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
一、填空题
1.________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
二、解答题
2.请填空。
(1)地表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________地形图来表示。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______。
(3)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__。
(4)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______。
(5)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值,叫做______。
3.判读山体部位:填字母。
(1)AB中,坡度较缓的是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原因:___________。
(2)山峰是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脊是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谷是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陡崖是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鞍部是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______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______地形图。
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
(1)通常绿色表示______,海拔一般在______米以下。
(2)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在500米以下的是______。
(3)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陡峭、内部起伏较为和缓,的是______。
(4)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的是______。
(5)四周高,中间低的是______。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2页,总2页
参考答案
1.地形剖面图
【详解】
地形剖面图,是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
(1)等高线
(2)海拔
(3)相对高度
(4)等高线
(5)等高距
【分析】
本题组主要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意义、海拔、相对高度和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的素养。
(1)地表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等高线地形图有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五种陆地地形。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我国各地面点的海拔,均指由黄海平均海平面起算的高度。例如甲处海拔为1500米。
(3)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例如甲乙的相对高度是1500-500=1000米。
(4)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相交的地方时陡崖。
(5)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值,叫做等高距,一幅图中,等高距一定相同或相等。
3.(1) A 等高线稀疏 B 等高线稠密
(2) C和D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3) A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4) B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5) F 等高线重叠
(6) E 两个山峰之间
【分析】
本题组主要等高线地形图以为材料,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五种地形部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的素养。
(1)AB中,坡度较缓的是A,原因:等高线稀疏;距离较长;坡度较陡的是B,原因:等高线稠密,距离较短。
(2)山峰是C和D,原因: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是山最高的地方。
(3)山脊是A,原因: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也叫分水岭。
(4)山谷是B,原因: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形成集水区,往往发育河流。
(5)陡崖是F,原因:等高线重叠,适合攀岩运动,在山谷中的陡崖往往发育瀑布。
(6)鞍部是E,原因:两个山峰之间。鞍部是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的指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也比较容易识别。因为该部位在整个地形体系中似马鞍,故名鞍部。
4.蓝 分层设色
【分析】
本题组主要以分层设色地形图为材料,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表示方式、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的素养。
【详解】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几种地图中最常见的一种。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能够直观的告诉我们地势起伏状况。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立体感强,它既能表示海拔,又能表示相对高度,所以它既能表示地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各种地形类型。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范围,可以查看图上所附的等高线分层设色表。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5.(1)平原 200
(2)丘陵
(3)高原
(4)山地
(5)盆地
【分析】
本题组主要以分层设色地形图为材料,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表示方式、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的素养。
(1)分层设色地形图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浅紫色,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通常绿色表示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2)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大的是丘陵,例如东南丘陵。
(3)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陡峭、内部起伏较为和缓的是高原,例如内蒙古高原。
(4)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较大,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的是山地,我国地形多山。
(5)四周高,中间低的是盆地,盆地没有固定海拔,柴达木盆地海拔为2600-3000米,而四川盆地仅1000多米。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2页,总3页
答案第2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