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中考真题单元演练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11-12课;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公元六七世纪,面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大和国皇室和一些曾经在中国留学的贵族改革派,主张效仿邻国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拥立孝德天皇颁诏推行
A.大化改新 B.种姓制度 C.明治维新 D.幕府统治
2.(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日本留学生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传播唐朝典章制度。在他们的倡导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3.(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日本在历史上先后两次“拜师学艺”,其中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是( )
A.幕府制度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工业革命
4.(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观察图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俄国农奴制改革措施
5.(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图内容是日本历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规定,该规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
A.公民 B.国家 C.部民 D.贵族
6.(2021·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材料描述的是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封建庄园建立 D.明治维新
7.(2021·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颁布改新诏书,吸收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这一“改革”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C.提倡“文明开化”
D.使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
8.(2021·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其主要内容包含
A.一切私地收归国有 B.推行“殖产兴业” C.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提倡“文明开化”
9.(2021·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主要可以了解( )
A.古埃及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古希腊文化
10.(2021·山东中考真题)一位同学整理了一组有关阿拉伯人的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
A.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推动了亚非人民友好往来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1.(2021·湖南中考真题)把握关键词,获取重要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引擎搜索某一关键词,得到“穆罕默德”“穆斯林”“麦加”“真主安拉”等信息,这一关键词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12.(2021·新疆中考真题)《医典》、“智慧宫”、《天方夜谭》等关键词所涉及的国家是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13.(2021·黑龙江绥化·)阿拉伯人改造的从0到9的计数法源于
A.古印度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埃及人 D.古希腊人
14.(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B.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
D.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15.(2021·湖南邵阳·中考真题)2020年10月,法国历史教师帕蒂在课堂上谈论“先知穆罕默德”形象并向学生展示穆罕默德的漫画,引发某宗教派别部分人十强烈不满。材料中的“某宗教派别”应为(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印度教
16.(2021·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
17.(2021·山东烟台·九年级模拟预测)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场改革使日本( )
A.由小国林立变为基本统一 B.开始步入封建社会
C.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8.(2021·山东九年级模拟预测)大化改新诏:“大化二年……春正甲子塑,贺正礼毕,即宣改新之诏曰;其一曰,罢昔在天皇所立子代之民。其二曰,初造户籍,计帐,班田收授之法。其三曰,罢旧赋役而行之调。”改新后在经济上建立了哪一制度
A.中央集权制度 B.公地公民制度 C.封建奴隶制度 D.氏族氏民制度
19.(2021·东台苏东双语学校九年级月考)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历史兴趣小组将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进行比较,其共同之处是
A.都通过土地分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国家都将土地分给公民,得到土地的公民要向国家缴纳赋税
C.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20.(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646年,孝德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效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该材料表明大化改新使日本
A.确立土地私有 B.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天皇大权旁落 D.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2021·湖南九年级模拟预测)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图1中A、B、C、D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代表各一例: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文明成果的特点?
材料三 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请用史实说明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因“互鉴而发展”。
(4)你认为文明间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对世界不同区域的文明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22.(2021·新疆天山·九年级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地区的文明成就?中国的“造纸术”等发明是谁传入欧洲的?
(2)材料二中“希腊古典文明”大量借用了哪个地区的文明?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的著名哲学家是谁?
(3)材料三“阿拉伯文化”中“文学的瑰宝”是指哪部作品?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明发展的认识?
