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高效导学案
自主、互助、高效导学案
泰山版七年级数学(上)
第一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1)
教师寄语:我们怀着希望与憧憬迈入了七年级,一定会学好每一节课,相信你能行!
一、教学目标:
⑴ 知道几何图形包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认识常见的几何体,能对这些几何体进行简单的识别。
⑵ 能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能识别简单的几何图形。
二、自主探究:(生看课本,思考学习以下几何体的特征:请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教材第4页——5页练习上,仔细辨认圆柱、圆锥、棱柱和棱锥。并完成5页的练习1,2两题。)
(1)你认识这些立体几何图形吗?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2)我们家做饭用的铁锅像圆锥,____________ 像圆柱,____________ 像棱柱, _____________像棱锥。
探究1、观察教材图1—1、1—2、1—3,这些几何体各有什么特征?它们有无共同特征?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
棱柱:__________. 棱锥:_________. 圆柱:__________.
圆锥:__________. 球:___________.
探究2、常见的立体图形主要有柱体、椎体、球体和台体,你能试着给它们分类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柱体 椎体 台体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 先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交班内交流,班内交流解决不了的由老师点拨精讲.
三、题组训练:(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1.三棱柱的侧面有 个长方形,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 都一样的三角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六条侧棱的棱柱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 B.棱锥的侧面是三角形
C.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是棱柱 D.柱体的上、下两底面可以大小不一样
3.长方体ABCD-A′B′C′D′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与棱AB垂直相交的棱有 条,与棱AB平行的棱有 条。
4.若一个棱柱的底面是一个七边形,则它的侧面必须有 个长方形,它一共有 个面。
四、归纳总结:(由同学们自己总结,然后提问一组总结内容).
五、达标测评:(让学生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抽一组爬黑板).
①无论是棱柱还是圆柱,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两个底面是____________ 的。
②下面的几何体中,表面不都是平面的几何体是 ( )
A B C D
③下列几何体中,属于锥体的有 ( )
A B C D
六、拓展提高: (探究题)有一个正方体木块,它的六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6,如下图,是这个正方体木块从不同面所观察到的数字情况。请问,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分别是多少?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2)
教师寄语: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爱因斯坦
一、教学目标:
1.能识别生活中的几何体,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2.经历从现实是世界中抽想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发展空间观念,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并能对它们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它们进行正确的分类.
二、自主探究:(生看课本,思考学习以下几何体的特征:请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教材第6页—7页,独立完成7-8页的练习1 ,2,3题和下面的练习题。)
1.判断
(1)柱体的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 (2)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
(3)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 ) (4)棱柱的各条棱都相等
(5)正方体与长方体都是特殊的四棱柱( )
2.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各类棱柱和球,这些几何体中.
(1)表面都是平的有______________; (2)表面没有平的有______________;
(3)表面只有一个面的有______________;(4)表面有两个面的有______________
(5)表面有三个面的有______________; (6)表面有五个面的有______________
(7)表面有六个面的有___________; (8)表面有七个面的有______________
3.围成几何体的侧面中,至少有一个是曲面的是______________.
4.正方体有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___条棱,这些棱都____________.
5.圆柱,圆锥,球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 先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交班内交流,班内交流解决不了的由老师点拨精讲.
三、题组训练:(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1.观察下列物体,说出它们是由哪些主体图形组成的?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正方体是棱柱,长方体不是棱柱。 ②正方体是棱柱,长方体也是。
③正方体是柱体,圆柱也是柱体。 ④正方体不是柱体,圆柱是柱体。
A.1个 B.2个 C.3个 D. 4个
3.如图,右面有8个立体图形。
①找出与图(b)具有相同
特征的图形,并说出相同
的特征是什么?
(a) (b) (c) (d)
②找出其他具有相同特征的
图形,并说明相同的特征
是什么?
(e) (f) (g) (h)
4.小明将几何体分为锥体和柱体两部分,你赞同吗?为什么?
四、归纳总结:(由同学们自己总结,然后提问一组总结内容).
五、达标测评:(让学生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抽一组爬黑板).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棱柱的所有侧面都相等 B.棱柱的侧面都是长方形
C.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 D.棱柱的两个底面都平行
2.暖水瓶的侧面是__________ (平的,曲的),黑板面是_____________.
3.判断:数学中的平面就是黑板面、桌面、水面等。 ( )
4.下列是平面图形的有 _______________.
A. 三角形 B. 四边形 C. 正方体 D. 圆 E. 正六边形
5.右图可以看成是由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组合而成的。
6.四棱柱有______________ 个面, ___________个顶点,五棱柱呢?
六、拓展提高:
可以看成由 ___________________ 组合而成的。
可以看成由 ______________组合而成的。
1.2 点、线、面、体
教师寄语: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 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一、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体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学生看课本第9页至第11页内容,思考讨论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看完课本完成11页的练习,用时15分钟,然后做下面的题目。)
1.线可以分为 和 .面可以分为 和 .
2.点动成 ,线动成 . 面动成 .
3.下列几何体中有六个面的是 (填序号)
〈1〉长方体 〈2〉圆柱 〈3〉四棱柱 〈4〉正方体〈5〉三棱柱
4.如图,观察图形,填空:包围着体的是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 ; 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 .
5.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 ;
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 ;直角三角
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圆锥体,这说明了 .
6.如图,三棱锥有 个面,它们相交形成了 条棱, 这些棱
相交形成了 个点.
7.下列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够形成什么样的几何体?
合作交流: 先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交班内交流,班内交流解决不了的由老师点拨精讲.
三、题组训练:(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1.围成几何体的侧面中,至少有一个是曲面的立方体图形有
____________ (至少举2个)
2.在右图中的几何体,由 ___________ 个面围成,
面与面相交有 ____________条线,直的线有_______条,
曲的线有_________ 条。
3.如下图所示,右边的图形旋转一周形成左边图形的是 ( )
A B C D
4. (1)用剪刀将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剪一刀后,能使纸上剩6个角吗?
(2) 一个立方体共有6个面,如果将这个立方体用刀切成两块,被分成的两个几何体共有几个面?如果切成两块共有10个面,怎么切?
5.分别数一数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和八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填写下表:
顶点数 面数 棱数 顶点数+面数-棱数
四面体
五面体
六面体
八面体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归纳总结:(由同学们自己总结,然后提问一组总结内容).
五、达标测评:(让学生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抽一组爬黑板).
1.如图,各图中的阴影图形绕着直线l旋转360°,各能形成怎样的立体图形
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胶滚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图案滚涂到墙上,下列给出的4个图案中,符合图示滚涂出的图案是___________.
六、拓展提高:
小明为班级专栏设计一个图案,如图,主题是“我们喜爱合作学习”, 请你也尝试用圆、扇形、三角形、四边形、直线等为环保专栏设计一个图案, 并标明你的主题.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1)
教师寄语: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图形。
2.会说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重难点: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并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看课本13至14页内容,用时10分钟,独立完成课本15-16页的
练习1,2,3和下面的题目)。
1.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 ,把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 .
2.完成下表:
图形 表示法 延伸性 端点数
直 线
射 线
线 段
3.
图(a)中的线段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或者 ________________.
图(b)中的直线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 或者 _________________.
图(c)中的射线应该表示为 _____________ 或者 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 先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交班内交流,班内交流解
决不了的由老师点拨精讲.
经典例题
例1:如图所示,A、B、C、D是直线L 上的4个点。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这些线段怎样表示。
图中共有几条射线?以点B为端点的射线共有几条?能表示出几条?如何表示? 直线L 还可以怎样表示?
