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苏轼
1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高峰,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四大高峰”的代表人物依次是( )
A.李白关汉卿苏轼曹雪芹 B.苏轼曹雪芹李白关汉卿
C.苏轼李白曹雪芹关汉卿 D.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李白、杜甫是盛唐时期的杰出的诗人,代表了唐诗发展的端峰;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关汉卿、马致远是元曲的代表;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 .“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是谁的诗句?他继承了谁的风格?( )
A.李白 杜甫 B.苏轼 辛弃疾
C.辛弃疾 苏轼 D.辛弃疾 李清照
【答案】C
【解析】由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因此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如李清照、辛弃疾等词人都表达了痛斥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是辛弃疾的词。辛弃疾是继承并发扬了北宋词人苏轼的豪放风格。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3 .苏轼这样赞扬唐朝的一位大书法家:“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称赞的这位书法家是 ( )
A.柳公权 B.颜真卿
C.赵孟頫 D.董其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属识记层面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书法史上的颜公指颜真卿,他是唐朝大书法家。他对楷书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他的楷书风格可以说对后世影响最深。其代表作品有楷书《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行书《祭侄文稿》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于( )
A.苏轼《水调歌头》 B.苏轼《中秋月》
C.王建《十五夜望月》 D.辛弃疾《太常引》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于北宋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5 .下列文化名人根据其成就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A.苏轼、关汉卿、白朴
B.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
C.李清照、苏轼、马致远
D.辛弃疾、王实甫、关汉卿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白朴、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法是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因此属于同一领域的是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他们都属于元曲四大作家,故选B。
6 .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风豪迈而飘逸。下列词作家与苏轼词风相似的是
A.李清照 B.辛弃疾 C.关汉卿 D.马致远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因此与苏轼词风相似的是辛弃疾。选项B符合题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A排除;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C排除;元朝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D排除。故选B。
7 .苏轼评论王安石变法:“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 D.农田水利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
募役法是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包括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从“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可知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募役法,故A符合题意;方田均税法是指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田赋制度的措施,排除B;保甲法规定,乡村住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排除C;农田水利法是北宋鼓励农民兴修水利、耕种土地的措施,排除D。故选A。
8 .宋代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之高。下列哪一作品是苏轼的 ( )
A.《声声慢·寻寻觅觅》 B.《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霓裳羽衣舞》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词,A、B、D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辛弃疾、唐玄宗。故选C。
9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苏轼的词风是
A.清新婉约 B.通俗易懂 C.刚健豪放 D.沉郁悲壮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品读可知苏轼诗词气势豪迈、刚健豪放,苏轼是宋瓷豪放派的代表。C正确;清新婉约是婉约派风格,A错误;通俗易懂是白居易诗词特点。B错误;沉郁悲壮是杜甫诗歌的特点。D错误。综上故选C。
10 .苏轼是宋代杰出的词人,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下列选项中,属于苏轼词作的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属于苏轼词作,A项符合题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作品;“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属于辛弃疾的此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李清照的词作。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1 .苏轼生活时期是 ( )
A.南宋 B.北宋 C.两宋之交 D.元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轼(1037-1101)世称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2 .北宋最著名的词人是 ( )
A.李清照 B.陆游 C.辛弃疾 D.苏轼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察北宋词人苏轼。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北宋”,对选项进行排除。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词风委婉。辛弃疾是南宋词人,风格豪放。陆游是南宋诗人。 A. B. 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考点:宋词
点评:本题较易,考察了宋词代表人及朝代,侧重于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本题还可从苏轼的风格去考察。
13 .不属于宋代词人的是
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清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不属于宋代词人,B正确;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著名的女词人,ACD排除。故选B。
14 .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①苏轼
②李清照
③辛弃疾
④陆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意境悠远的宋词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第二子目意境悠远的宋词中的内容:“北宋的苏轼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的词豪迈奔放。”“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可知,①苏轼、③辛弃疾属豪放派词人,故选B。②李清照是婉约词派代表。④陆游兼有豪放与婉约之风。
考点:意境悠远的宋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意境悠远的宋词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宋词的成就。
15 .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南宋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 )
【答案】正确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南宋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参加过抗金斗争,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代表作有《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等。本题表述正确。
16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宋代书法家 ,人称“宋四家”( )
【答案】( √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四家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故本题说法正确。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17 .宋代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因此错误。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
材料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
(1)材料一中苏轼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
(2)关汉卿是哪朝人?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诗句分别描写了宋代的哪些节日?
【答案】(1)北宋;《念奴娇》。
(2)元朝;《窦娥冤》。
(3)元宵节;中秋节。
【解析】
【详解】
(1)材料一中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他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念奴娇》。
(2)关汉卿是元朝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品是《窦娥冤》,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
(3)材料三中的诗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描写了宋代的元宵节,元夜即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描写了宋代的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佳节,这一天人们对着天空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
1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请回答:
(1)颜公指谁?与他同时代的书法家还有哪位?宋四家,除了苏轼和黄庭坚还有哪两位?
材料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请回答:
(2)《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谁?他的作品被称颂为什么?
材料三:2006年胡锦涛在中国文联及作协代表大会上说:“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著称于世……从我国秦汉以前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请回答下列有关文学的问题。
(3)苏轼的代表作是什么?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及其代表作是什么?
【答案】(1)颜真卿,柳公权,米芾,蔡襄。
(2)张择端,赵孟頫,神品
(3)《念奴娇.赤壁怀古》,关汉卿,窦娥冤。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的书法各有新意,人称“宋四家”。由此可知,颜公指颜真卿;与他同时代的书法家还有柳公权;宋四家,除了苏轼和黄庭坚还有米芾,蔡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画面上的人物、街市、村野、车船等等安排得错落有致,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不传神富有情趣,当时人称送他的画属于“神品”。由此可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作品;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作品被称颂为“神品”。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苏轼开创一代词风,他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为《窦娥冤》。
2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 这首词涉及到了哪一历史时期哪一场战争 (4分)
(2) 这场战争发生在谁与谁之间?(2分)
(3) 这场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答案】(1)三国时期。赤壁之战。
(2)孙刘联军与曹操。
(3)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根据这首词中“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可以判断,这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北方。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与孙刘联军进行了赤壁之战。
(2)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交战的双方。官渡之战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北方。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与孙刘联军进行了赤壁之战。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占领湖北、湖南,并西进占领四川。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产生的影响。官渡之战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北方。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与孙刘联军进行了赤壁之战。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占领湖北、湖南,并西进占领四川。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