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出塞
学科 四年级语文
学情 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也具备了一定学习古诗的能力。但这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是古代的边塞生活,以战争为主要题材,无论是时间还是内容上都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学生要想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情感也是有难度的。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 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激发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教学 准备 1.收集和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如:收集王昌龄的生平、诗歌地位和代表作、飞将军李广的相关资料以及反映边关的事情。 2.朗读录音和朗读背景音乐。 3.诗句中的互文修辞手法这一语文小知识。 4.教学中引入同时代内容的边塞诗,促进学生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体验。 5.“塞”字笔顺指导微课等资料。
教学 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请同学登录网络学习空间进入老师的网络空间,了解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边塞诗相关资料。 2.请同学认真聆听老师网络学习空间的朗读录音,并完成预习习题。 3.了解有关描写明月的诗歌,为学习《出塞》做铺垫。 在课前预习中,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了解写作背景和诗人资料,倾听朗读录音,为吟诵诗歌做好铺垫;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完成预学,这比传统预习更加便捷、有趣,并能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根据预学检测情况进行综合学情分析,优化教学设计,做到以学定教,精准教学。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出塞曲》,谈话导入 一首《出塞曲》,唤起了我们去一览祖国壮阔雄奇的边塞风光的渴望,也唤醒了我们心中那份久违的英雄情节。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昌龄的《出塞》,去再次体验一下盛唐边塞战士的情怀。 将教学通2.0资源库中音乐《出塞曲》这一资源插入课本,并播放音乐,初步感受边塞诗歌的悲壮,用音乐渲染学习气氛。 三、预学反馈,数据分析 1.利用平台反馈学生完成预学检测情况。(教师点击出示学生课前检测情况分析数据) 2.检测学生了解诗意情况。(引入资源《出塞》注释) 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反馈的学生的预习情况,展示学生课前预习成果,同时有针对性地提示或精讲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诗歌,提出要求:读准字音,将诗歌读得字正腔圆注意,努力将诗歌读出韵味。自由读诗,时间:三分钟。 利用赣教云2.0的计时功能,让学生明确朗读时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 教师利用教学通2.0“互动”中“随机选人”读诗,并利用在教学通2.0中“表扬一下”相机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师: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闭上眼睛,随着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播放《边塞》录音,同时开启平台“录课”功能) 用赣教云2.0播放录音比教师示范读更为方便,节奏正确且朗读情感充沛,可以帮助并利用平台的“A.I录课”功能,录下本课的重难点教学,即时推送平台,课后学生可以利用平台观看录课视频,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也可以查看录课视频进行教学反思。 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的写法,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师: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冷清,孤独,寂寞) 教师根据课堂实际,随时调取平台资源“《出塞》注释、配乐”以及“互文”知识等作为上课素材使用,方便快捷,省时高效。 4.师: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课件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 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 诗人白居易这样写明月—— 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 大家一定能够发现,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课前先引导学生在老师网络学习空间中查阅了有关描写“明月”的古诗,上课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学习时更能入景入情。 上课时,灵活利用教学通2.0中“资料库”的资料,协助教学,技能拓展学生知识储备,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5.师: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生齐读) 师: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经历了多少年?(八百多年,将近一千年) PPT出示 秦朝——————汉朝——————唐朝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618年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在教学通2.0上调取朝代变迁的资料,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 6.师:将近一千年过去了,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时光穿越千年,不变的是什么?(明月,边关)(利用平台工具“聚焦”突出放大“明月”和“边关”) 利用“教学通2.0”平台上的“聚焦”功能,突出关键词句,便于学生排除其他词语干扰,引导抓住关键词品析词句,理解诗的意境,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难点。 7.在遥远的边塞,还有什么没变?(引导说出,还有战争没变)这就是边塞的战争,出示: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出示教学通2.0中“资源库”的资料,通过关于战争诗歌的出示,感受战争的残酷和驻守边关将士们的痛苦。 8.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并在“互动”中相机表扬) 教学通2.0的“互动”中对朗读优秀的学生“表扬一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朗读的积极性。 师:你读懂了什么?(战争的残酷,守关将士的痛苦) 师: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他们离家万里,长途跋涉来到边关,有多少人回去了?(指名说,引出“人未还”)(利用平台工具“聚焦”突出放大“人未还”) 利用“教学通2.0”平台上的“聚焦”功能,突出关键词句,便于学生排除其他词语干扰,引导抓住关键词品析词句,理解诗的意境,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难点。 9.师:一个人未还,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人未还,人为什么没有回来?(引导学生说出,战死沙场,终老边关) 师:守卫边关的将士面对明月,年对边关,面对着长年残酷的战争和恶劣的环境,他们怎能不怀念故乡,怎能不思念亲人。我们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啊!他们苦守着边关,守望着明月,一遍遍嗟叹,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的亲人,他们遥望边关,守望明月,一遍遍呼唤着,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播放音乐,配乐吟诵) 播放教学通2.0中“资源库”的朗读配乐,利用音乐烘托气氛,以读促悟。 10.师: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你的心情仅仅是悲哀吗? (引出对战争的痛恨;愤怒) 五、拓展延伸,感受期盼 1.师:俗话说,国难思良将,在战争频繁的边塞,守关将士也在盼望:(师读并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他们在盼望谁呢?(指名说,汉代飞将军李广) 3.出示李广的资料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挽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梭中。 ———— (唐)卢纶《塞下曲》 利用教学通2.0出示李广的资料和补充唐朝诗人卢伦的《塞下曲》。古诗教学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 4.师:李广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英勇善战,勇猛无比) 师:正是因为李广英勇善战,让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南下银山入侵汉朝的边疆,我们一起来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师:要是李将军在,多好啊!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守关将士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守关将士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师:同学们,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虽然他们生活艰苦,九死一生,虽然他们也有着对战争的憎恨,对朝廷的埋怨,但是他们仍然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带领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也让侵略者不敢度过阴山侵犯唐朝边境。 你又想到了什么?(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板书:壮) 打开教学通2.0,用画笔在白板中书写板书“壮”。板书更直观展示这首诗歌的中心。 7.师:这就是边塞诗共有的特点,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8.师:(播放《凉州曲》)思念亲人的哀怨、保家卫国的壮志,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让我们再一次深情诵读。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师:王昌龄的这首七绝,只有短短四句,28字,但是“字字有泪,句句含悲”啊,怪不得,人们称王昌龄为 “七绝圣手”,称这首《出塞》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2.师:同学们,你们还想了解王昌龄的其它边塞诗。 请同学访问网络学习空间,阅读王昌龄另外几首边塞诗,你们还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发布在赵老师的名师工作室中。 老师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名师工作室,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拓展知识,书写心得体会,进一步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激发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以次突破教学重难点。 七、作业布置 教师依据每个学生课前预习检测与平时表现,利用智慧作业教师端布置配套的《语文作业本》上的练习,推送给学生。 课后研学环节,教师设计个性化作业,利用智慧作业教师端的“布置作业”功能,布置作业。学生完成后教师用智慧批改配套的《语文作业本》。同学们,可以利用电脑、电视等媒介查看作业情况,学生们可以观看名师对题目的讲解。智慧作业布置和批改,弥补了传统作业的盲区,促进学生乐学善学,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