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课中)-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课中)-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24 18:2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课中)
一、选择题
我国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搭载的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我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第一次交会对接的时间是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地球运行到上图轨道中的( )
A.①到②之间 B.②到③之间
C.④到①之间 D.③到④之间
2.当地球由③处向④处运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的昼长大于夜长
B.华北的农村进入了一年中的播种季节
C.北京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D.北京各学校正午旗杆的影子长度逐渐变短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A.一天 B.一月 C.一季 D.一年
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5.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载者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它就是( )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彗星
6.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③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周期为一个月
④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四季变化明显,人们穿衣服随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 B.寒带 C.北温带和南温带 D.南极
8.太阳光直射在地球最南的地方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上太阳直射现象每年有两次
B.温带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但有极昼极夜现象
C.南纬66.5是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界线
D.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10.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11.12月21日,北半球处于冬季,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处于什么季节(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在温带
B.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该纬线上的地区就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D.太阳直射在南北哪个半球,该半球就昼短夜长
二、解答题
1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___
(2)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
(3)地球在A处时,伊春的昼夜长短是_____长_____短。
(4)一年之中,伊春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 什么季节较长 什么季节较短 _____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2页,总2页
参考答案
1.B
2.A
【分析】
1.
2017年4月22日我国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是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之间,从图中可知,此时地球运行到上图轨道中的②到③之间。故选B。
2.
当地球由③处向④处运行时是夏至日向冬至日之间,是6月22日-9月23日之间,华北的农村进入了一年中的收获季节,北京的昼长大于夜长。故选A。
【点睛】
当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该半球会出现昼长夜短现象,其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是寒带,白昼最长是24小时,最短则为0小时;太阳直射在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3.D
【详解】
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故选:D。
4.A
【详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故选A。
5.A
【详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
6.B
【分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详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根据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概况,属基础题.
7.C
【详解】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温带和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故答案选C。
8.C
【详解】
太阳直射在地球上的范围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太阳直射在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在南回归线,赤道上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北极圈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故选C。
9.AD
【详解】
在赤道上每年都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终年昼夜平分,在温带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像,南纬23.5°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界线,故选AD。
10.C
【详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中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四季变化.所以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于公转轨道平面,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11.B
【详解】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间做往返运动.即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获得的热量多,就为夏季.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就为夏季,此时,南半球离太阳直射点远,获得的热量少,就为冬季;反之亦然.北半球12月份进入冬季时,南半球就是夏季.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12.C
【详解】
当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该半球会出现昼长夜短现象,其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是寒带,白昼最长是24小时,最短则为0小时;太阳直射在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故选C。
【点睛】
13.逆时针方向,如图
一年 昼 夜 不一样 夏季较长 冬季较短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相关知识,需要识记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等,如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能够读懂地球公转示意图,并且判断出“二分二至“日等相关知识。
【详解】
(1)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公转。如图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
(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所示A位置时,北半球在一年中的节气是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此时伊春的昼夜长短是昼长夜短。
(4)一年之中伊春的白昼时间是不一样长的,夏至前后所在的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前后所在的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4页,总4页
答案第1页,总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