师生共同完成。
例2:观察下面各图,并回答问题:
A B A B C A B C D
(a) (b) (c)
(1)图(a)中有____________条线段, 图(b )中有____________条线段,图(c)中有____________条线段。
(2)如果线段AB上有4个点(不含A、B两点)那么图中该有____________条线段,如果线段AB上有n个点(不含A、B点)那么图中又该有____________条线段。
A C D E F B
A A1 A2 An B
三、题组训练:(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A
1.如图,看图填空: B
(1)图中以点O为端点的射线有 _____________ O
(2)图中以B为端点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_ C
(3)图中共有 ___________ 线段,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一平面内有4点,每过2个点画一条直线,则直线的条数是 ( )
A. 1条 B. 4条 C. 6条 D. 1条、4条或6条
四、归纳总结:(由同学们自己总结,然后提问一组总结内容).
五、达标测评:(让学生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抽一组爬黑板).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B.射线OA与射线AO不是同一条射线
C.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D.经过两点不止一条线段
2.下列有关作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延长直线AB B.延长射线OM
C.延长线段AB到C ,使BC=AB D.画直线AB=3cm
六、拓展提高:乘火车从A站出发,沿途经过3个车站方可到达B站,那么火车从A站出发到B站需要安排多少种不同的标价?要准备多少种的车票?
A C B
E D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2)
教师寄语:学习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认识两条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
2.能用实例和操作,验证两直线相交,只能有一个交点
重难点: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并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看课本16页内容,用时10分钟,独立完成课本17页的练习1,2两题和下面的题目)
1.直线和点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经过一点可以画____________条直线,经过两点能且只能画____________条直线
3.小明在做实验时,用一枚铁钉把一根细本条钉在不黑板上,他发现细木条可以转动,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想把细木条固定,则至少还要钉____________枚钉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两条直线经过同一个点,就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__,这时两条直线有____________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____________
5.举出生活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实际例子
6.如图所示,己知平面上有四点A、B、C、D
画直线AB、CD交于点E D·
线段AC,BD交于点F ·C
作射线BC
连接FE交BC于点G ·B
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 A·
7.画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图形
(1)直线AB经过点C (2)点D不在直线EF上
(3)直线a、b都过点G (4)直线m、n、l相交于点P
8.读下列语句,并分别画出图形
(1)直线l 经过A、B、C三点,并且点C在点A和点B之间
(2)P是直线a 上的一点,过点P有一条直线b 与直线 a相交于点P
合作交流: 先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交班内交流,班内交流解决
不了的由老师点拨精讲.
三、题组训练:(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1.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
A.点A一定在直线AB上 B.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C.画出8厘米长的直线 D.点A在直线AB上和直线AB经过点A意义一样
2.如图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点B在直线MC上 B.点A在直线BC外
C.点C在线段MB上 D.点M在线段BC上
3.A、B、C是平面内的三个点,经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可以画出的直线有 ( )
A.1条 B.3条 C.1条或3条 D.无数条
4.在直线l上取A、B、C三点,在直线l外取一点D,那么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一共
可以画_______条直线,它们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
四、归纳总结:(由同学们自己总结,然后提问一组总结内容).
五、达标测评:(让学生8分钟时间独立完成,抽一组学生板演).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
(1)射线AB与射线BA一定不是同一条射线;
(2)直线AB与直线BA一定是同一条直线;
(3)线段AB与线段BA一定是同一条线段。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在直线上取两点A、B则这条直线上共有射线 ( )
A.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3.经过一点的直线有 条;经过两点的直线有 条,并且只有 条,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最多可画 条直线。
4.探照灯射出的光线,给我们的印象似 __________________ 。
5.笔直的窗帘轨,至少需要 .个钉子才能将它固定,理由是 .
六、拓展提高:
(1)平面上的2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
(2)平面上的3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
(3)平面上的4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画一画
(4)平面上的5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5)平面上的n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若 n 为2008,则平面内最多可有多少个交点?
1.4 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教师寄语: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新授目标:1、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利用直尺、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重难点: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看课本18--19页的内容,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及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并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理解例1和例2的解法步骤,看完后合上课本完成20页的练习1,2,3题和下面的题目。)
(1)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
(2)两点之间线段的 ,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3)一个人回家时,他不走弓背路,而是选择弓弦路,这是因为
(4)己知线段AB=10cm,点C是平面内任意一点,那么线段AC与BC的和最小是 ,根据是 .
(5)如图所示,在线段AB上,C为AB中点,D为AC中点,则有AC= AB
AD= AB, AB= C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C=AB,则C是AB的中点
B.若AC=BC,则C是AB的中点
C.若C在线段AB上,且AC=BC,则C是AB的中点
D.若C在直线AB上,且AC=AB,则C是线段AB的中点
(7)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则
AC = + = - ,
BC = - = - 。
(8)把一条线段分成 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9)如图,若AD=7cm,BD=4cm,且C为BD的中点,那么AC= cm.
(10)如图,要在直线PQ上找一点C,使PC=3CQ,则点C应在( )
A.P、Q之间 B.在点P的左边
C.在点Q的右边 D.P、Q之间或在点Q的右边
合作交流: 先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交班内交流,班内交流解决不了的由老师点拨精讲.
三、题组训练:(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1.如图,看图填空
(1)AB=AD- . (2)AC=AD- . (3)BC+CD= -AB.
2. 己知线段AB=7厘米,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3厘米,则线段AC= .
3. 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
四、归纳总结:(由同学们自己总结,然后提问一组总结内容).
五、达标测评:(让学生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抽一组爬黑板).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任何两条线段都能度量长度
B.因为线段有长短,所以它们之间能判断长短
C.利用圆规和直尺,也能比较线段的长短
D.两条直线也能进行度量和比较大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3)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4)射线比直线少一半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六、拓展提高:
如图,己知线段AB上,顺次有三个点C、D、E,把线段AB分成2∶3∶4∶5四部分,AB=56,求BD的长。
第一章 回顾与总结
教师寄语: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回顾与总结:
1. 本章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 面包括平面和曲面,举出现实生活中你所见到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3.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根据自己的体会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线段AB的中点是C,线段AC的中点是D,线段CB的中点是E,且AB=10cm
则DE= cm
(2)如图,小明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可走,他走哪条路最近 .
理由: .
(3)请你写出四个你知道的立体图形的名称
,
,
(4)圆形铅笔的形状类似于圆柱,它是由
个面围成的,其中 个底面是平的, 个侧面是曲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 条线,它们是 线(填“直”或“曲”)
(5)有三个点A、B、C,过其中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出直线的条数为 .
(6) A、B是平面上的两点,AB=10cm,P为平面上一点,若PA+PB=20 cm ,则点P
( )
A.只能在直线AB外 B.只能在直线AB上
C.不能在直线AB上 D.不能在线段AB上
(7)己知线段AB=15 BC=5 则线段AC等于 ( )
A.20 B.10 C.20或10 D.不能确定
(8)如图,利用圆规比较下列线段的长短
①AD BC ②AB CD
③AC BD ④AO CO
(9)n棱柱有 面, 顶点, 棱.
(10)观察右图,指出图形中有多少条线段,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11)如图若AC=4AB,AD=5AC,AB+AC+AD=50,求AB、 AD、 AC、
BC、CD的长。
(12)如图,AB表示一条公路,公路两旁分别有个工厂M和N,要在公路旁建一个货场,
使它到M、N两点距离之和最小,货场应建在哪里?在图上画出表示货场位置的点。
M
A N B
(13)如图所示,己知B、C为AD上的点,AB:BC:CD=1:2:3,P为AB的中点,Q
为CD的中点,PQ=8cm ,求AD的长。
A P B C Q D
(14)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
点。
①求线段MN的长
A M C N B
②根据①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B=a,去掉条件AC=6cm,BC=4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用一句简捷的话表述你发现的规律。
(15)在正方体两个相距最远的顶点处留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1)蜘蛛可以从哪条路径爬到苍蝇处所走的距离最短?试着画一画,并说明理由。
(2)如果蜘蛛要沿着棱爬到苍蝇处,路线有几条?
