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14+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14+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5 20:54:44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梳理文章层次,感知文章内容。(重点)
2.梳理文章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难点)
过程与方法
默读勾画 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美德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敬爱之情
朱德1886年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作者简介
文体知识
回忆录,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要求真实可靠,不允许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段。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文献价值。
文体起源:儒家经典《论语》;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
分类: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
字词识记
佃农( ) 祖籍( )  
仪陇( ) 溺死( )  
劳碌( )  私塾( )
衙门( ) 横蛮( )
不辍劳作( ) 饱尝( )
妯娌( ) 和睦( ) 
差役( ) 迁徙( )
自学指导
1.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2.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4.快速阅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形象。
用“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
5分钟阅读课本p30-34,勾画批注,3分钟小组交流3、4题
检查点拨
第一部分(1):
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是个总领全篇的段落。
第二部分(2-13):
是对“很多事情”的具体回忆。这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1层(2-7):叙述在贫苦的家境里母亲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质。
第2层(8-13):突破家庭的范围,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写出母亲的平凡和伟大。
第三部分(14-17):
在前文具体叙述的许多事情的基础上,转而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怀念。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第一段开篇点题。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我爱我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一生”是母亲的本质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检查点拨
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
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检查点拨
时间 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作者小时候 (记忆时起)
1895~1900 年前后
1905年
1908年
1919年
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抗战以后
1943年
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用桐子榨油、做豌豆饭、纺线、和气待人、周济穷人……
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任劳任怨
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不辍劳作
有远见,识大体
深明大义
勤劳朴实,终生劳动
勤俭持家
理解、支持革命
热爱劳动
快速阅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形象。
用“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
勤劳俭朴、聪明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坚强不屈
爱憎分明、有朴素的阶级意识、有远见 有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深明大义、深明大义、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
检查点拨
回忆我的母亲
痛悼母亲,引出回忆
回忆母亲的一生
表达怀念之情
整日劳碌
节衣缩食
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送子读书
给予慰勉
期望成功
支持革命
勤劳简朴
坚强不屈
朴素的革命意识
检查点拨
1.圈点勾画并批注,补充课堂笔记。(5分钟)
2.独立思考课后第二、三、四题。(5分钟)
【思考探究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到:“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思考探究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思考探究四】课本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课本上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独立思考3分钟,小组讨论2分钟)
检查点拨(共12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母亲的教益。
2.找出议论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重点)
3.感受文中质朴平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难点)
过程与方法
默读勾画 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美德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敬爱之情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
1.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2.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他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3.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包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5分钟阅读课本p30-34,勾画批注,3分钟小组交流2、3题
检查点拨—分析内容,体会教益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①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这既让“我” 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又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还教给“我” 生产的知识。
②母亲聪明能干,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③母亲对地主劣绅的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意志,鼓励“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检查点拨—体会议论句含义及作用
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他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句饱含了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与体谅。
(2)“母亲是个好劳动。”
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3)“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5)“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检查点拨—体会议论句含义及作用
(6)“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检查点拨—体会议论句含义及作用
检查点拨—品味语言
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包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花”“挑水挑粪”。“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悼念母亲,引出回忆
追述事迹,歌颂美德
痛悼母亲,报答深恩
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尽忠于民
尽忠于党
这几篇文章中的母亲形象都是旧时母亲的形象,但也各有特点。
朱德笔下的母亲,勤劳一生,宽厚仁慈,反抗压迫,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支持革命,有着朴素的阶级意识。
邹韬奋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爱、督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而又早逝的母亲。
老舍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韧刚强的母亲。
五:很多作家都通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者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
在写作手法上,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
邹韬奋《我的母亲》截取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来刻画母亲形象。多处运用描写,尤其是白描的写作手法,也有不少对细节的特写。
在作品的语言风格方面,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
邹韬奋《我的母亲》语言质朴,直白坦诚,褒贬分明。
老舍《我的母亲》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流畅朴素,凝练含蓄,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