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巩固练习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天气炎热,小易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棍,细心的他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霜”,冰棍周围冒着“白气”,他咬了一口冰棍,舌头立即感觉凉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和雾、雾凇的形成原因相同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C.“白气”形成过程是吸热过程 D.“白霜”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
2.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冰雪遇暖消融
B. 开水壶冒“白气”
C. 草叶上有“白霜”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3.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得结果为35℃,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度,请你分析以下情况,哪些是可能的原因( )
①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 ②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
③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 ④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值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4.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的示数是99°C B.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C.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小变大 D.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5.冬天用热水洗脸时,常看到水盆前的玻璃镜面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蒸发 B.先液化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如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过程的是( )
A.生成露珠
B.晨雾消散
C.冰雪消融
D.出现白霜
7.《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独有花枝俏”,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剥去冰棍的包装纸,看到白气 B.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了
C.放在冰箱冷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 D.冬天,室外冻冰的衣服干了
9.下列措施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盖上酒精灯的灯帽 B.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C.用地膜覆盖育有幼苗的农田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保存
10.关于超市里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产区鼓风机向地面吹风,减缓了地面上水的蒸发
B.保鲜膜包裹的蔬菜,减缓了水分的汽化
C.碎冰撒在冻鱼上,是利用冰液化时降温来保鲜
D.向蔬菜上喷洒水雾既能为蔬菜补水又因为水升华吸热,有利于保存蔬菜
1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缭绕在山间的雾是液化形成的
B.附着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熔化要放热
D.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因为干冰凝华吸热
12.探究“固体熔化规律”实验时,小东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对于这个装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够使被研究的物体均匀受热
B.可延长熔化时间,便于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
C.可以探究一切固体的熔化规律
D.在组装此实验装置时应该自下往上比较恰当
13.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固体水银 金 铜 钢 钨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A.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39℃的气温
C.在-265℃时,氢是固态 D.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14.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 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D.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
二、填空题
15.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盛水的水缸容易破裂,原因是水缸中的水从________(选填“水面”或“水底”)先开始凝固,过程中它的质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体积_________从而撑破水缸。
16.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如图所示,当时室温为______。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人体表面的______,从而加快了人体上汗水的______。
17.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来测量温度的。
(2)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此装置从热水中拿出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此时液柱向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等液柱稳定后,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_℃。
18.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________ 的性质工作的,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温度计放置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________ ℃,水的温度是 ________ ℃。
19.如图所示,在室温为30℃的房间内放有a、b、c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常温自来水、热水和冰水,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c烧杯中放的是___________水(选填“常温”、“热”或“冷"),a烧杯和c烧杯上出现的水珠都是___________现象,要___________热。
三、简答题
20.如图所示,幼年的瓦特看到炉子上水壶的盖子不停地上下跳动,并有大量“白气”产生,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对他观察到的两个现象作出解释:
① ;
② .
21.请用物理知识解释“ 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原因。
22.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冒“白气”,请解释其中的“粉”“白气”各是怎样形成的?
23.如图所示是一支医用水银温度计(体温计),请说出这种体温计设计及其使用过程中所用到的物理知识(至少说出三条)。
24.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④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
(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D.白霜和雾凇都是凝华现象,这个过程需要放热,而雾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D正确;
BC.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这个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BC错误。
故选D。
2.A
【详解】
A.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水蒸气遇冷变为“白气”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手上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
测得结果为35℃,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度,即实际温度高于35℃,如果使用前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则会超过35℃,故①错误;
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导致水银热胀程度不够,导致温度偏低,是可能的,故 ②正确;
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导致水银热胀程度不够,导致温度偏低,是可能的,故 ③正确;
体温计是可以离开人体的,不需要及时读出温度,故④错误,故A选项正确。
故选 A。
4.B
【详解】
