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课中)
一、选择题
1.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是( )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旅游业
2.“农业是我们的衣食来源、生存之本,无农不稳”这些都形象的说明农业( )
A.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B.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
C.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 D.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
3.下列生产活动中,与农业不相关的是( )
A.在野外,人们开采石油 B.在荒郊,人们植树造林
C.在牧场,人们饲养牲畜 D.在河湖,人们撒网捕鱼
4.下列关于农业生产类型景观图,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畜牧业 B.②是林业 C.③是渔业 D.④是种植业
5.属于北方地区农产品的一组是( )
A.苹果、花生油、面粉 B.香蕉、菜油、稻米
C.玉米、高粱、青稞 D.蔗糖、蚕丝、葡萄干
6.下列农业类型与地理区域组合正确的是( )
A.青藏地区—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 B.南方地区—灌溉农业
C.北方地区—水田为主的农业 D.西北地区—旱地为主的农业
7.造成我国南方与北方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下表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资料。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项目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 -3.2 13.7 27.3 14.4 13.2
年降水量(mm) 3.3 43.2 247.2 26.2 669.4
8.该地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
9.该地区适宜发展( )
A.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 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绿洲农业
C.以瓜果、甘蔗为主的灌溉农业 D.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示意图”。图中甲为山地,乙为城市郊区,丙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丁为近海。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
A.甲处适宜种植小麦
B.乙处适宜大量饲养细毛羊
C.丙处适宜大规模种植甜菜
D.丁处适宜发展水产养殖
11.以下做法中,有利于“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是( )
A.甲处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乙处增加牲畜养殖的数量
C.丙处大规模的兴建别墅群 D.丁处开垦荒地,围海造田
12.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利用夏季高温的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众多的河湖发展淡水养殖
C.在西双版纳利用丰富的热量资源大量种植棉花
D.在山地迎风坡利用降水较多的优势大面积种植水稻
13.在上海市郊区的农民,种植蔬菜,发展肉、乳、蛋、禽生产,主要是考虑( )
A.自然条件 B.农业技术
C.市场需求 D.农民生活习惯
14.影响“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农业生产的模式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气候变化
15.与我省西部地区相比,烟台的小麦出粉率高,面粉筋斗大。这是因为烟台比我省西部地区( )
A.土壤更肥沃
B.灌溉水的水质更清洁
C.春季气温低,小麦生长期长
D.小麦生长不使用化肥
16.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耕地、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你认为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是( )
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发展多种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原因是( )
A.依靠技术进步和推广良种
B.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C.依靠人口数量的增加
D.依靠经济水平的提高
18.我县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说明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发利用( )资源.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
19.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
A.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B.努力扩大耕地面积,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
C.大量进口农产品
D.走科技强农产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二、解答题
20.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耕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畜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曲线1是我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界线,此线大致沿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
(2)图中A处是 ___________ 山,B处是 ___________ 河,C处是我国四大牧区中的 ____________牧区,D处是我国三大林区中的_____________林区。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种植的糖料作物是_____,南部沿海种植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
(4)图中花生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 平原,油菜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平原。
(5)我国东部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填稠密或稀疏)
(6)无论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的畜牧业都为当地居民供应禽畜产品,其生产布局主要受 ____________因素影响。
(7)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我家住在西南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林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应发展为全国小麦主产区
C.我家住在南方地区,这里河湖密布,适合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适宜大规模发展种植业
21.下面是中国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______,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2)我国农业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主要以_____mm年降水量线为界,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中的_____(农业部门)地位重要,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①新疆牧区,②____,③内蒙古牧区,④_____。东部地区的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_____(农业部门)为主;沿海地区是我国_____基地(农业部门),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3)字母____代表的平原,小麦、玉米种植很普遍,也是全国重要的花生产地和三大棉区之一,大多两年收获三次,有的地方还可以一年收获两次。字母____代表的平原地势低平,这里种植水稻,也种植棉花、油菜等农作物。一年当中,可收获两次或者三次呢!字母______代表的平原受气候条件限制,大部分地区一年只收获一次。种植的小麦、玉米、大豆品质优良。同时,这里还是有名的甜菜基地呢!
试卷第4页,总5页
试卷第2页,总5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农业生产活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因此,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是农业,故答案选A。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农业的定义,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2.B
【详解】
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故B符合题意;故选:B。
3.A
【详解】
开采石油属于第二产业中的采矿业,与农业无关;人们植树造林这种产业活动属于农业中的种植业;在牧场,人们饲养牲畜这种产业活动属于农业中的畜牧业;在河湖,人们撒网捕鱼这种产业活动属于农业中的渔业;故答案选A。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4.C
【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林业;②是种植业;③是渔业;④是畜牧业。故答案选C。
5.A
【详解】
我国农业种类多样,其中稻米,香蕉,甘蔗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青稞主要种植青藏高原地区,故A符合题意。
【点睛】
识记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6.A
【详解】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所以主要的农业类型为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A选项正确;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水资源充足,主要为水田农业,B选项错误;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农业类型以旱地为主,C选项错误;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其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7.C
【详解】
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类型、农作物有明显差异,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其中,导致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降水.根据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8.B
9.A
【分析】
8.
