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武则天
1 .骆宾王作为少年成名的大诗人,之所以写讨伐武则天的文章,是因为
A.武则天没有重用自己
B.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C.武则天是一个女皇帝
D.武则天改国号为周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武则天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所以骆宾王写了讨伐武则天的文章,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以下关于武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武则天建立了唐朝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C.武则天通过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D.武则天是唐太宗的皇后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大力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所以B符合题意,AC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以武则天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 .武则天死后,为自己留下“无字碑”,功过任人评说。当代不少史学家对武则天做出正面评价,他们的依据主要是
A.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武则天使唐朝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C.武则天是聪明美丽、心地善良的女子 D.武则天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深受宠爱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正确答案为B。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骆宾王曾经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并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
A.骆宾王很有文采 B.武则天爱惜人才
C.宰相能力有限 D.武则天不得民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骆宾王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却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武则天欣赏骆宾王的文采,爱惜人才,结合所学知识,武则天在位期间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如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的姚崇等,B项符合题意;AC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故选B。
5 .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以下关于武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武则天建立了唐朝 B.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武则天通过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D.武则天是唐太宗的皇后
【答案】B
【解析】
【详解】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6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据此推断唐朝三位重要皇帝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唐玄宗、武则天、唐太宗
B.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C.武则天、唐玄宗、唐太宗
D.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统治者。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7 .武则天非常爱惜人才。唐代大诗人骆宾王写了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文章,武则天看了之后不但不生气,反而为没有重用骆宾王而感到惋惜。武则天选拔的很多人才,被后来的唐玄宗重用,其中包括
A.杜如晦
B.房玄龄
C.白居易
D.宋璟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助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武则天选拔的很多人才,被后来的唐玄宗重用的是宋璟,D项符合题意;AB项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C项是唐玄宗之后的诗人。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哪一个皇帝在位期间:( )
A.唐太宗唐玄宗 B.唐玄宗武则天
C.唐太宗武则天 D.武则天唐玄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的认识,唐太宗时期,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 玄宗统治时期,任用姚崇为相,唐玄宗尤其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人们称开元盛世。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9 .武则天即位称帝时,将国号由“唐”改为“周”,这表明改朝换代的工作完成。然而人们还是认为她是唐朝皇帝,这主要是因为
A.武则天改国号不得人心 B.武则天统治的时间很短
C.人们十分怀念唐朝 D.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制定的政策和措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即位称帝后,继续推行唐太宗制定的政策和措施,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这是认为她是唐朝皇帝的主要原因,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 .武则天爱惜人才。有位人才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里提到的“人才”是指:
A.李白 B.白居易 C.柳公权 D.骆宾王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骆宾王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并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D符合题意;ABC项与“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无关,排除。故选择D。
11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郭沫若评价武则天时说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自己在死后留下无字碑,“千秋功过,任人评说”。武则天在历史上有很大争议,那么,史学家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执政时期任用酷吏,滥杀无辜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注重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并且依据材料郭沫若评价武则天时说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可知B符合题意;A与材料不符;C不是史学家肯定她的主要原因;D不是史学家肯定她的原因,故本题选B。
12 .小茗同学正观看下图所示的电视剧,在剧中他不会看到
A.武则天废掉两个做皇帝的儿子 B.武则天登基称帝,国号为周
C.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D.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历史人物是武则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所以C不可能在武则天在位时期出现,所以C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是武则天在位时期发生的事情,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只要找出不是武则天在位时期发生的史实即可。
13 .《旧唐书》称:武则天 “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因为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D.创立殿试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注重减轻农民负担,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明显增长,国力不断增强,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故“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4 .《旧唐书》称: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创立了殿试制度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不拘一格用人才
D.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对人民来说”,她采取了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故D符合题意。创立了殿试制度、不拘一格用人才,都是政治清明的表现,故AC不符合题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是从人民角度来说的,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 .武则天曾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重用人才 B.重视农业 C.善于纳谏 D.提倡节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能力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表达了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武则天作为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重视农业生产,选拨贤才。故答案为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16 .武则天的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以下各项与武则天有关的是