第二章 有 理 数
2.1 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教师寄语: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一、学习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正数和负数及有理数的意义
2.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现实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将有理数分类
3.知道零是一个特殊的数,能举出实例说明它的意义
重点:掌握正数与负数及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意义
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
二、认定目标(让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默记)
三、自主探究:(学生独立看课本26―28页,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会对学过的数进行分类,并独立完成课本28页的练习1,2两题,并独立完成下列各题。约15分钟)
1.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对吗?________.
2. 某足球比赛用 +1表示赢一局,那么输两局用____表示,不输不赢用____表示
3.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_________和___________通称为有理数。
5. 海平面的高度一般用_________表示,比海平面高8848m的珠峰顶的高度应记为海
拔 m,太平洋最深处的海底低于海平面11022m,它的海拔高度应_________m
6. 0是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但不是_________也不是 .
7. 温度上升了-3度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支出了-1000元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某大楼地面上构有20层,地面下共有5层。若用正负数表示这栋楼房每层的楼层号,则地面上的最高层为____________,地面下的最低层为_______。某人乘电梯从地下最低层升到地面上6层电梯共运行了________层。
10.请同学们将下面的数对号入座:
21;-3.12;+629;-; ;54.36;-512;0;;-75;2008;-2;
+15;-;6.001;-1.
正整数:________________. 负整数:__________________.
整数: ________________. 正分数:_________________.
负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根据上面的例题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每一类都要写出两个具体的数来):
合作交流 先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交班内交流,班内交流解决不了的由老师点拨精讲 。
三、题组训练:(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1.下列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负分数
10.1,-,86,0,-0.67,-7,,-0.5,12%
2. 用正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据
(1)节约水10立方米,浪费水0.5立方米
(2)向油罐车里注油4吨,放出汽油0.4吨
(3)南极大陆中部某地的平均气温为零下56℃,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88℃
3. 潜艇上浮为正,下沉为负,在距水面80m深处沉浮两次,记录是-10m,20m,
现在潜艇距水面多少m
4. -a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
四、归纳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内容,并归纳出知识要点)
五、达标测评: (学生用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下列题目抽一组同学爬黑板。)
1.-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______________;
如果上升10m记作10m,那么-3m表示____________.
2.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______米(即低于海平面11034米)。 比海平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整数,_________和 统称为分数,
________和_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数都是带有“+”号的数 B. 不带“+”号的数都是负数
C.小学中所学过的数都是正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六、拓展提高:(5分钟,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最后教师解答释疑.也可作为课下思考题)。
1. 张老师根据某一学习小组5名同学的平均分,列出了每一名学生的超出(+)或不足(-)部分,如下: +10, -5, 0, +8, -3又知小明实际考了98分,且为第二名,
你能写出其余四名学生的分数吗 他们总共考了多少分
2. 观察下面的一列数,探求其规律:-,,-,,-,
填出7、8、9项的三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04个数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一列数无限排列下去,与哪俩个数趆来趆接近?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2 数轴(1)
教师寄语: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
一、学习目标:1. 理解数轴的意义,弄清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的画出数轴
2. 会有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他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
示出来。
重难点:能够由数轴上的点看出它所表示的有理数。
二、认定目标:(让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默记)
三、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看课本29――30页的例一,记住原点、数轴的概念,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看完后做课本30页的练习1,2,3题,并独立完成下列各题。约15分钟)。
(1)指出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2)例: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3;-2.5;0;5;-6;-7.5;4.5
(3)数轴成立的三要素是
(4)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为-4.8,“-”表示 ,4.8表示
(5)数轴上表示-7的点在原点 ,与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
(6)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
A.数轴就是一条直线,直线也是数轴.
B.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左边的点表示负数
C.距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的数就越大
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7)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
A.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一定是有理数 B. 表示-a的点一定在原点的左边
C.数轴上原点表示的数是零 D.3小于-7
合作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交班内交流,班内交流解决不了的由老师点拨精讲 。
四、题组训练:(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1. 数轴上表示-2的点与表示3的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2.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3的点有____个,它们表示的数是_____和______。
3. 你能在数轴上找出与-1点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的点吗?试一试看谁找的又快又对.
4. 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_____侧,距原点的距离是______,表示-4的点在原点____侧,距原点的距离是______,所以表示-4的点位于-3点的______侧。
5. 一个点从数轴上表示2的点出发,向左移动了3个单位长度后又向右移动了6个单位长度,最后到达的终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
6. 如图,表示数轴的是 ( )
7. 数轴上的点A、B分别表示数1和数2,点C表示A、B两点间的中点,则点C表示的
数是 .
五、归纳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内容,并归纳出知识要点)
六、达标测评: (学生用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下列题目抽一组同学爬黑板。)
1.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下列各数:
(1)0;-2;-3.5;;2.5 ;-1;2 (2) 100, 20, -200, -120,50
2. 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与表示2的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个单位长度;
3. 数轴上与表示+2的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__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
4. 数轴上一点A表示的数为-5,将A先向右移2个单位,再向左移10个单位,则这个
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
5. 数轴上表示-5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侧,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
七、拓展提高:(5分钟,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最后教师解答释疑,也可作为课下思考题)。
已知数轴上的A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那么数轴上到A点距离是3的点所表示的数有几个?你能不能分别找到它们呢?
2.2 数轴(2)
教师寄语: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一、学习目标:1. 熟悉数轴上的点的位置与所表示的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2. 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前置测评:(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下列问题,由其中一组展示成果)。
在数轴上画出下列各点,并说明在原点的哪方和到原点的距离。
-3 , 4.2, -1, 0
二、认定目标:(让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默记)
三、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看课本31页的例2,会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独立完成课本32的练习题1,2两题,并完成下列各题。用时15分钟)。
1.在数轴上,正数在0的______边,负数在0的_____边,正数在负数的______边。
2.用“>”“<”填空:5.2 0 -3.2 0 -1 0.0001
-1000 -0.1
3.
如图:A点所表示的数为________ ,B点所表示的数为______,所以 _____>
4. 利用数轴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1) -4与7.5 ; -3与1 (2) 0与- ; -7与0
(3) 1000与0;0与6 (4) 3、-5、0 (5) -1.5;0;-4;-3;1;2
由(1)(2)(3)你得到了什么规律:
5. a、b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0, b<0 B. a<0, b>0
C. a>0, b>0 D. 以上均不对
合作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交班内交流,班内交流解决不了的由老师点拨精讲 .
四、题组训练:(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1. 大于-4且小于5的整数从小到大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四个数-0.05,-3.1,0,0.01从大到小用“>”连接,正确的有( )
A.-0.05>-3.1>0>0.01 B.-0.05>0>-3.1>0.01
C.0.01>0>-0.05>-3.1 D.0.01>-0.05>0>-3.1
3. 下面正确的是( )
A.数轴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长度单位的射线
B.离原点近的点所对应的有理数较小
C.数轴可以表示任意有理数
D.原点在数轴的正中间
4. 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正数 D. 非负数
五、归纳总结: (由师生总结本节学习内容,并归纳出知识要点)
六、达标测评: (学生用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下列题目抽一组同学爬黑板。)
1. 北京、哈尔滨、济南、上海、拉萨、乌鲁木齐、重庆、广州、台北的当天气温分别是:-8℃,-19℃,-2℃,0℃,-6℃,-13℃,7℃,10℃,15℃,将这些气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起来,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用点表示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6,5,0,-3,3
(2)-5,-2.5,-1,2.5,1.5
3. 一个数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再向左移动6个单位,终点表示的数
是______________.
