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标准化课时作业
(提高学习效率,摒弃题海战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标准化课时作业》以知识点为主线,以“基础积累、文本提升、同步拓展、语言运用”四级训练模式为阶梯,层层推进,助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全面提升学生成绩的利器。)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6032.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11.《春》课时作业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水涨起来了(zhǎng) 捉几回迷藏(cáng)
B.宛转的曲子(zhuǎn) 刚落地的娃娃(luò)
C.混着青草味儿(hùn) 薄烟(báo)
D.散在草丛里(sǎn) 应和(hé)
2.文学常识填空。
(1)《春》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另一篇著名散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和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绘春天、礼赞春天。
3.请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4.默写句子。
(1)城里乡下,_______,________,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_______筋骨,________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2)在描绘“春草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面上写人的活动,实际上从侧面衬托了草的长势喜人。
5.请你从“夏天”“秋天”“冬天”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并且这三个句子要有内在的联系。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语句顺序已经被打乱,请你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①为了汲取更多的水源,她努力扎根,很深,很深。
②没有肥沃的土地,她便在碎石缝中里扎根。
③远处的墙角里,有几株鹅黄的小草引起了我的注意。
④她虽然只有几片蜷缩的萼片,但却从中透露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
⑤我悟到了春日小草的顽强、不屈,我心中顿时有了莫名的感动。
正确的序号应为:_______________
7.请你为下列四幅春景图各配上一句相应的古诗。
春草图: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花图:_______________
春风图:_______________
春雨图:_______________二、文本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8.用“”把所选文段分为两层,并说明如此分层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描写春花时,作者抓住了春花三个方面的特征,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的三个短句可以调换位置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栗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描绘春花,本段在写景时采用了以下技法,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1)以虚写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侧面烘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趣
张峻屹
①春天,总是悄然而至的。凛冽的风变得柔和起来,太阳也愈加暖烘烘的。僵硬的土地已变酥变软,向阳背风的墙根或土堤边,枯萎的小草开始长出嫩绿的芽芽。正是在这个时候,你对古诗中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梦幻般景象,才有了真实而深切的感受。
②不几日,房前屋后的空地里,村外的野坡坡、沟渠边,苦苦菜、燕子尾、大碗花、蒲公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都从土里钻出或白或绿或黄或紫的芽芽。就连土筑的院墙顸部的茅草堆里,也不知不觉地冒出许多“绿针”采。
③村里的孩子们开始活跃起来,整日在野外狂跑嬉闹。早春风多沙多,但丝毫影响不了他们玩耍的兴头。常常是时至正午或傍晚,带着满头满脸的尘土回家,屡遭大人们的斥骂。玩累了,在避风的土窝窝里,晒着暖洋洋的日头,美美地睡上一觉,也是常有的事。文静一些的女孩子和细心的男孩子,则喜欢挽着小篮,背着筐,带着小镰、小铲,在半沙的土地上,专找草芽芽根剜着玩。走一处,挖一处,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不需半日,各色各样的草芽草根就装满了竹篮荆筐。养猪养羊的人家,这些新鲜玩意儿还可以给猪羊增添一点美味儿。
④伴随着杏树桃树的花开花落,嫩绿的叶芽缀满枝头。这是孩子们寻找小杏树小桃树最好的时候。在杏树桃树底下,在林间小道上,时常有状如大豆芽的小杏苗、小桃苗,冲破干硬的地面,露出头来。开始,只是粗墩墩的似倒置的鱼钧形的或嫩绿或浅红的芽,几天后,便见绽开的带着绛色果衣的乳白色的叶瓣;再过几日,叶瓣变绿,从叶心长出新的叶芽。笔者儿时最喜欢刨小杏小桃树,有时连续几个小时在树底下转悠,发现露芽,立即用小铲连同基土一并掘出,小心翼翼地码在小筐里,然后移植到院子里的某个角落。记得有一年,竞栽了近百棵,成了一片苗圃。
⑤再过些天,大地已经全绿。一种称作“奶子酒儿”或“蜜罐花”的大叶草长成气候。墨绿色椭圆形厚实实毛茸茸的叶子中,抽出高高的花茎,托出奶头般筒状的紫红色、浅紫色的花朵,慢慢地绽出白色或杏黄色的花蕊。不仅极娇极美,而且可供吸食,这也是最招惹孩子们的地方。把奶头花采摘下来,放在鼻子下嗅一嗅,清香沁脾;送进嘴里吮一吮,甜如蜂蜜,美如醇酒。于是采一次又一次,吸一朵又一朵。在“奶子酒儿”生长集中的地方,常常弄得花冠狼藉,孩子们也从中得到了满足。
(选自<人民日报》)
13.根据语境,在第一段横线处补充的诗句应为( )
A.草色遥看近却无
B.草色入帘青
C.天涯何处无芳草
D.燕草如碧丝
14.本文以时间为序,依次描绘了以下几幅图景,请你仿照已给出的例子进行概括。
示例:第②段:花草们争春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生机勃勃的果树苗装点了儿时的回忆
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调动人的感官描绘景物,能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本文在描绘景物时,调动了人的哪些感官?请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春趣”二字,试从文中列举一例并加以品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和朱自清的《春》都描写了生机盎然的春景,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
18.调动你的课外知识积累,补全下列咏春的名句。
(1)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________。(杜甫《绝句》)
(2)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朱熹《春日》)
(3)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忆江南》)
(4)___________,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5)_________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9.相传,苏东坡一次与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知道苏小妹加的这两个字,妙在何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十一)
1.【解析】D D中“hé”应为“hè”。
2.(1)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 背影 (2)吹面不寒杨柳风 一年之计在于春
3.(1)反复、拟人(2)拟人(3)排比、拟人(4)比喻
4.(1)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舒活舒活 抖擞抖擞 (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5.示例:秋天像饱经世事的青年,是成熟的,它奋斗着。秋天像婴儿的母亲,是伟大的,它抚养着,哺乳着。秋天像垂暮的老人,是慈祥的,它为我们讲述着人生百态。
6.③④②①⑤
7.示例: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月春风似剪刀 天街小雨润如酥
8.……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理由:花的种类不同,前者是果树花,后者是野花。
9.花多 花艳 花甜
10.不可以,这样写是为了依次照应上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
11.“闹”字不但写出了蜜蜂嗡嗡的叫声,还写出了蜜蜂飞来飞去的情形,表现了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色。
12.(1)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13.【解析】A 从“小草开始长出嫩绿的芽芽”一句来看,应选A。
14.孩子们嬉春娇艳美丽的“蜜罐花”陶醉了顽皮的孩童。
15.调动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如①几天后,便见绽开的带着绛色果衣的乳白色的叶瓣(视觉);②把奶头花采摘下来,放在鼻子下嗅一嗅,清香沁脾(嗅觉);③送进嘴里吮一吮,甜如蜂蜜,美如醇酒(味觉)。
16,示例:走一处,挖一处,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不需半日,各色各样的草芽草根就装满了竹篮荆筐。品味:“走一处,挖一处”,写出了春天的草芽草根之多及儿童顽皮活泼的天性,不仅如此,“各色各样的草芽草根就装满了竹篮荆筐”还写出了收获的喜悦。
17.本文侧重于写春天里孩童的活动,突出春天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而朱自清的《春》则侧重于描绘春天的景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8.(1)一行白鹭上青天 (2)万紫千红总是春 (3)春来江水绿如蓝 (4)不知细叶谁裁出 (5)小楼一夜听春雨 (6)满园春色关不住
19.示例:用“扶”字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清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用一个“失”字,勾画出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