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13:1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秦始皇 D. 秦穆公
2.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 )
A. 延续分封制度 B. 增强地方势力 C. 恢复社会经济 D. 实行中央集权
3.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 统一文字 C. 设立太学 D. 独尊儒术
4.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
A. 休养生息的政策 B.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C. 法律制度的严酷 D. 基层管理的状况
5.唐朝诗人胡曾在《咏史诗·长城》中写道:“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诗中“防胡万里城”的起止点是( )
A. 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B.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 西起阳关,东到山海关 D.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6.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对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维护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③易形成强权政治,统治严酷 ④思想统一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和繁荣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鲁迅先生说:“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预算不同。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秦始皇发布焚书令 B. 秦始皇活埋一批儒生C. 秦始皇修骊山陵墓D. 汉武帝推行儒家教育
8.公元前219年,一位布商去外地购进一批布匹,他携带的货币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9.2240年前秦朝的建立,中国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 )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开始废除井田制度 ③建立了皇帝制度 ④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0.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说他“当之无愧”是因为( )
①确立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③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 ④统一文字传承中华文明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结束了西周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把全国划分为郡县,郡守、县令都由朝廷任免,中央对地方有很大的控制权。定疆域,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中国开始成为伟大的统一国家。
材料二:据《史记》中记载:“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根据材料,说说秦朝在哪些方面的统治措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材料中提到的“焚百家之言”是指什么事件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百家之言“
(3)请你简单评价秦始皇。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材料二: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为巩固统一,“王”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王”自认为是千古一帝,而材料二中司马迁却认为“王”是暴君,你又是怎么看待“王”的呢?为什么?
13.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实行“这道法令”的作用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又首创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2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解析】由材料“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可知西安碑林博物馆中石碑上的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所以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秦始皇。 ABD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称颂的皇帝,不符合题意;C项秦始皇是题干材料称颂的皇帝,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 D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度。地方上郡守、县令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说明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A项延续分封制度理解错误,郡县制不是对分封制的延续,不符合题意;B项增强地方势力理解错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会增强地方势力,不符合题意;C项恢复社会经济理解错误,题干与社会经济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实行中央集权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 A
【解析】题干反映了秦朝统一全国后,丞相李斯提出要防止臣下以古论今,加强思想控制,应禁止私学,杜绝“诽谤”;为此秦始皇根据李斯的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焚书坑儒。,故BCD错误A项焚书坑儒是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B项统一文字的说法在题干信息中无体现,设立太学、独尊儒术均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CD两项统一文字的说法在题干信息中无体现,设立太学、独尊儒术均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4. D
【解析】通过题干分析,出土竹简为秦朝时期,而材料描述的是地方乡村里长发展麻风病向上汇报的事情,这反映的是秦朝地方管理制度。A项休养生息的政策是西汉时期实行的,不符合题意;B项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法律制度的严酷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D项基层管理的状况可以通过题干材料了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5. B
【解析】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朝时期秦始皇派蒙恬在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诗中“防胡万里城”的起止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6.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后期往往以思想专制为其表现,这种政策要求-种-元化的、绝对服从主流意识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利于文化的多元性和科技的发展, 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B项①②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7.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以外,民间只准留有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 A项秦始皇发布焚书令是“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8. 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全国以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故A符合题意;
BCD分别是是战国时期韩、齐、楚等诸侯国的货币,有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
9. A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距今2240年,属于周年大事,从漫画中能看到有皇帝,所以有③建立了皇帝制度,有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所以有④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有皇帝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有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开始废除井田制度是商鞅变法的内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 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当之无愧”主要概括的是秦始皇的历史贡献。因此:
①③④都是秦始皇对历史做出的贡献;②破坏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是秦始皇对后世的贡献;故答案为:A。
二、材料分析题
11. (1)郡县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
(3)泰始皇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伟大的君主,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他的“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过重的赋税、劳役加快了秦王朝的灭亡。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定疆域、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焚百家之言”指的是秦始皇在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的事件。其目的是为加强思想控制。
(3)评价历史人物,需要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地评价,注重史论结合。
故答案为:(1)郡县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
(3)泰始皇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伟大的君主,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他的“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过重的赋税、劳役加快了秦王朝的灭亡。
12. (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①文化上:统一文字,采用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改为更为简单的隶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采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③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3)我认为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个暴君。因为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封建官僚制度,但他实行暴政,穷奢极欲,大兴土木,致使民不聊生,所以说他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
【解析】(1)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要求具备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可知,秦统治者开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本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具备识记历史史实能力。秦统一后,在文化方面,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经济方面,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军事方面,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他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交通方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道路,开灵渠。
(3)本题考查对秦始皇的评价,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①文化上:统一文字,采用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改为更为简单的隶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采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③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3)我认为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个暴君。因为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封建官僚制度,但他实行暴政,穷奢极欲,大兴土木,致使民不聊生,所以说他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
13. (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 改革措施:郡县制。
(2)推恩令,刺史制度,司隶校尉。
(3)图1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图2:三省六部制。
优越性: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1)由材料“(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的措施,即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由材料“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推恩令的颁布,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首创了刺史制度。
(3)图1是秦朝行政制度示意图,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图2是三省六部制度示意图,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中,各机构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等。
故答案为:(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改革措施:郡县制。
(2)推恩令,刺史制度,司隶校尉。
(3)图1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图2:三省六部制。优越性: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