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
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
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
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变革的内容
有哪些?它的历史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面对中华民族这样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自做了哪些事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维新派
革命派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不能救中国!
?
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
义和团运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之
戊戌变法
康有为
梁启超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一、戊戌变法的经过
1895年《点石斋画报》上刊登的
“公车上书”的情景
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
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
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
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迁都、练兵
变法
拒和
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这次上书,被清政府拒绝,目的没有达到,但给予了清政府非常沉重的压力。
上书失败
1、序幕:公车上书
背景:
时间及参加者:
发起人:
主要内容:
结果:
影响:
1895年,在京应试举人
康有为、梁启超
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轰动京沪,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守旧势力的阻挠上书没有上达光绪而失败
汉朝时,封建政府用马车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来代称在京城应试的举人。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
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
甲:哎,甲午一役中国竟然败给一个蕞尔小国。实在可恨,究其根本就是
因为日本实行了君主立宪。中国要摆脱悲惨的命运,实现富强,必须
像日本那样,进行改革,在政治上也学习西方
乙:师傅此话甚有道理,历代帝王皆是民贼,要想君主立宪必须仿效西方
设立议院,实现真正民主,弟子认为必须革新
丙:听闻两位兄台所言,犹如醍醐灌顶,中国必须革新!无论是草木虫鱼
还是人类,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只有自强、进取,才能生存、
发展,倘若昧于时势而无所作为,必将被淘汰出局
甲:哎,如果中国百姓皆此思想,那么中国之富强指日可待矣
乙: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来宣扬我们的思想,让中国
的老百姓了解我们的思想
丙:对,就这么办
维新思想
北京强学会遗址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部分思想比较开明的官员,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2、发展:
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
2、发展
强学会旧址
立学会:北京 强学会
办报刊:
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2、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时
报
务
上
海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这些文字议论新颖,通俗易懂,风靡海内
国
报
闻
天
津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 1897年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成为维
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
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
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
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
1898年12月被迫停刊。
严复
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地位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严复
3、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主 张 影 响
梁启超
严复
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主持《国闻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在《国闻报》上译介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通过《天演论》,强调“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他认为,国家只有实行变法,才能由弱转强,这样才符合进化的规律,否则将会走向灭亡。
大大推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巧妙地运用进化论来阐述自己的变法主张,让国人耳目一新,轰动一时
主要观点:变法图强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宣传了变法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有何区别?
比较归纳
洋务派: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1871—1908)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3、高潮
——百日维新
背景: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共103天
时间:
领导阶级:
目的:
变法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随后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1898年是中国农历戊戌年,所以这次变法又被成为“戊戌变法”。
《定国是诏》
光绪帝
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阅读资料归纳康有为在此奏折中提出的有关变法的三项预备性措施。
资料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
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1月29日)
大集群臣,诏定国是;
设上书处,许天下士民上书;
设制度局。
大集群臣
诏定国是
设上书处
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设制度局
.内容:
项目 改革内容 影响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维新人士参政议政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传播西学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提高军队战斗力
触动了顽固
派的利益
触动了顽固
派的利益
触动了顽固
派的利益
——百日维新
3、高潮
新政推行,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强烈抵制反对。
1、依据内容,逐条分析变法的影响。
2、变法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同时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3、同洋务派相比,你认为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观点有什么明显不同?
合作探究:
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
顽固派势力
康有为认为,日本能够强大起来,是因为它实行了君主立宪。中国要摆脱悲惨的命运,不能只在军事、经济和教育方面学习西方,必须像日本那样,在政治上也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
4、同洋务派相比,你认为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观点有什么明显不同?
他们除了在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向西方学习外,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5、维新变法运动的措施是否全面体现了维新派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没有,它没有涉及设议院的主张。没能触动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很不彻底的。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六君子
失败,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
4、结局:
杨锐
刘光第
林旭
谭嗣同
杨深秀
康广仁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等6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杀害,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都被废止。维新变法宣告失败。
戊戌六君子
政变发生时,有人劝维新人士谭嗣同出走日本。谭嗣同拒绝了,他表示:“各国变法都是要流血的,如今中国变法还没有听说流血的,这是中国不昌盛的原因。就让我来当这流血第一人吧!”被捕后,他在狱中写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前,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同他一起惨遭杀害的还有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和康广仁,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
康、梁避往国外,谭嗣同本来也有机会出逃,但他甘愿为变法而死,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为什么?
康、梁:保存力量,以再图维新大业,挽救民族危机
谭:为维新事业的成功牺牲,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维新事业的赤胆忠心,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国民变法救国
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牺牲精神;
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两年后,也就是1900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了一篇传世杂文《少年中国说》。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②袁世凯的出卖
③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④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采取自上而下的改良手段,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②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③触犯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并且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性质:
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近代中国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意义?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2、意义:
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维新变法的失败给我们哪些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
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守旧势力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建强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维新变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