A.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其示数是99°C,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水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气泡中主要是水蒸气,所以并不是只有空气,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到大,至水面破裂,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液体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且持续吸热,所以要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看到水盆前的玻璃镜面先湿是水蒸气液化现象,后干是小水珠蒸发变为水蒸气。
故选B。
6.D
【详解】
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晨雾消散是液态水汽化为水蒸气的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熔化为液态水的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解:A.冰是由液体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正确;
D.霜是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体形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
B.地上的水变干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冻冰的衣服干了,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
A.盖上酒精灯的灯帽可以减慢空气流动从而减慢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电吹风机吹头发能加快头发上方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故B符合题意;
C.用地膜覆盖育有幼苗的农田可以减慢空气流动从而减慢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保存可以减慢空气流动从而减慢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
A.水产区鼓风机向地面吹风,加快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地面上水的蒸发,故A错误;
B.保鲜膜包裹的蔬菜,减慢了空气流速,从而减缓了水分的汽化,故B正确;
C.碎冰撒在冻鱼上,是利用冰熔化吸热降温来保鲜,故C错误;
D.向蔬菜上喷洒水雾既能为蔬菜补水又因为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吸热,有利于保存蔬菜,故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熔化要吸热,故C错误;
D.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
A.该装置利用水浴法加热,能够使被研究的物体均匀受热,故A正确;
B.采用水浴法加热可延长熔化时间,便于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故B正确;
C.该装置不能探究熔点大于水的沸点的固体熔化规律,故C错误;
D.为保证温度计玻璃泡能充分浸入被测物体中,且不碰到容器底,在组装此实验装置时应该自下往上比较恰当,故D正确。
故选C。
13.A
【详解】
A.钢的熔点为1300℃,钢水的温度最低为1300℃,高于金的熔点1064℃,所以纯金掉在钢水中会熔化,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固体水银的熔点为-39℃,则水银的凝固点为-39℃,在低于零下39℃的环境中,水银会凝固,变为固体,所以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39℃的气温,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5℃低于固态氢的熔点,所以此时氢是固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灯丝工作时产生大量热,温度可达约2000℃,但是无法达到钨的熔点3410℃,所以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C
【详解】
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由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故选C。
15.水面 不变 变大
【详解】
[1][2][3]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盛水的水缸,水面直接接触低温空气,达到凝固点后逐渐结成了冰,等质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而水缸的容积不变,所以冬天水缸会被冰撑破。
16.31℃ 不变 空气流动速度 蒸发
【详解】
[1]由图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柱位于30℃以上1个小格处,则示数即室温为31℃。
[2][3][4]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人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人体上汗水的蒸发,但空气流动并没有改变环境温度,故寒暑表示数不变。
17.热胀冷缩 右 0
【详解】
(1)[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2]将此装置从热水中拿出放到冰水混合物中,瓶内气态温度降低,体积缩小,压强变小,液柱在大气压强作用下向右移动。
[3]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此处的刻度应标0℃。
18.热胀冷缩 D -22 38
【详解】
[1]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2]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液泡应完全浸入液体但不能与杯壁、杯底接触,温度计放置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D。
[3][4]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分度值为1℃,测量冰的温度计上刻度值越往下往大,则说明在零刻度线以下,那么冰的温度是-22℃;测量水的温度计上刻度值越往下往小,则说明在零刻度线以上,水的温度是38℃。
19.热 液化 放
【详解】
[1]c烧杯中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放的是热水,由于高温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了小水滴附着在杯壁上。
[2][3]a烧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由于其放的是冷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了小水滴,液化需要放热。
20.“跳动”是水蒸气内能转化为盖子的机械能;“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解析】
试题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时需要向外放出热量.
解:当加热壶中的水时,水汽化成水蒸气,随着水蒸气温度的升高,气体的内能增大,最后内能转化为盖子的机械能,会看到“跳动”现象;
当水蒸气从壶中出来后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液滴即“白气”现象;
故答案为“跳动”是水蒸气内能转化为盖子的机械能;“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点评】此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液化现象.
21.见详解
【详解】
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凝华时放热,故“下雪”气温不会过低;下雪后,雪熔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时更冷。
22.见解析
【详解】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这些“粉”是由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形成的小冰晶,是在冰箱里发生的凝华现象;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23.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为了提高精确度,相对于玻璃泡的容积,玻璃管应该更细点;玻璃管做成三棱形,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玻璃管与玻璃泡的连接处有一段细而弯曲的缩口,温度计可以离开人体。
【分析】
这道题综合考查了体温计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知识,学生只要从中写出两个即可,可以从体温计的构造,体温计的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方法等方面来考虑解答。
【详解】
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用之前都要甩一甩,是利用了物质具有惯性的性质;体温计的玻璃管做成三棱型,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体温计内部用水银制成,是因为水银是热的良导体,利用了热传递。玻璃管与玻璃泡的连接处有一段细而弯曲的缩口,温度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等。
24.蒸腾 太阳辐射
【解析】
试题分析:④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植物的蒸腾.(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因为太阳辐射,使地表的水分蒸发和植物的的水分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到高空再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在适当的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再形成降水落回地面.
考点:水循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