A.创立科举制度 B.虚心纳谏,居安思危
C.创立殿试制度 D.改革军事、财政、漕运等制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创立科举制度是隋文帝的措施;虚心纳谏,居安思危是唐太宗的做法;改革军事、财政、漕运等制度是隋文帝时期的,所以选C,武则天开创了武举和殿试。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开元盛世”
17 .毛泽东评论武则天:“武则天确实是一位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武则天的“治国之才”表现在
A.发展农业生产,选拨人才 B.镇压农民起义,建立唐朝
C.开通运河 D.励精图治,任用酷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武则天在位时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选拨人才,使唐朝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所以答案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两块墓碑:一块是歌颂唐高宗李治文治武功的“述圣碑”,由武则天亲笔撰写;另一块是武则天为自己立的“无字碑”,高7.53米,重98.9吨。在巨大壮观的墓碑上,没有女皇的生平事迹及丰功伟绩,这同女皇为唐高宗李治所立的“述圣碑”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何女皇的墓碑无字呢 据说,这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绩太大,难以用文字表述,所以,此碑无文胜有文。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当皇帝,生前就有争议,死后难免留下骂名,千秋功罪,还是由后人评说吧。
(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较大争议的人物。有史学家认为她残暴;也有史学家评价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理由。
(2)“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武则天的无字碑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请你用所学的知识为武则天写一篇碑文。(现代文即可)
【答案】(1)我认为武则天是一位治国之才。因为她当政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其他观点符合史实,言之有理也可)
(2)唐朝武后,多谋善断,自立为皇,建号为周,唯一女皇,史册独藏。发展科举,选拔人才,减轻负担,促进生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武则天是一位治国之才。因为她当政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武则天是第一位女皇帝,她多谋善断,自立为皇,建号为周,在历史上开启了辉煌的一页,另外她注重发展科举,选拔人才,减轻负担,促进生产,推动了社会进步,开启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局面。
19 .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孙无忌指责武则天不是天下“令族(世家大族)”,骆宾王斥武则天“地实寒微”。
——白寿彝《中国通史》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资治通鉴》
(1)你如何认识材料一中长孙无忌、骆宾王与司马光对武则天作出的不同评价?
材料二 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主要是批判和责难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社会各界积极肯定武则天。
——摘编自罗元贞《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在20世纪20年代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
材料三 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通观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
——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
【答案】(1)由于武则天的举措冲击了传统门第观念,打击了反对派和门阀势力,所以遭到长孙无忌、骆宾王的指责,此二人的评价立足于门第观念和本阶层的利益;司马光主要评价了武则天的用人措施,既指出她为巩固统治地位而笼络人才,又肯定了其做法有利于选拔杰出人才。
(2)原因:20世纪20年代,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民主科学精神,解放妇女权利,男女平等。
(3)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党和政府提倡“双百方针”,主张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推动了学术讨论和研究的进步;“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想泛滥和“四人帮”对文化思想的控制,导致文学艺术上出现“一潭死水”,甚至歪曲历史史实,严重阻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领域进行拨乱反正,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路线,使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春天。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长孙无忌指责武则天不是天下‘令族(世家大族)’,骆宾王斥武则天‘地实寒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武则天的举措冲击了传统门第观念,打击了反对派和门阀势力,所以遭到长孙无忌、骆宾王的指责,此二人的评价立足于门第观念和本阶层的利益;依据材料一的“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光主要评价了武则天的用人措施,既指出她为巩固统治地位而笼络人才,又肯定了其做法有利于选拔杰出人才。
(2)根据材料二的“到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社会各界积极肯定武则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在20世纪20年代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是:20世纪20年代,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民主科学精神,解放妇女权利,男女平等。
(3)根据材料三的“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是: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党和政府提倡“双百方针”,主张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推动了学术讨论和研究的进步;根据材料三的“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想泛滥和“四人帮”对文化思想的控制,导致文学艺术上出现“一潭死水”,甚至歪曲历史史实,严重阻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根据材料三的“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是: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领域进行拨乱反正,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路线,使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春天。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2分)
材料一:毛泽东说:“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仅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人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材料二:武则天重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从临朝称帝开始,武则天先后重用酷吏27人,以严刑峻法排除异己。
材料三: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却没有为自己立碑(下图为武则天的“无字碑”)。其说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深重,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毛泽东对武则天评价很高的原因是什么?
(2)对于武则天的“无字碑”,材料三列举了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有道理,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1)武则天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第三种。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一分为二。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它不仅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高度评价武则天的原因是她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贞观遗风”。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武则天的“无字碑”,我同意第三种观点。武则天虽然重用酷吏、实行恐怖政治,以严刑峻法排除异己,但是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一分为二原则,不能片面看待人物,也不能凭借自己的看法夸大和缩小人物的功过。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