七、拓展提高:
1. 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
条长2000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是( )
A.1998或1999 B.1999或2000
C.2000或2001 D.2001或2002
2. 请你对有理数按大小进行分类(每一类各写出两个数来):
2.3 相反数与绝对值
教师寄语: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一、学习目标:1. 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 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前置测评:(学生口答,用时1分钟 )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点表示的数 ,正数大于 负数小于 ,正数大于一切
二、认定目标:(一学生读出其他学生默记)。
三、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看课本33―34页,记住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看完后做课本35和36页的1,2,3题,并独立完成下列各题。用时大约10分钟,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并解决疑难问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毛
A.带“+”号和带“-”号的数互为相反数
B.数轴上原点两侧的两个点表示的数是相反数
C.和一个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一定互为相反数
D.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即为原数的相反数
2. 如图所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是( )
A.点A和点D B.点B和点C; C.点A和点C D.点B和点D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3)的相反数是3; B.-(+3)的相反数是3
C.-(- 8)的相反数是-8; D.-(+)的相反数是8
4.若a=-3则-= ( )
A. -3 B.3 C. -3或3 D.以上都不对
5. 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 B. C. D.
6. 用“>”连接,,-,0,正确的是 ( )
A.>->0 B. >0>-
C. -<< 0 D.0< -<
7.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16 ︳>0 B. > C.- >- D. <0
合作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交班内交流,班内交流解决不了的由老师点拨精讲 。
四、题组训练:(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1. 符号为“+”绝对值是3.2的数是_______,符号为“-”绝对值是56的数是_______.
2. 数轴上某点到原点的距离是3,则这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它们的关系是________.
3. 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__,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________.
4. 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_.
5. 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到原点的距离 ___________.
6. -4.5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倒数是 _________。
五、归纳总结: (由师生总结本节学习内容,并归纳出知识要点)
六、达标测评: (学生用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下列题目抽一组同学爬黑板。)
(1)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它离开原点的距离就是这个数的____________;
(2)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_______________个;
(3)一个数比它的绝对值小10,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
(4)一个数的相反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
(5)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倒数互为相反数,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
(6)若a<0,b<0,且|a|>|b|,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7)绝对值不大于一3的整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和为_____________;
(8)在有理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____;在负整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_____;
(9)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__;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这个 数是__________;
(10)-5的相反数是______,-3的倒数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 。
(11) 的相反数是________,的相反数是_______,(a-2)的相反数是_______.
七、拓展提高:(5分钟,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最后教师解答释疑)
1. 有理数a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
2. 写出绝对值不大于5的所有整数_____________.
第二章 回顾与总结
教师寄语: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回顾与总结: 认真阅读课本37页回顾与总结并思考相应问题.然后独立完成下列各题,不明白的小组交流解决。
1. 把下列数据填在相应大括号内
+6, -8, -0.4,25, 0,,9.15,1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
非负数集合﹛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非正数集合﹛ ﹜
2. |-2008|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_.
3. 已知a=-2,b=1计算|a|+|b|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
4. 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____________.
A. 2和0.5 B. (-1)2与1 C. -1与(-1)2 D. 2与-2
5. 若一个数的相反数的倒数是自然数,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
A. B. - C. 3 D-5
6 . 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的绝对值,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
A.-1 B.1 C.0 D.-1或0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A. 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B. 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C. 最大的负整数是-1 D. 最小的自然数是1
8. 一个数a在数轴上对应点在原点的左边且|a|=4,则a的值为___________.
A. 4或-4 B. -4 C. 4 D. 以上都不对
9. 画一条数轴,并把1,-1,-2.5,3.5表示在数轴上
10.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与|-| (2)-与-
11. 如果a表示任一个有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a一定是负数 B.|a|一定是正数
C.|a|一定不是负数 D.-|a|一定不是负数
12. 下列式子中,a 、b一定互为相反数的是___________.
A.ab=1 B. ab=-1 C.a+b=0 D. <0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①若a<0则|a|=-a ②若|a|=-a则a<0
③7的绝对值是7. ④绝对值等于7的数只有7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4. 绝对值大于1且小于5的整数是:____________.
15. 在数轴上与点-2的距离为5个单位的点有____个,它们对应的数是______.
16. 下面的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和整数集
请在每个圈内填6个数,其中有两个既是负数又是整数
如图:
17. 数轴上有A,B,两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5,点A离原点的距离2,请探索满足条件的点B所表示的数。
18. 一次数学测验后老师只公布了平均成绩是80分,小明和小亮非常想知道自己的分数,两人一块去问老师,数学老师说:“你们俩成绩都不错,小明比小亮高出-3分,小亮比平均成绩高出16分” 你能猜出小明和小亮各是多少分吗?
已知x相反数是-2,且2x+3a=5.求a值。
出租车司机小李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南北走向的鼓楼大道进行的,假定向南为正,向
北为负,他这天的行程里程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5,-3,+14,-11,+10,+4,-16,-10.
(1)小李在送第几位乘客时行程里程最远,最远是多少千米?
(2)若汽车耗油为0.1升每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第三章 有理数的运算
3.1 有理数的加法(1)
教师寄语:珍惜课堂45分钟,永争第一。
一、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会根据加数的符号正确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
3.会熟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重点: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前置测评:(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一组同学回答)。
1. 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 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什么?
3. 比较下列各对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1)7和4; (2) -7和4; (3) -3.5和-4; (4) -0.5和0
二、认定目标:(一学生读,其他学生默记)。
三、自主探究: ( 学生仔细看课本第42—45页的例1相关内容,从实际生活和课本例
题中,认识加法的法则及运算规律,并且要熟记掌握,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课本45
页的练习和下面的题目。)
1. 海水上升3米,又下降4米,共下降了______米,用算式表示为__________。
2. (- 3)+(+2) =-1用海水升降说出这个式子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5)=-7利用数轴上点的移动,说出这个式子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
5. 利用数轴做下列有理数的加法:
(-7)+(+2) =__________ (-5)+(-4)=________
(-3)+(-3)=___________ (+4)+0=____________
6.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
A. 一定都是正数 B. 一定都是负数 C. 一正一负 D. 至少有一个正数
8.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加数
B. 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则它们都是负数
C. 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则这两个数的和为0
D. 两个数相加取较大的一个加数的符号
9. 两个有理数的和比其中任何一个加数都大,那么这两个数( )
A. 都是负数 B. 一正一负 C. 都是正数 D. 以上都不对
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交换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解答,针对疑难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提出,老师重点讲解。
四、题组训练:(4—5分钟,完成后组内统一答案,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
1. 计算(口答)
(1) 4+9; (2) 4+(-9); (3) -4+9; (4) (-4)+(-9);
(5) 4+(-4); (6) 9+(-2); (7) (-9)+2; (8) -9+0;
2. 计算:
(1) 5+(-22); (2) (-1.3)+(-8)
(3) (-0.9)+1.5; (4) 2.7+(-3.5)
五、归纳总结:由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达标测试:(5分钟)抽一个小组去黑板做。
1. 若|a|=3|b|=2,且a、b异号,则a+b=( )
A. 5 B. 1 C. 1或者-1 D. 5或者-5
2. 若|a|+|b|=0,则a=( ),b=( )
3. 若a>0,b<0, |a|<|b|,则a+b( )0
4. 若|a -2|+|b+3|=0,则 a=( ),b=( )
5. 已知丨a+3丨+丨b-2丨+丨c+1丨= 0
求a+3b+c的值
七、拓展延伸:
1. 已知 | a | = 5, | b | = 7, a>b, 且ab<0,
求( a + b) + [a + (- b)]的值.
2. 已知| a | = 5, | b | = 3, 求a + b的值。
3.1 有理数的加法(2)
教师寄语:探究出真知,能力靠训练!