23.(2021·河南九年级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辩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材料二 《医典》是中世纪阿拉伯医学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是著名医学家伊本·西那所著。其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总结了阿拉伯医学临床的丰富经验,而且建立了较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它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医药学的成就,汇集了欧亚两洲许多民族医学成果,体现了当时世界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医典》问世后被世界医学界奉为“医学经典”。
(1)请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医学相关的著作。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这两部医学著作有何异同。
(3)从材料二的提示中,你可以得到阿拉伯古代医学发展的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方文明交融方式给予我们的启示。
24.(2021·湖南会同·九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大化改新诏
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曰:
其一曰,罢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事曲之民
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其三日,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深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运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
(1)归纳材料中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
(2)分析这些措施对日本历史产生的影响。
(3)分析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何可取之处。
25.(2021·湖南新邵·九年级期末)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和他的一万名士兵都娶了亚洲的妇女,亚历山大也开始穿起了细软的衣服,同时他要求进贡者吻他脚下的尘土,这些只是东方专制君王采用的方式。他还下令让三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兵法。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岀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欧洲人……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材料三 圣德太子派出的遣隋使,及以后的遣唐使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层面极其广泛……这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加以吸收、融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日本自己的文字、制度、文学、艺术的时期。
材料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时说: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1)材料一表明亚历山大东征有什么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指岀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所起的作用。
(3)在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下,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改革。请问这次改革日本学习的对象是谁 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4)依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在遣唐使的推动下,日本孝德天皇开始仿照唐朝制度,实行大化改新,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所以A项正确;种姓制度是曾经在古印度流行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幕府统治建立于12世纪晚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从646年起,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B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属于古代中国改革,排除A;农奴制改革是俄国,排除C;明治维新是日本学习西方的改革,排除D。故选B。
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中国唐朝统一和兴盛使得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唐朝制度,实行改革。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大化改新。故B正确;幕府制度是日本自有的制度,故排除A项;明治维新是日本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故C错误;工业革命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进行的,故排除D项。故选B。
4.C
【详解】
据材料“地方设国、郡、里三级;中央设立二管八省;天皇处于政权的最顶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中央设立二官八省,地方上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标志,故选C;印度的种姓制度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组成,不符合材料,排除A;古希腊实行民主制度,没有天皇,B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最高统治者称为沙皇,D错误。
5.A
【详解】
公元646年,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故A符合题意;B、C和D与图片中分配土地对象不符合,排除。故选A。
6.B
【详解】
根据题干“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正确;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排除A;封建庄园建立与题干描述的不符,排除C;明治维新是学习西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故选B。
7.B
【详解】
646 年,日本孝德天皇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B符合题意;确立土地私有制、提倡“文明开化”属于明治维新时期改革措施,排除A和C;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排除D。故选B。
8.A
【详解】
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A正确;“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是19世纪日本学习西方进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BD排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是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C排除。故选A。
9.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生活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体现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继承,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0.D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则把柏拉图等古希腊思想家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由此可见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D正确;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A排除;题干突出的是阿拉伯人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体现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B排除;题干涉及到的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没有涉及非洲地区,C排除。故选D。
11.D
【详解】
“穆罕默德”“穆斯林”“麦加”“真主安拉”反映的是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独尊真主安拉,D符合题意;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A排除;耶稣创立基督教,B排除;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C排除。故选择D。
12.B
【详解】
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 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文化成就与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不符合,排除A、C和D。故选B。
13.A
【详解】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故A符合题意;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古希腊人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BCD。故选A。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佛教于古印度、基督教兴起于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初,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5.B
【详解】
根据材料“先知穆罕默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在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创传。选项B符合题意;基督教的创立者是耶稣,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6.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科举制、租庸调制、均田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B、D错误。综上故选C。
17.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开始步入封建社会,B项正确;大化改新前日本已经完成了统一,排除A项;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12世纪源氏武士集团在镰仓设立幕府,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此大化改新后在经济上建立了公地公民制度。B项正确;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封建奴隶制度,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氏族氏民制度,与大化改新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
19.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故选D;法兰克王国没有建立中央集权,排除A;法兰克王国采用封建制度,即国王将领土分封给属下(大封建主),属下再将领土分封给他们的属下(小封建主),排除B;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都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C错误。
