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课中)-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课中)-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24 18:2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灾害(课中)
一、选择题
1.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火山、地震 B.沙尘暴 C.滑坡、泥石流 D.寒潮
2.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泥石流 B.台风
C.干旱 D.洪涝
3.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一种气象灾害是(  )
A.洪涝 B.干旱 C.梅雨 D.台风
4.下列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①干旱 ②滑坡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5.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台风登陆主要集中在(  )
A.广东、台湾、海南、福建
B.吉林、辽宁、黑龙江、天津
C.山东、山西、河北、河南
D.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6.我国西南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  )
A.旱涝 B.地震、滑坡、泥石流
C.鼠害 D.台风
7.我国旱涝灾害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每年冬季风强弱不同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变化大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D.北方冷空气势力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9.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爆发    ,并带来大风、降温、霜冻等恶劣天气。(  )
A.台风 B.寒潮
C.沙尘暴 D.梅雨
10.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
A.地震来临时,迅速乘电梯逃生
B.滑坡发生时,近观震撼场景
C.台风来临时,广告牌下避风
D.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据国家减灾办2019年3月11日消息,受近期持续降雨及雨夹雪等天气影响,3月8日,云南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和普拉底乡多处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部分农作物受灾,基础设施受损。
结合资料和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此次泥石流灾害属于(  )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生化灾害 D.海洋灾害
12.面对泥石流灾害,下面做法错误的是(  )
A.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跑 B.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
C.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D.立即返回屋里抢救物资
13.广东省时有雷击伤亡事故发生,假如在野外遭遇雷击天气,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在河流中游泳、划船 B.骑自行车狂奔
C.躲在低凹处蹲下 D.藏在大树下
14.下面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对应错误的是(  )
A.西北防护林──防御风沙 B.三峡大坝──防御洪水
C.设置防护网──崩塌 D.砍伐森林──防治滑坡
二、解答题
15.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种类较多的国家。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
(2)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等。
(3)台风是生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侵袭我国的台风主要来自____洋面,其主要影响我国____地区。
(4)试从气候、地形两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气候____、地形____。
(5)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85年的2690平方公里。据此叙述,分析加剧长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____、____。
16.读图分析气象灾害及其分布
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成因
台风 _____ _____
寒潮 _____ _____
洪涝 _____ _____
干旱 _____ _____
试卷第4页,总4页
试卷第4页,总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山区坡陡谷深,地表多松散的碎屑物质,如果再遇上植被覆盖率低的话,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遇到连续的暴雨,极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
2.A
【详解】
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地震、滑坡、泥石流、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其中地震、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台风、干旱、洪涝属于气象灾害,故本题选A。
3.B
【详解】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比较显著,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经常发生旱涝灾害,洪涝灾害成为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则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根据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4.C
【分析】
根据不同的地质作用发生的地质灾害,可分为两大类,地球内力作用引发的称为内动力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地球外部动力引发的称为外动力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详解】
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地震等;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种类.
5.A
【详解】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气象学界规定,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平均风力小于8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风速为26~32.6米/秒)为强热带风暴,≥12级为台风.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故A符合题意。
6.B
【详解】
我国西南山区,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坡度大,降水集中,加上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容易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选B。
7.B
【详解】
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使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故选B.
8.A
【分析】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详解】
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不稳定;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洪涝的多发区;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根据题意.故选A.
9.B
【详解】
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爆发寒潮,并带来大风、降温、霜冻等恶劣天气,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10.D
【详解】
地震来临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故A错误。滑坡发生时,要远离滑坡场景,故B错误。台风来临时,要远离广告牌,故C错误。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D正确。故选D。
11.B
12.D
【解析】
11.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图中所示的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故选B。
12.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跑,故A正确。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故B正确。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故C正确。不能立即返回屋里抢救物资,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地质灾害有关知识。
13.C
【详解】
当在野外遭遇雷击天气时,立即躲在低凹处蹲下可降低危险;而采取A、B、D选项的做法只能增加遭遇雷击的风险;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如何应对突发天气。
14.D
【详解】
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严重且风力强劲,因此修建防护林可以抵御风沙;三峡大坝能够调节河流的径流,起到削峰补枯,调剂洪峰的作用,因此可以防御洪水;在地势陡峭的山区同沟修建防护网可以起到降低崩塌的机率;森林能够起到保持水土的功能,因此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增加滑坡发生的机率,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
15.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 洪涝 病虫害 太平洋 东南沿海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导致洪水的通过能力减弱 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分析】
本题涉及知识点包括我国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洪涝灾害的成因。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详解】
(1)空间分布首先看分布的均匀性,若不均匀,则应指出哪里多、哪里少。结合图例、读图可知,我国自然灾害分布不均,东南部较多,西北较少。
(2)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内蒙古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和病虫害等。
(3)我国东临太平洋,因此侵袭我国的台风主要来自太平洋洋面。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台风主要影响我国台湾、海南、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
(4)从气候角度看洪涝灾害的成因应是降水多且集中;从地形角度看洪涝灾害的成因应是地形平坦、哦排水不畅。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年降水量丰沛,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5)“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3%”,说明长江洪涝的人为原因上游的植被破坏有关:绿色植物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作用,长江上游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泄洪能力下降;“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85年的2690平方公里”,说明长江洪涝的人为原因与围湖造田有关:洞庭湖、鄱阳湖与长江相通,对长江水位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围湖造田是湖面缩小,对长江水的调控能力下降,易引发洪涝灾害。
16.东南沿海 濒临西北太平洋 北方地区 纬度高,气温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近 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受夏季风影响大,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华北地区-春旱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4页,总4页
答案第3页,总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