一、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
2. 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重点:理解有理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对其合理灵活的运用。
难点:灵活的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前置测评:(学生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一组口答)。
1. 小学学过哪些运算律?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⑤
2. 计算:
(1)(-8)+ (-9), (2) (-9) + (-8)
(3)4 + (-7), (4) (-7) + 4
二、认定目标:(一学生读,其他学生默记)。
三、自主探究:(学生看课本45—47页(相关内容, 想一想:通过上面的计算和课本内
容,同学们发现什么?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看完课本完成47的
练习和下面的练习题。)
1. 在括号内填上变形的根据
a + b + c = a + c +b ( )
=b + c + a ( )
=(b + c) + a ( )
=b + (c + a) ( )
2. 在括号内填上理由
计算:3 + ( - 13) + 7
=3 + 7 + ( - 13) ( )
=( 3 + 7) + ( - 13) ( )
=10 + ( - 13) ( )
= - 3
3. 计算:(1)(-2.4) + (-3.7) + (+4.2) + 0.7 + (-4.2)
4. 计算:(-7.34) + (-12.74) + 7.34 + 12.4
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交换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解答,针对疑难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提出,老师重点讲解。
四、题组训练:(4—5分钟,完成后组内统一答案,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
1. 计算:(1)31+(-28)+28+69
(2)(-4)+(+3.125)+(-3)+(+5)
2. 有一批食品罐头标准质量为每听454克,现抽取10听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单位:克):
听号 1 2 3 4 5
质量 444 459 454 459 454
听号 6 7 8 9 10
质量 454 449 454 459 464
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是多少?
五、归纳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达标测试:(10分钟)抽一小组去黑板写答案。
1. 如果规定存款为正,取款为负,请根据李明同学的存取款情况填空:
①一月份先存入10元,后又存入30元,两次合计存人__________ 元,就是
(+10)+(+30)= ______________.
②三月份先存人25元,后取出10元,两次合计存人__________ 元,就是
(+25)+(-10)= ______________.
2. 有5筐菜,以每筐50千克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不足记为负,称重记录如下:
+3,-6,-4,+2,-1,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5筐蔬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拓展提高:
1. 已知,计算下题:
(1)a的相反数与b的倒数的和; (2)a的绝对值与b的绝对值的和。
2. 计算:1 +(-2)+3+(-4)+……+2005+(-2006)+2007+(-2008)
3.1 有理数的减法
教师寄语:学习靠自觉,相信你能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重点:有理数减重点、难点法法则和运算.
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前置测评:(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一组同学回答)。
去年我校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二、认定目标:(师口述并强调)
三、自主探究(学生看课本48—51页有关内容。归纳总结出减法法则,通过小组讨论,思考一下减法计算简便方法。独立完成49——51页练习,同学间相互批改,纠正错误,讨论疑难问题。,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用时15分钟)。
1. 计算:(1)(-3)-(-5); (2)0-7;
2. 计算:(1)7.2-(-4.8); (2)(-2)-4.
3. 计算(口答)
(1)6-9; (2)(+4)-(-7); (3)(-5)-(-8);
(4)(-4)-9 (5)0-(-5); (6)0-5.
4. 计算:
(1)(-2.5)-5.9; (2)1.9-(-0.6);
(3)(-4)-2; (4)4-(-3).
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交换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解答,针对疑难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提出,老师重点讲解。
四、题组训练:(8分钟,完成后组内统一答案,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
1. 比0小3的数是_______, 比 - 12大5的数是______
2. 甲地海拔高度34m,乙地海拔高度 – 6m, 两地海拔高度差________m
3. ⑦a=13, b = 12.1, c= 10.6, 则a-(b + c)=______
4. 0-(-2008)=_________
5. -4与3的差是________
6. 计算:
① (-3.9) – (-2.9) ② -|- 17|-|- 12|
7. 同学们分成5个组做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结束时各组分数如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100 150 - 400 350 - 100
(1)第一组比第二组多多少分?
(2)第一组比第五组多多少分?
8. 矿井下A、B、C三处的标高分别是-37.4m、-129.8m、-71.3m,问最高处比最低
处高多少米?
五、归纳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达标测评:(十分钟,抽一小组去黑板写答案。)
1. 填空题
(1)3-(-3)=____________; (2)(-11)-2=______________;
(3)0-(-6)=____________; (4)(-7)-(+8)=____________;
(5)-12-(-5)=____________; (6)3比5大____________;
(7)-8比-2小___________; (8)-4-( )=10;
(9)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
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__________.
(10)在数轴上表示数-1.25和-1.7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2. 判断题
(1)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
(2)(-2)-(+3)=2+(-3).( )
(3) 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
3. 两个有理数的差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 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C.被减数大于减数 D. 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七、拓展提高:
1. 求下列每对数在数轴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A.5和3 B. 5和0 C. 0和-3 D.-5和3 E. 5和-3 F.-5和-3
2. 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2,那么与点A相距4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3.1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寄语: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加法运算意义
(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前置测评:(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一组同学回答)。
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变化 上升4.5千米 下降3.2千米 上升1.1千米 下降1.4千米
记作 +4.5千米 -3.2千米 +1.1千米 -1.4千米
此时飞机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让学生列出算式(不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定目标:(由学生读出)
三、自主探究: ( 学生仔细看课本第50---51页的例6,7,8相关内容,并且要熟记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课本51页的练习和下面的题目。)
1. 把-20 – 15 + 3 – (- 7)改成只含加法的式子是( )
A. – 20 – 15 + 3 + 7 B. – 20 + 15 + 3 + 7
C. – 20 + (- 15) + 3 + ( - 7) D. – 20 + (- 15) + 3 + 7
2. 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形式
(1) (-)-(-)+(-2)-(+)-(-)
(2) (+1.8) – (+ 8.9) + (- 7.5) + ( - 4.2) – (- 3.5)
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交换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解答,针对疑难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提出,老师重点讲。
四、题组训练:(4—5分钟,完成后组内统一答案,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
(1)计算:(+15) – (– 21) + (– 8) – (+ 17)
(2)把(–98) – (–16) + (–25) – (–45)减法统一成加法再计算
3. 计算:
(1) (+15) – (- 21) + (- 8) – (+ 17)
(2)
(3) 0-(+)-(+)-(+)-(-)-(-)
五、归纳整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纳)
六、达标测试:(五分钟,抽一小组去黑板做)
1. –20 – 15 + 3 – (–7)改成只含加法的式子是( )
A. – 20 – 15 + 3 + 7 B. – 20 + 15 + 3 + 7
C. – 20 + (–15) + 3 + (–7) D. – 20 + (–15) + 3 + 7
2. 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形式
(1)
(2)(+1.8) – (+ 8.9) + (– 7.5) + (– 4.2) – (–3.5)
3. 计算:(1)(+15) – (- 21) + (- 8) – (+ 17) (2)
七、拓展提高:
1. 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
……
计算:
3.2 有理数的乘法(1)
教师寄语:学好本节课将为你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学习目标:1. 理解识记有理数乘法法则。
2. 能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
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
难点:能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
前置测评:(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一组同学回答)。:
1. | -6 |= | 5 |= | -8 |=
2. 某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是 .
二、认定目标: 由学生读出,师生共同认定(1分钟)
三、自主探究:(让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看课本53---55的例1,并掌握它们的解法步骤,
看完后完成55页的练习和下面的问题)。
1. 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按原方向为正,按反方向为负,问答下列问题:
①向东运动2米,这样连续运动3次,共向东运动__米,用式子表示____
②向西运动2米,按原方向运动3次,共向东运动__米,用式子表示____
③向东运动2米,按反方向运动3次,共向东运动__米,用式子表示____
④向西运动2米,按反方向运动3次,共向东运动__米,用式子表示____
2.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计算: ①(-4)×(-6) ②
③0.5×(-8) ④
4. 填空: ①a<0, b>0, 则ab _____0 ②a>0, b>0, 则ab _____0
③a<0, b<0, 则ab _____0 ④a>0, b<0, 则ab ____0
5. 七年级举办篮球循环赛,规则是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 扣1分,已知一班胜4场,平2场,负3场,求一班共得了多少分?