【点睛】
20.B
【详解】
依据材料“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效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表明大化改新的政治经济措施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B正确,C错误;题干信息是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和部民私有制,故A错误;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是明治维新改革,故D错误。综上故选B。
21.(1)A: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B:《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C:种姓制度、梵文、佛教;D:甲骨文、青铜器等。
(2)非富多样、多元性。
(3)日本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政治制度,使日本逐渐转变为封建国家。
(4)主要方式:和平交流;态度:开放包容、学习借鉴等。
【详解】
(1)根据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因此A代表的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它的文明成果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根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因此B代表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王国,它的文明成果有《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根据图C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因此C代表的文明古国是古印度,它的文明成果有种姓制度、梵文、佛教;根据D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长江是古代中国的发源地,古代中国的文明成果有甲骨文、青铜器等。
(2)根据材料二“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亚洲文明成果的特点是非富多样、多元性。
(3)根据材料三“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因“互鉴而发展”的史实是日本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政治制度,使日本逐渐转变为封建国家。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文明间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和平交流。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可以概括,对世界不同区域的文明应该持的态度是开放包容、学习借鉴等。
22.(1)两河流域;阿拉伯人。
(2)中东文明;苏格拉底。
(3)《天方夜谭》;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坚持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详解】
(1)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中国的“造纸术”等发明是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2)据材料二“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可知,材料二中“希腊古典文明”大量借用了中东文明。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的著名哲学家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这位哲学家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3)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阿拉伯文化”中“文学的瑰宝”是指《天方夜谭》。《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坚持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等。
23.(1)《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任意一例)
(2) 异: 所属国家不同:《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医典》 是中世纪阿拉伯医学著作;记述内容不同:《伤寒杂病论》记述的主要内容是伤寒,并创造性地确立了辨证施治原则,《医典》总结的是阿拉伯医学临床经验,建立了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影响不同:《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中医学院开设的课程之一,《医典》影响了世界。同:都是医学相关的著作,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3)阿拉伯古代医学发展的信息,内容丰富,有较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广泛吸收各国成果等。启示,和平交流是人类发展的主流,注意文化领域的兼容并包等。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等。
(2)根据材料一"《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和材料二"《医典》是中世纪阿拉伯医学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可知两者所属国家不同,《伤寒 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医 典》是中世纪阿拉伯医学著作;依据材料一“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和材料二"不仅总结了阿拉伯医学临床的丰富经验,而且建立了较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可知两者记述内容不同,《伤寒 杂病论》记述的主要内容是伤寒,并创造性地确立了辨证施治原则,《医典》总结的是阿拉伯医学临床经验,建立了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依据材料一"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和材料二“《医典》问世后被世界医学界奉为医学经典”,可知两者影响不同,《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中医学院开设的课程之一,《医典》影响了世界。因此两者的相同之处都是医学相关的著作,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3)根据材料二,由“其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总结了阿拉伯医学临床的丰富经验,而且建立了较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可知内容丰富,有较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由“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医药学的成就,汇集了欧亚两洲许多民族医学成果”,可知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广泛吸收各国成果。因此得到阿拉伯古代医学发展的信息是内容丰富,有较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广泛吸收各国成果等。双方文明交融方式给予我们的启示,和平交流是人类发展的主流,注意文化领域的兼容并包等。
24.(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实行“班田收授法”,统一赋税;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这些措施使贵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日本国家形态基本形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改变了日本的国家性质,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敢于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和抛弃外来文化中不利的部分。
【详解】
(1)依据材料“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其三日,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和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在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实行“班田收授法”,统一赋税;依据材料“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深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和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结合所学知识,大化改新的这些措施,政治上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经济上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国家形态上改变了日本的国家性质,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结合所学知识,古代日本积极学习中国文化进行改革,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由此可以得出,要敢于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和抛弃外来文化中不利的部分,对于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5.(1)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融
(2)影响: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意思相近亦可)
作用: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3)中国唐朝典章制度 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特点:对等的、平等的;多元的、多向的。
做法: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守民族文化特色;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使之代代相传;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等。(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和他的一万名士兵都娶了亚洲的妇女,亚历山大也开始穿起了细软的衣服,同时他要求进贡者吻他脚下的尘土,这些只是东方专制君王采用的方式。他还下令让三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兵法”,可以概括为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融。
(2)根据材料“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可知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根据材料“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通过学习中国唐朝典章制度,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根据材料“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可知对等的、平等的;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可以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守民族文化特色;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使之代代相传;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