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有引力定律同步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卡文迪许
2.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引力常量是卡文迪什通过实验测量并计算得出的
C.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规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量出引力常量
3.以下是物理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或仪器,由图可知这四个实验或仪器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极限的思想方法 B.放大的思想方法
C.控制变量的方法 D.猜想的思想方法
4.太阳的质量是月球的2.7×107倍,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的3.9×102倍,则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跟月球对地球引力之比是( )
A. B. C. D.
5.许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微元法、建立物理模型法、假设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B.最早正确指出“力与运动”关系的物理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C.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时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6.两个质点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为F,如果将这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倍,那么它们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变为( )
A. B.4F C. D.2F
7.万有引力常量G的单位是 ( )
A. B. C. D.
8.“格物学”是我国物理学的前称,源于儒家“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的思想。关于物理学史、思想与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引力常量的值
B.伽利略运用理想斜面实验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重心、合力的概念都体现了等效思想
D.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9.关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地球比木星离太阳近,所以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一定比对木星的引力大
B.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在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时所受引力变大
C.由F=可知G=,由此可见G与F和r2的乘积成正比,与M和m的乘积成反比
D.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可近似看成圆形轨道,其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10.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角速度为,引力常量为G,且地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同一物体在赤道和南极水平面上静止时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之比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11.下列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是卡文迪许在实验室中发现的
B.对于相距很远、可以看成质点的两个物体,万有引力定律中的r是两质点间的距离
C.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公式中的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D.质量大的物体对质量小的物体的引力大于质量小的物体对质量大的物体的引力
1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得到: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那么,所有物体将下落得同样快
B.亚里士多德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得到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运动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D.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13.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式中G为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B.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
C.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而与m1,m2是否相等无关
D.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
三、解答题
14.在一次测定引力常量的实验中,已知一个质量是0.8kg的球,以的力吸引另一个质量是的球,若两球球心相距,则引力常量为多少?
2万有引力定律同步测试卷参考答案
1.D
【详解】
万有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的。
故选D。
2.B
【详解】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选项A正确;
B.引力常量是卡文迪什通过实验测量并计算得出的,选项B正确;
C.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规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选项A错误;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量出引力常量,选项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桌面的受力微小形变借助于光的反射来放大;玻璃瓶的受力微小形变借助于液体体积变化而放大;引力大小仍是借助于光的反射来放大。故这些实验本采用了放大的思想方法。
故选B。
4.B
【详解】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故选B。
5.C
【详解】
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定了引力常量的数值,故A错误;
B.在物理学史上,最早正确指出“力与运动”关系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故B错误;
C.实验过程应控制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故C正确;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由题可知
则
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
根据
可知
则万有引力常量G的单位是。
故选B。
8.C
【详解】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故A错误;
B.伽利略通过他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没有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故B错误;
C.重心、合力都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故C正确;
D.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法,不是假设法,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A.地球和木星的质量关系不确定,不能确定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与木星的引力大小关系,选项A错误;
B.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在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时所受引力变小,选项B错误;
C.表达式F=中的G为常数,与F和r2以及M和m均无关,选项C错误;
D.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可近似看成圆形轨道,其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选项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
在赤道处物体所受支持力为
在两极处物体所受支持力为
联立解得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BC
【详解】
A.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故A错误;
B.对于相距很远、可以看成质点的两个物体,万有引力定律中的r是两质点间的距离,故B正确;
C.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公式中的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故C正确;
D.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论质量大小,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故D错误。
故选BC。
12.AC
【详解】
A.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得到: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那么所有物体将下落得同样快,选项A正确;
B.亚里士多德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得到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B错误;
C.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运动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选项C正确;
D.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选项D错误。
故选AC。
13.AC
【详解】
试题分析:A、公式中的G为万有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得出的,不是人为规定的,故A正确.
B、万有引力的应用条件为两质点间的作用力,当r趋近于零时,两物体不能再看做质点,故B错误.
C、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无关.故C正确.
D、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C.
14.
【详解】
由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得
代入数据可得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