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交换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解答,针对疑难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提出,老师重点讲解。
四、题组训练:(4—5分钟,完成后组内统一答案,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
1. 选择题
①一个有理数和它的相反数的积 ( )
A.必为正数 B. 必为负数 C. 一定不大于0 D. 一定不小于0
②有2006个有理数相乘,如果积为0,那么这2006个数中 ( )
A. 全为0 B. 只有一个为0 C. 至少有一个为0 D. 有两个互为相反数
③有两个有理数,它们的和为负,它们的积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
A. 都是正数 B. 都是负数 C. 一正一负 D. 符号不确定
④若有理数aA. 正号 B. 负号 C. 0 D.不能确定
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异号两数相乘,取绝对值较大的因数的符号
B. 同号两数相乘,符号不变
C. 两数相乘,如果积为负数,那么这两个因数异号
D. 两数相乘,如果积为正数,那么这两个因数都是正数
五、归纳总结:由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六、达标测评:(学生独立完成, 指定一个小组的同学板演 并板讲)
1. ab>0, a + b>0, a____0, b____0 2. ab>0, a + b <0, a____0, b____0
3. b<0, a>b, a_____0, b_____0
4. 计算:①ab>0, a>0, 则b____0 ② ab>0, b<0, 则a____0
③ab<0, a>0, 则a____0 ④ ab<0, a<0, 则b____0
5. 若ab=0,则( )
A. a=0 B. b=0 C. a=0或b=0 D. a=0且b=0
七、拓展提高:
1. 已知| a | = 5,| b | = 7,a>b,ab>0,求a + b的值
2. 已知| x |=4,| y |=2,且xy < 0求xy的值?
3.2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2)
教师寄语: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一、学习目标: 1. 经过探索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规律 ;
2. 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
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规律确定
难点: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
前置测评:(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一组同学回答)。:
(-7)×(-3)= 6×(-9)= (-6) ×0=
二、认定目标 :由学生读出,师生共同认定(1分钟)
三、自主探究: (让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看课本55—57的例3,理解乘法的运算律并掌
握它们的解法步骤,看完后完成57页的练习和下面的问题)。
1. 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______相等,用字母表示为ab=_____
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_______相等,用
字母表示为(ab)c=___________
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_____相
加,用字母表示为a (b + c)=___________
2. 在括号内填上变形的根据
a × b × c = a × c × b ( )
= b × c × a ( )
= (b × c) × a ( )
= b × (c × a) ( )
(a + b) c = a×c + b×c ( )
3. (-)×15×(-8)×(-)=[(-)×(-8)]×[15×(-)]其中没有运用乘法___________律
4. 当负因数个数为奇数个时,积为_______ ; 当负因数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_______。
5. 五个数相乘,积为负,那么其中负因数的个数________.
A. 1 B. 3 C. 5 D. 1或3或5
6. 选择题: 几个非零有理数相乘,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B. 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C. 积为负数时,负因数有奇数个 D. 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交换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解答,针对疑难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提出,老师重点讲解。
四、题组训练:(4—5分钟,完成后组内统一答案,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
1. 计算:
①(-5)×25×(-2)×125×8×(-4) ②
③ ④
⑤ ⑥
五、归纳总结(由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六、达标测评(10分钟独立完成,一个小组去前面板演 , 然后师生共同评定)
1. ①
②
2. 计算:
①(-5)×25×(-2)×125×8×(-4) ②
③
七、拓展提高:
1. 计算:-4.035×12+7.535×12-36×(-+)
2. 用两种方法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3.2 有理数的除法
教师寄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一、学习目标: (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前置测评: 1. 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问小明离学校有多远?放学后,小明仍以每分钟走50米的速度回家,应走多少分钟?
2. 通过两个例子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和乘法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导入新课有理数除法。
二、认定目标: 由学生读出,师生共同认定(1分钟)
三、自主探究:(让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看课本57---59的例5,并掌握它们的解法步骤,
看完后完成59页的练习和下面的问题)。
1. 倒数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_____,异号得_____,并把绝对值相_____,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_____
3. 比较大小:
4. 计算:①(- 36) ÷9 ②0÷(-1000) ③
5. 化简下列分数:① ②
6. 计算:① ②
7. 乘积是__________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8.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作除数。
9. 当x=____时,式子没有意义
A. 2 B. - 2 C. 0 D. 任意有理数
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交换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解答,
针对疑难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提出,老师重点讲解。
四、题组训练:(用5分钟时间,完成后组内统一答案,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
①两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除,如果交换被除数与除数位置,它们商不变,则( )
A.两数一定相等 B. 两数一定互为相反数
C.两数互为倒数 D. 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②如果两个非零数的差是0,那么它们的商是 ( )
A. 0 B. 1 C. -1 D. 任何有理数
③计算84÷(- 7)等于 ( )
A. -12 B. 12 C. -14 D. 14
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B. 3为倒数的两数的积等于1
C. 互为倒数的两数符号相同 D. 1和其本身互为倒数
⑤两个有理数的商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 ( )
A. 都是负数 B. 都是正数 C. 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D. 两数同号
⑥等式[(- 3.4) – x]÷(-5)=0中,x的值 ( )
A. 3.4 B. – 3.4 C.
五、归纳整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纳)
六、达标测试:(10钟独立完成, 指定一个小组的同学黑板展示, 然后师生共同评定)
1.填空 ①0÷(- 6)=______ ②(-0.75) ÷0.25=_______ ③
④ ⑤ ⑥
2、计算:① ②
③ ④
七、拓展提高:
1. 计算:小明的解答过程如下:
解:
你认为小明的解答正确吗?若正确,说明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3.3 有理数的乘方 (1)
教师寄语:学习方法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好比乘方。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类比、联想、归纳,加强对乘方意义的理解。
2、会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方运算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 乘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认定目标 :由学生读出,师生共同认定
三、自主探究:(让学生看课本61--62的内容,理解:1、什么叫做乘方?什么叫做幂?什么叫做底数?什么叫做指数 看完后完成课本63页的练习题和下面的练习。用时10分钟)。
(1)在2中,3是________,2是_______,幂是________;若把3看作幂,则它的底数是
________, 指数是________;
(2)根据幂的意义:(-2)表示________相乘; (-3)表示________相乘;-2表示_______
(3)可以记作________.
(4)(-4)4读作_____或_______,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运算结果是_______。
(5)计算:42=_______;-(-0.1)3=______;
(6)求_________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与幂的关系_________。
(7)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都是( )
A. 正数 B. 非正数 C. 负数 D. 非负数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表示2×3的积 B.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偶次方是正数
C. 一个数的平方是,这个数一定是 D. 0100=0
(9)对于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意义相同 B. 它们的结果相同
C. 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相同 D. 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不相等
(10)有一位同学计算32的过程如下:32=3×2=6,但小明认为他的解法是错误的,请你指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交换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解答针对疑难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提出,老师重点讲解。
四、题组训练:(4—5分钟,完成后组内统一答案,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
1. 下列计算结果是负数的是( )
A. |-5|3 B. -52 C. (-5)2 D. -(-5)3
2. 若两个数的底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平方后的数_________
3. 你喜欢吃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
拉伸,反复几次,就把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细的面条,如图所示
(1)经过第二次捏合后,可以拉出_______根细面条.
