出物体的位置,是利用了超声波定位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
解决此题要知道频率高于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
次声波的频率低于,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一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
解决此题要结合生活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
【解析】解:
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医生利用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属于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应用,难度不大,容易选择。
11.【答案】信息 次声波
【解析】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声能够传递信息;
台风和海啸会产生次声波,利用次声波可以对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作出预报,并能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
故答案为:信息;次声波。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利用次声波可以对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作出预报,并能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2.【答案】能量 信息
【解析】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根据具体实例,对声音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与信息,以及声音与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比如: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除去人体结石,这就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能量;信息。
13.【答案】振动 能量 信息
【解析】解:因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当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
人们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来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进行超声诊断。
故答案为:振动;信息;能量。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解决此题结合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利用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能量;声音变小;真空不能传声;物体振动;音调;频率;响度;振幅;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
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时,铃声会逐渐减小;当玻璃罩内是接近真空的,虽然闹钟仍在响,却不能从玻璃罩传出来了。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此时刻度尺的振动的幅度是相同的,但由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导致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的振动幅度变化,刻度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他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能量;声音变小;真空不能传声;物体振动;音调;频率;响度;振幅;控制变量法。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以及特性的区分,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并能利用这三个特征解释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5.【答案】固体;
液体;
真空;
传递能量
【解析】解:一位同学敲击桌子,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进行传播;
当在盛水的鱼缸里敲击石块时,外面的同学听到的水中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当不断向外抽气时,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减小,说明声音不能够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敲击橡皮膜时,由于膜的振动产生了声音,由于声波能传递能量,当声波到达火焰处时,看到的现象是跳动或者熄灭;
故答案为:固体;液体;真空;传递能量。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能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利用。
16.【答案】振动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空气 能量 乙 真空不传声
【解析】解: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泡沫球将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成泡沫球的跳动,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同时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月球上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实验乙在月球上无法完成。
故答案为:振动;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空气;能量;乙;真空不传声。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也能够传递信息;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声音的作用等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