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 辛亥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 辛亥革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27 09:2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课型:综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时间:2011年10月8日设计者:黄吉月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本课共有三目,分别是“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都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本课的主线:准备――爆发――结果。
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从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是近代化的内容,有些概念很难理解,所以要尽可能地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谈话和自主探究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公元2011年10月8日,再过两天也就是10月10日我们国家将举办一个重大的庆祝活动,同学们知道庆祝什么吗?(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那么辛亥革命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8课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背景: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引导]这场革命的兴起 ,我们首先要追溯到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开始。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是怎样的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建革命党呢 下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引导]兴中会是我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除了兴中会以外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革命团体吗?在革命实践中,孙中山敏锐地意识到革命团体各自为战力量分散,不利于革命的开展,为了汇结革命力量,统一组织和领导革命运动,在孙中山的推动下,中国同盟会成立了。观看视频回答问题。探究: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含义? [引导]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在许多地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失败了,然而革命党人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前仆后继,继续革命,直到1911武昌起义取得成功,那么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够成功呢?它的成功有什么影响呢?下面观看一段视频。爆发:武昌起义[介绍]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随着各省的独立,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党人需要建立一个自己的新政权来取代清王朝的统治。高潮:中华民国建立提问:中华民国时什么时候建立的?你知道民国的总统、国旗、国都、如何纪元的吗?结局: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成立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3月,10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北京就认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小组活动]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究竟如何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为什么?[课堂小结]歌谣小结中山创建革命党,兴中同盟新主张。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大旗扬。辛亥革命意义深,民主共和入人心。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帝制不复返。窃国大盗袁世凯,军阀统治上了台。[谈收获]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我们从孙中山革命的一生中能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呢?请结合你的理解和自身情况,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当今中学生如何学习中山先生的优秀品质?。[巩固提高]练习 仔细倾听,认真思考结合教材,快速搜集史实。观看视频,认真思考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学生精读教材,回答问题各抒己见学生齐读学生畅谈收获与体会 从身边熟悉的事情说起,自然而然的切入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导人新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影像与图文结合,加深印象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通过顺口溜的方式小结本课重点内容,使知识更加系统,便于理解,记忆,也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板书设计:
第8课辛亥革命
背景: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爆发:武昌起义
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结局:胜利果实被窃取
课后反思:
1、亮点:
2、不足:
本课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图示、图表、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经过本课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反思:
本节内容多,如何在一节课完成本节教学,必须借助多媒体。把多媒体引进课堂教学,体现了一种新理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如快速提取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能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事物发展过程,例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情境中去。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多媒体技术,把握好多媒体与教材的关系,融进历史课堂教学,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但也不要泛泛使用,反而适得其反,浪费精力,效果不佳,而使历史教学走入另一种歧途。
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革。要把握好课改方向,领会课标要求,关注教学效果,灵活处理教材
总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设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方能探讨出符合实际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