(2)到第______次捏合后拉出32根细面条
(3)拉过第10次捏合后,可以拉出________根面条
五、归纳总结:由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2分钟)
六、达标测评(10钟独立完成, 指定一个小组的同学去前面板演 )
1. 23的意义是 ( )
A. 3个2相乘 B. 2个3相乘 C. 3个2相加 D. 2个3相加
2. 一个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则这个数是 ( )
A. 正数 B. 负数 C. 0 D. 非零数
3.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本身,则这个数是 ( )
A. 0 B. ±1 C. 0,1 D. 0, ±1
4.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 -24=16 B. -(-2)2=2 C. (-)3=-1 D. (-2)3=-8
5. 若|y-3|+(x+2)2=0 ,则2x-y的值是 ( )
A. -7 B. -52 C. (-5)2 D. -(-5)3
七、拓展提高:
观察下列算式31=3 32=9 33=27 34=81 35=343 36=729
37=2187 38=6561 ..........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32008的未位数字。
3.3 有理数的乘方 (2)
教师寄语: 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深
入水底觅得骊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
重难点: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
二、认定目标 :由学生读出,师生共同认定
三、自主探究:(让学生看课本63--64的内容,理解如何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看完后完成课本65页的练习题和下面的练习。用时10分钟)。
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425000=_________ -92010000=_____________
63000000_________ -50030000_______
2. 把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原来的数:
①2.70×103=_________ ② 1.001×102=__________
③ -1.3×105=___________ ④ 7.58×106=___________
3.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31×104的原数是___________
4. 数3.54×10100的位数是_________
5. 若71800000=7.18×10n,则n=_______
6. 一天有8.64×104秒,一个月如果按30天计算共有多少秒 (用科学计算法表示)
7. 向月球发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并返回地球用了2.56秒,已知无线电波每秒传播3×105km,求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交换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解答针对疑难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提出,老师重点讲解。
四、题组训练:(用5分钟时间,完成后组内统一答案,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
1. 地球绕太阳每小时转动通过的路程约是1.1×105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地球一天(以
24小时计)转动通过路程约是( )千米。
A. 0.264×107 B. 2.64×106 C. 26.4×105 D. 264×104
2. 将0.38×55×10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 )
A. 20.9×107 B. 2.09×109 C.2.09×108 D.209×104
3.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①50600 ② 10000000 ③100.2 ④-12345
4. 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原数是什么?
①5.002×107 ② 5.6781×102 ③4×105
5. 在1:5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1.3cm,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五、归纳总结:由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六、达标测评(10分钟独立完成, 指定一个小组的同学去前面板演 )
1. 被称为“神威1”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384000000000次,这个速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每秒_______________次。
2. 我国国土面积约为9600000km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_______________cm2
3. 地球离太阳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______________千米
4. 在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是 ( )
A. 6.5×105 B. 3.8×106 C. 9×105 D. 1×107
5. 人类的遗传物质就是DNA,DNA是很长的链状结构,最短的22号染色体也长达30000000个核苷酸,3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 )
A. 3×108 B. 3×107 C. 3×106 D. 0.3×106
七、拓展提高:
小王同学家每周丢弃的塑料袋平均为20个,每个塑料袋面污染600cm2面积,小王同学所在城市200万个家庭一年丢弃的塑料袋将污染多少面积的土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3.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师寄语:积累知识,定能成为学者。
一、学习目标:1.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能运用简便算法计算;
2.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重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应用 。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
前置测评
1. 回答有关加减乘除的相关运算法则。
2. 口算: (1)(-3)+5 (2)(-8)-(-9)
(3)6×(-3) (4)(-18)÷(-2)
二、认定目标:(由一生读出)
三、自主探究:(学生看课本66页有关内容,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注意解题方
法步骤,用时10分钟。)
1. 计算:-3-2×(-)的结果是 ( )
A. B. -2 C. -4 D. -3
2. 计算×5÷×5的结果是 ( )
A. 1 B. 5 C. 25 D.
3. 计算1-23×(-3)得 ( )
A. -27 B. -23 C. 21 D. 25
4. 下列各式计算结果为正数的是 ( )
A. -24×5 B. (1-2)4 ×5 C. (1-24)×5 D. 1-(3×5)6
5. 已知m为正整数,则m,-m,的大小是 ( )
A. -m<≤m B.-m<<m C. -m<m< D. -m≤m≤
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交换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解答,
针对疑难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提出,老师重点讲解。
四、题组训练:(5分钟,完成后组内统一答案,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
1. 关于有理数的运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个加数
B.两个有理数相减的结果是负数,被减数一定小于减数
C.两个有理数相乘,积一定大于每个因数
D.两个有理数相除的结果是正数,被除数一定小于除数
2. 如果四个有理数之和是-27 ,其中三个数是-12,-6,9,则第四个数是 ( )
A.-9 B. 15 C. -18 D. 21
3. 某宾馆有100间相同的客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发现客房定价与客房的入住率之间有下表所示的关系,按照每个关系,
要使客房的收入最高,每间客房的
定价应为 ( )
A. 300元 B. 280元 C. 260元 D. 220元
4. 四个互不相等的整数为a、b、c、d如abcd=9,那么a+b+c+d等于 ( )
A. 0 B. 8 C. 4 D.不能确定
5. 若a、b互为负倒数,a、c互为相反数,|d|= 2,则代数式d-d ·() 2
的值为 ( )
A. B. - C. ± D. +2
五、归纳总结:指一生说说本节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六、达标测试:(5分钟独立完成, 指定一个小组的同学去前面板演 )
(1)1÷(-1)+0÷4-(-4)( -1) (2)18+32÷(-2)3-(-4)2×5
七、拓展提高:观察下列式子:
3×5=15=42-1, 5×7=35=62-1, 7×9=63=82-1
你发现什么规律?请将你发现的规律用只含一个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3.5 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师寄语:学好本节课将为你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学习目标:1. 理解识记有理数乘法法则。
2. 能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
二、认定目标: 由学生读出,师生共同认定(1分钟)
三、自主探究:(让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看课本68-----69页的例3,认真阅读计算器的
使用方法,看完后完成70页的练习和下面的问题)。
1.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①-3.4+5.76+28.34-7.19 ② -123×0.42÷(-7)
③ (-741)÷13+59×(-43) ④ 4.53×(-0.3)-(-1.8)4
⑤ 89.5-98.52+20.05 ⑥ -48.24÷3.6÷2
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交换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解
答,针对疑难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提出,老师重点讲解。
四、题组训练:(4—5分钟,完成后组内统一答案,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
1. 用计算器计算:
(1) 56.2×25-48.2×1.5 (2) 225÷(-15)-21
(3) (-14)×(-18)÷21-25 (4) (-11.3)2-4.2×(-6.5)2
2. 2002年10月,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了清理“口香糖污染”的行动,人们在44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中竞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为了清除一块口香糖残渣,清洁工人至少需要铲30下,刷100次,据推算需花费1.1元人民币,请你估计整个清洁行动大约花费了多少元?
五、归纳总结:由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2分钟)
六、达标测评:(10钟独立完成, 指定一个小组的同学去前面板演 )
某中学男子排球队12名队员的身高分别为(单位:米)
1.73, 1.74, 1.80, 1.77, 1.80, 1.75,1.77,1.72,1.74,1.79,1.81,1.76
求队员的平均身高。
七、拓展提高:
1. 用计算器计算,并填空:
1.22=____,122=_____,1202=_____,0.122=_____,0.0122=____。
从计算器中,我们可以发现:底数的小数点向右(或者向左)移动一位,其平方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移动两位呢?
