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明成祖
1 .明成祖修建北京城的目的是( )。
A.明成祖起兵称帝前居住在此 B.为了抵御清军入关
C.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 D.为了显示帝国力量的壮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ABD三项均不是明朝迁都并营建北京城的目的,符合题意的是C。故选C。
2 .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设立内阁和军机处的皇帝分别是()
A.明太祖和雍正帝 B.明成祖和康熙帝
C.明成祖和雍正帝 D.明太祖和康熙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内阁的设立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明朝时期明成祖设内阁,清朝雍正帝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直接受控于皇帝,是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是清朝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这样,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从而加强了皇权。故选C。
3 .以下史实跟明成祖无关的是
A.迁都北京 B.设锦衣卫 C.设东厂 D.八股取士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与明成祖无关,B符合题意;迁都北京是明成祖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采取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东厂是明成祖设立的特务机构,C不符合题意;八股取士是明朝选拔官吏的制度,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仁宗 D.明宪宗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共七次下西洋明成祖时期,派遣郑和下西洋,故B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
5 .最早营建紫禁城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皇宫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第一子目明清皇宫中的内容:“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新的北京城。”可知,最早营建紫禁城的皇帝是明成祖,故选D。
考点:明清皇宫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皇宫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皇宫的概况和价值。
6 .明成祖登上皇位是通过( )
A.玄武门之变 B.靖难之役
C.辛酉政变 D.靖康之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明朝的相关史实。1398年,明太祖死,长孙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时诸王势焰,建文帝实行削藩。1399年,燕王朱棣援引《皇明祖训》,以《清君侧》为名,誓师北平,取名“靖难军”,夺取了河北大部。双方的军队相互征伐长达4年之久,史称“靖难之役”。通过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取了帝位,是为明成祖。选择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7 .为进一步强化军权,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明熹宗
【答案】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明成祖继位后,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他还进一步强化君权,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C项符合题意;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锦衣卫,A项不合题意;建文帝是主要的措施是实行削藩。B项不合题意;明熹宗是宦官魏忠贤控制厂卫特务机构,宦官专权。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8 .明成祖时期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锦衣卫 B.西厂 C.东厂 D.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东厂。东厂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特务机构,故选C。
9 .为监视官民,明成祖成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它是
A.“三司” B.西厂 C.东厂 D.锦衣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选项C符合题意;取消行省,设立“三司”是朱元璋;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 .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北京煤山的歪脖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崇祯帝
D.努尔哈赤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崇祯帝于煤山自缢身亡,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明太祖是明朝建立者;选项B明成祖时期明朝国力强盛;选项D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所以选项ABD 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1 .下列史实与明成祖朱棣无关的是
A.设立军机处
B.设立东厂
C.迁都北京
D.派郑和下西洋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是雍正设立的,东厂是明成祖设立的特务机构,迁都北京是明成祖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采取的措施,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派遣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解决本题的同时需要注意归纳总结历代君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2 .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废除丞相 B.分封藩王 C.撤销中书省 D.设立东厂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巩固统治,明太祖分封子孙为藩王。此后,伴随着藩王势力的膨胀,他们对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建文帝和明成祖先后采取了削藩政策。B符合题意,ACD项都是明太祖或明成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 .北京城是明成祖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的。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解析】
【分析】
【详解】
明朝时期,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判断为正确。
14 .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朱元璋设置了锦衣卫,明成祖设立的西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
改
【答案】西厂改东厂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朱元璋设置了锦衣卫,明成祖设立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故此题表述错误。
15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______;明成祖把都城从__________迁到北京。
【答案】洛阳 南京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并于1421年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16 .明成祖在位期间,郑和前后其次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答案】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405年-1433年,明成祖在位期间,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故填:(1)非洲东海岸、(2)红海沿岸。
17 ._______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_____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答案】靖难 朱棣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靖难之役的相关知识点。题文要求回答明成祖的名字和他为登上帝位而发动的事件名称。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年,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并取得胜利,此后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据此根据题意即可回答:靖难;朱棣。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18 .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明成祖成立__________,监视并镇压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答案】锦衣卫 东厂
【解析】
【详解】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地方上取消了行中书省,设立了“三司”。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直接对皇帝负责。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后来明成祖又成立同类机构叫东厂,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19 .
对外交往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也有过与世隔绝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
材料二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明成祖对外交往的壮举,“东方的航海家……从不成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材料三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明朝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体现了当时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成祖时期对外交往壮举的特点?
(3)据材料三所反映的乾隆皇帝思想,为此清朝采用什么外交政策?实行这种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4)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综合上述材料,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答案】(1)郑和下西洋。对外开放。
(2)和平交往。
(3)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4)对外开放能促进发展与繁荣。而闭关锁国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明朝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依据材料信息“东方的航海家……从不成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可知,明成祖时期对外交往壮举的特点和平交往。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乾隆皇帝天朝大国的思想,为此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4)开放性题目,对外开放能促进发展与繁荣。而闭关锁国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20 .明清时期君权得到空前加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明太祖为监视官吏、镇压人民,设立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明成祖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它的设置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明朝皇权空前加强,其中锦衣卫和东厂成为皇帝监视官民的工具,这两种机构合称为什么制度?
(2)明朝为巩固统治,在中央和地方相继采取措施加强皇权,请至少写出其中的2点。
【答案】(1)厂卫制度
(2)在中央废除丞相,设置内阁;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置三司。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为了镇压人民和监视官吏,明太祖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了东厂,即厂卫制度。
(2)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在中央废丞相,设内阁,加强皇权;在地方设置三司,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点睛】
本题考查明朝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明朝在厂卫制度监察百官,中央废丞相,设内阁,加强皇权;在地方设置三司,削弱地方权力。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