读图可知,一月份均温低于0℃,该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东北平原纬度较高,一月份均温在 -8℃— -24℃之间,A错误;华北平原相对于东北平原纬度较低,一月份均温在0— -8℃之间,该地一月均温是-3.2℃,B正确;珠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月份均温在0℃以上,C错误;塔里木盆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一月份均温-8℃— -16℃之间,D错误。故选B。
9.
该地区是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种植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物,A正确;甜菜主要生长在纬度高的地方,分布在东北平原,B错误;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C错误;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D错误。故选A。
【点睛】
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共同特点是雨热同期。北方以旱地为主,种植小麦、玉米,南方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
10.D
11.A
【解析】
10.东南沿海主要是丘陵地形,从图中可知,甲处在山上,适合发展林业,故A错;乙在山麓地带适合发展畜牧业,但是细毛羊是新疆地区的畜种,故B错; 东南沿海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不适合种植甜菜,故C错;丁处水域广阔,适宜发展水产养殖,故D正确;故选:D。
11.我国土地资源种类丰富,但是人均耕地少,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乙处减少牲畜养殖的数量,丙处主要是耕地,不适合兴建别墅群,丁区围海造田,会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故A符合题意。
12.B
【详解】
我国土地类型多样,适合发展多种经济,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温带地区不能种植热带水果,在西双版纳热量不足,多阴天不能种植棉花,在山地不适合种植水稻,故B符合。
13.C
【详解】
上海市郊农业主要种植花卉、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需要.根据题意,故选C。
14.D
【分析】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详解】
我国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度和湿度不同,造成了农业生产模式的差异.故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C、B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根据四季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筛选出正确选项.
15.C
【详解】
烟台市位于山东省的最北部,纬度位置高于我省西部地区,春季气温低,小麦生长周期更长,故选C。
16.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的发展。
【详解】
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向着多种经营方向发展。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得以改造升级,城郊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可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同时,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也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改变了农产品的消费格局。故选D。
【点睛】
我国农业目前的现状是基础比较薄弱,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劳动者素质较低,机械化程度低,对农业投入非常少。大力发展农业可以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家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和资金支持。坚持走两高一优之路。
17.A
【详解】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良种的推广,我国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同时也使农业生产的范围扩大,从而使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故选A。
18.A
【详解】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在寒冷季节往往这两方面不足;利用塑料大棚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气温,也起到保湿作用,使蔬菜反季上市。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
19.D
【详解】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要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一定要从农业入手。扩大粮食产量是解决13亿人口温饱问题的主要方法。提高粮食产量有很多方法: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劳动力数量、科学种田等都能够增加粮食产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行科学种田,走“科技兴农”的道路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最优选择。综上所述,AB错误,D正确。 大量进口农产品容易受制于人,不利于我国的的粮食安全 ,C错误。故选D。
20.(1)400
(2)武夷山、塔里木河、青海、西南
(3)甜菜、甘蔗
(4)华北、长江中下游
(5)稠密
(6)市场
(7)A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各地农业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的畜牧业和农耕区的分界线大致是以400毫米等降水量为界。
(2)由图可知,A是处于江西省与福建省交界处的武夷山;B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塔里木河;C是我国青藏地区的青海牧场;D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西南林区。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种植的糖料作物主要是甜菜;而南部沿海地区种植的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
(4)由图可知,花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而油菜主要是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5)我国东部种植业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达,人口的承载能力强,人口分布稠密。
(6)无论东部还是西部,在城市周围和工矿区周围,周围的畜牧业为其提供畜牧产品,这是因为在城市和工矿区有大量的人口,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7)西南地区地形崎岖,适合林业的发展;内蒙古高原属于半干旱、干旱区,降水稀少,适合发展畜牧业,而不是小麦主产区;南方地区河湖密布,但不能围湖造田来扩大耕地面积,这样会导致湖泊的调蓄能力降低;新疆地区的农业集中在盆地边缘,属于绿洲农业,范围小,不能大规模的发展种植业,故选A。
21.因地制宜 400 畜牧业 西藏牧区 青海牧区 种植业 渔业 B C A
【详解】
(1)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我国各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2)读图可知,我国农业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主要以400mm年降水量线为界,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中的畜牧业地位重要,形成我国的四大牧区:①新疆牧区,②西藏牧区,③内蒙古牧区,④青海牧区。东部地区的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沿海地区是成为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3)读图可知,A为东北平原,B为华北平原,C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字母B代表的平原,小麦、玉米种植很普遍,也是全国重要的花生产地和三大棉区之一,大多两年收获三次,有的地方还可以一年收获两次。字母C代表的平原地势低平,这里种植水稻,也种植棉花、油菜等农作物。一年当中,可收获两次或者三次呢!字母A代表的平原受气候条件限制,大部分地区一年只收获一次。种植的小麦、玉米、大豆品质优良,也是甜菜生产基地。
【点睛】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及农业类型的分布,读图回答问题即可。答案第6页,总6页
答案第6页,总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