2. 用计算器计算并填空:
112=____ 1112______ 11112=________,你发现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根据你发现的规律,不用计算器计算1111112=_______。
第三章 回顾与总结
教师寄语: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只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回顾与总结:(看课本72页的内容,仔细阅读,然后独立完成下列各题,不明白的小组交流解决。
1. 若(x+2y-1)2与|y+1|互为相反数,则yx=______
2. 两个有理数相除,其商是负数,则两个有理数 ( )
A. 都是负数 B. 都是正数 C. 一正一负 D.有一个是零
3. 在数轴上表示a、b两数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a+b>0 B. a+b<0
C. ab>0 D. |a|>|b|
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21世纪的重大决策,西部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我国西部地区的面积为 ( )
A. 64×105平方千米 B. 6.4×106万平方千米
C. 6.4×102万平方千米 D. 640×104万平方千米
5.按键 能计算出 ( )
A. 32÷(-5)×2.4 B. -23÷5×2.4 C. -32÷5×(-2.4) D. 23÷(-5)×2.4
6. 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
A. -27与(-2)7 B. -32与(-3)2 C. -3×23与-32×2 D. -(-3)2与(-2)3
7. 比较大小:- ______- -(-2)_____-|-3|
8. 计算(-2)2001+(-2)2002=__________
9. 观察12-12=0, 22-02=4 32-(-1)2=8, 42-(-2)2=12
52-(-3)2=16 62-(-4)2=20 .......则20052-(-2003)2=______
10. 若|a+1|+b2=0 则a+b=________
11.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 a÷b×=a B a÷b×= C. b÷a×= D. a×÷a=
12. 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 )
A. a2+1≥1 B. (-a)2=a2 C. (-a)3=-a3 D. a3=|a|3
13. 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 )
A. (-3-2)2 B. (-3)(-2)2 C. -32÷(-2)2 D. (-3)2+(-2)2
14. 用计算器求25的值时,按键的顺序是 ( )
A. B.
C. D.
15.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负数,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
A. 同号,且均为正数 B.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大
C. 同号 且均为负数 D.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16. 温家宝总理曾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五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目前我国农民每年交纳的农业税约为30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元
A. 30×109 B. 3×1010 C. 3×1011 D. 3×1012
17. 计算:
(1)-+(-)-(-)- (2)-32-[(-5)3+(1-0.2×) ÷(-0.2)]
(3)-63÷7+45÷(-9) (4)(-0.1)3×-(-)2
18. 有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如果将它连续对折20次,会有多厚 有多少层楼高 (假设1层楼高3米)
19. 请观察下列算式,找出规律并填空
=1-,=-,=-,=-
则第10个算式为______=________,第n个算式为______=_______请计算:
+++……+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
4.1 收集数据的方式
教师寄语: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一、学习目标:1. 了解收集数据的意义,并知道收集数据的几种常用方法.。
2. 会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收集不同的调查问题的数据。
重点:收集数据的方式
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收集数据
二、认定目标:(指一生读出)
三、自主探究:(学生阅读课本78---79页,要求识记收集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 并会对一
些简单的问题的数据收集选择合适的方式.并完成课本79页的练习和下列题目。)
1. 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要对某些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通常需要先___________,然后进行研究。
2. 收集数据的方式很多,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3. 如果就下列问题进行统计,你准备采用哪种方式收集数据?
(1)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身高._________
(2)小明想了解历届奥运会比赛中各国的奖牌数。______
(3)今天,经过学校门口的车辆数。__________
(4)A、B、C三种品牌电灯泡的使用寿命。___________
4. 怎样解决下面的问题?
(1) 土地沙漠化问题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2) 你们班谁最适合担任班长?
(3)怎样买一台优质价廉的语音复读机
(4) 你们小组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分别是多少
5. 对下列情况进行统计,并回答采用了哪种方式收集数据?
(1)本组同学对运动会的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哪些?
(2)七大洲的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
(3)本班每位同学周围地面不卫生的次数是多少?
(4)掷硬币10次,正面向上的次数是多少?
6. 各小组试就下列各种收集数据的方式,各举两例。
(1)查阅资料 (2)问卷调查 (3)实地调查 (4)实验
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交换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解答,针对疑难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提出,老师重点讲解。
四、题组训练:(10分钟,学生先独立完成下列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提出本组疑难问题。)
1. 下列数据是通过什么方式收集的?
(1)截止2004年,有6位华裔科学家获诺贝尔奖。
(2)某水塘的养鱼量约50000尾;
(3)昨天经过某高速公路出口处的车辆1800辆。
(4)中国在27届奥运会上获28块金牌,在28届奥运会上获32块金牌。
(5)磁铁矿石含铁72.4﹪,铜矿石含铜80﹪.
2. 如果就下列情况进行统计,你准备采取用哪种方式来收集数据?
(1)学校足球队员的年龄和身高。
(2)2003年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
(3)每年到泰山观光旅游的人数。
(4)A、B、C三种品牌的电池的使用寿命。
3. 今年我国汶川遭受巨大的地震灾害,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市某中学在“献爱心,抗震救灾”活动中学生捐款情况如图。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图中数据是采用什么方式收集的?
五、归纳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达标测试:(十分钟)抽一小组去黑板上展示。
1. 小亮是个足球迷,他想了解历届世界杯足球比赛中各国的进球数,应选择( )方
法收集数据。
A. 查阅资料 B. 问卷调查 C. 实地调查 D. 实验
2. 为了解美国在20世纪的四次战争中的花费情况,应选择( )方法收集数据。
3. 为了解某种导弹的杀伤半径,应选择( )方法,收集数据较合适。
4. 请用实地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举一实例( )
5. 下列统计活动中,不适宜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
A. 某停车场每天停放的红色汽车数量 B. 七年级同学家中电视机数量
C. 每天早晨学生起床时间 D. 各种手机在使用中产生的辐射
七、拓展提高:
咱们班准备成立各种兴趣小组,为了预测各小组的参加人数,你准备采用什么方式收集数据,请你设计一份合适的问卷。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4.2 数据的整理
教师寄语:知识靠积累,能力靠训练。
一、学习目标:1. 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 能对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找到合适的分组方法。
重点:分组整理数据 。
难点:如何选合适的分组方法。
认定目标:(指一生读出)
二、自主探究:(学生阅读课本80-81页,用时10分钟,并完成课本中的填空和81
的练习及下列题目。)
1. 为清晰地掌握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常对数据进行_______________整理。
2. 在一次英语测验中,某班40名同学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89,87,97,92,61,93,75,80,89,73,79,75,76,81,76,88,82,79,64,69,91,85,92,81,60,63,67,82,70,73,64,54,58,62,66,70,54,52,65,63其中分数在70-79间的有( )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 )。
3. 体育老师对七年级某班学生仰卧起坐的测试成绩中,次数在20—30次间人数为1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位20﹪,则该班学生有( )人.
4. 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4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中,分数60分—69分间的人数占15%,则该分数段内有( )人。
5.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4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如下(单位:分)
89,87,97,92,61,93,75,80,89,73,79,75,76,81,76,88,82
79,64,69,91,85,92,81,60,63,67,82,70,73,64,54,58,62
66,70,54,52,65,63
请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90分以上(含90分)为第一组,80分—89分为第二组,
70分—79分为第三组,60分—69分为第四组,50分---59分为第五组,49分以下(49分)为第六组,并分别统计各分数段中的人数。
6. 将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交换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解答,针对疑难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提出,老师重点讲解。
四、题组训练:(学生先独立完成下列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提出本组疑难问题。10分钟。)
1. 以下是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省市的人口数(单位:万人),请把该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
1382 1001 6744 3297 2376 4238 2728 3689
1674 7438 4677 5986 3471 4140 9079 9256
6028 6440 8642 4489 787 250 8329 1925
2. 某城市30天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如下:
污染指数(w) 40 70 90 110 120 140
天数(t) 3 5 10 7 4 1
其中,w≤50时,空气质量为优;50<w≤100时,空气质量为良;100<w≤150时,
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根据优,良,轻微污染三种情况,将以上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3. 在某公路上,交通部门设置了雷达探测器监测汽车的行驶速度,以下是交通部门某天记录的驶过该处的30辆汽车的行驶速度(单位:千米/时):
55 49 61 47 49 54 49 57 5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