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脱笼之鹄 B. 郊田之外 C. 当世之事 D. 未之知也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读过许多描写人间至情的文章,《背影》《再塑生命的人》《爸爸的花落了》《秋天的怀念》都主要表达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真情。
B. 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C.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兄弟情深;黄盖上演“苦肉计”忠义无双。
D. 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 《名人传》。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再而衰,三而竭。
B. 旦日,卒中往往语(谈论),皆指目陈胜。
C.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各得其所)
D.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奖励,奖赏)
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臣所以报先帝……”中的“所以”与“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中的“所以”与“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所以”用法都相同。
B.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中的“以为”与“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中的“以为”,与“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中的“以为”,意义、用法都不同。
C. 《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臣民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D.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报先帝,忠陛下”这六个字来概括。
5.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开张圣听 妄自菲薄 内外益法 B. 裨补阙漏 计日而待 庶渴驽钝 C. 不胜感激 临表涕零 猥自枉屈 D. 锋回路转 树林阴翳 水落石出
二、填空题
7.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 ②引喻失义________
③以遗陛下________ ④陟罚臧否________
⑤猥自枉屈________ ⑥斟酌损益________
⑦咨诹善道________ ⑧以彰其咎________
⑨夙夜忧叹________ ⑩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
8.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臣本布衣。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由是感激。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9.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
③受命以来,夙夜忧叹________ ④以塞忠谏之路也________
⑤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
于:①还于旧都________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________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
所以: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________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_______
三、综合题
10.学完本课后,你所在班级举行了以“走近诸葛亮”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对联续写】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事迹,续写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________
(2)【观点争鸣】诸葛亮为了表达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以身许国。有的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因为后主刘禅实在不是他效忠的好对象。对此你怎么看?
(3)【精神接力】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堪称大英雄。请你向同学推荐另一位英雄人物,并概述其英雄事迹。
四、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里①中社,平为宰②,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平亡去。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楚,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脩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注:①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②宰:主持割肉的人。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及诸侯叛秦( ) ②平亡去( )
③使使归项王( )④愈益幸平( )
(2)下列各句划线字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平事魏王咎于临济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B.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C.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 是 汉 王 与 语 而 说 之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
②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5)根据这段文字,探究项羽和刘邦在用人上的不同之处。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
②斟酌损益________
③咨诹善道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徒以有先生也
B.还于旧都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以彰其咎 望其旗靡
D.以伤先帝之明 欲报之于陛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5)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D
2. A
3. D
4. A
5.C
6. C
二、填空题
7. 发扬光大;适宜、恰当;给予;善恶;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减少;询问;表明、显扬;早;奔走效劳
8. 感到痛心、遗憾;十分憎恨;平民百姓;布的衣服;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感奋激发;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9. 因为,介词;把;表时间;以致;用来,来,介词;到,动词;对,介词;在,介词;所以;①表原因;②用来……
三、综合题
10. (1)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2)我认为诸葛亮不是愚忠。理由:①诸葛亮在辅佐刘氏父子的同时,也是在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人生理想;②辅佐的后主刘禅虽然愚昧,但并不算是彻底的昏君,蜀汉政权也没有被人民所抛弃。
(3)岳飞。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四、文言文阅读
11. (1)等到 逃跑 派 更加
(2)B
(3)于 是/ 汉 王 与 语/ 而 说 之
(4)①汉王于是召陈平进见,赐给他酒饭,饭后就打发他到客舍中去歇息。
②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
(5)项羽虽赏罚分明,但对待部将过于苛责,缺乏包容意识;刘邦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敢于大胆选用。
12. (1)因此;减少;询问
(2)C
(3)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职责。
(4)C
(5)①说明出师伐魏是为了完成先帝遗诏;②情感上打动君主刘禅,认同出师伐魏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