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文学家——李清照(中国)-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 文学家——李清照(中国)-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19:3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学家——李清照
1 .在宋代的文学史上,有两位人称“济南二安”。他们都生活在两宋之交。一位是女词人,所作的词风格婉约,另一男词人所作的词风格豪放。他们是(  )
A.苏轼、李清照 B.李清照、辛弃疾
C.李清照、关汉卿 D.米芾、李清照
【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人称‘济南二安’,女词人词风格婉约;男词人所作的词风格豪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两宋之交 “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因为辛弃疾,性别男,字幼安,济南人,词风格豪放;李清照,性别女,号易安居士,济南人,词风格婉约;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 .山东是“孔孟之乡”,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两宋之交,有两位山东同乡,是当时著名的词人,人称他们是“济南二安”。一位是女词人,所作的词风格婉约,另一男词人所作的词风格豪放。他们(  )
A.苏轼、李清照 B.李清照、辛弃疾
C.米芾、李清照 D.李清照、关汉卿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两宋时期被称为“济南二安”的是李清照、辛弃疾,B选项符合题意。苏轼为四川人,A选项不符合题意。米芾是北宋著名书画家,C选项不符合题意。关汉卿是元代戏曲作家,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3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判断这是哪位词人,哪个时期的作品(  )
A.苏轼前期 B.辛弃疾后期 C.李清照前期 D.李清照后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判断,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清照是我国宋朝婉约派女词人的杰出代表。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描写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的情景。这种清新自然且栩栩如生的描写出自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 .两宋时期杰出的词人有( )
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李清照
④李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①②③正确,选项B符合题意;④李白是唐朝时期的诗人,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 .宋朝著名女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苏洵
D.苏澈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男词人,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两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
A.陶渊明 B.王昭君 C.李清照 D.辛弃疾
【答案】C
【解析】
【详解】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在文学上主要是词的繁荣。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以清新著称,感情真挚。A是东晋的历史人物,B是西汉的历史人物,D是南宋的词人。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A.苏轼 B.岳飞 C.李清照 D.文天祥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南宋末年大臣文天祥坚持抗元,被俘后宁死不屈,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其中著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的民族气节,故D正确;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诗人,A排除;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B排除;李清照是两宋之交的女词人,C排除。故选D。
8 .下列属于两宋之交婉约词风的是
A.苏轼
B.辛弃疾
C.李清照
D.白居易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豪放派词人;选项B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选项D白居易是唐朝诗人,选项AB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9 .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指的是( )
A.李清照 B.苏轼 C.白居易 D.王实甫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故选项A符合题意;苏轼的词属于豪迈风格,B不符合题意;白居易是唐朝诗人,C不符合题意;王实甫是元代剧作家,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0 .李清照在文学批评文章《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强调词应合于音律,高雅,讲究情致,如柔情离怀之类。以这样的标准衡量,下列词中李清照创作的作品应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李清照是两宋之交的婉约派词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其作品,故C符合题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A不合题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作品,故B不合题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元代马致远的作品,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 .李清照在文学批评文章《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强调词应合于音律,高雅,讲究情致,如柔情离怀之类。以这样的标准衡量,下列词中李清照创作的作品应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AB项是苏轼的作品;D项是辛弃疾的作品。故选C。
12 .宋词盛行,著名的“婉约派”杰出的女词人是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婉约派”女词人,她的词风格委婉、细腻、清秀。故D符合题意;苏轼、辛弃疾、陆游与题干信息“女词人”不符,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 .北宋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
A.李清照
B.辛弃疾
C.苏轼
D.陆游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他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C项符合题意;李清照是宋朝时期的婉约派的词人,她的词清新自然,虽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不是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A项不符合题意;辛弃疾是宋朝时期的豪放派的词人,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但不是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B项不符合题意;陆游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不是词人,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4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故本题说法正确。
15 .宋代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因此错误。
16 .请为下列各项内容找到匹配的搭配。并用直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苏轼 《清明上河图》 豪迈奔放的词风
李清照 《念奴娇.赤壁怀古》 清新淡雅,风格委婉
辛弃疾 《如梦令》 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
关汉卿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揭露社会的腐朽黑暗
张择端 《窦娥冤》 征战沙场,报效国家
【答案】苏轼《念奴娇.请壁怀古》豪迈奔放的词风;李清照《如梦令》清新淡雅,风格委婉;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征战沙场、报效园家;关汉卿《窦娥冤》揭露社会的腐朽黑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清照是宋代时期的女词人,她的代表作品是《如梦令》,她的作品清新淡雅,风格委婉;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将领,他的词反映了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情怀;关汉卿是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其代表作品是《窦娥冤》,揭露社会的腐朽黑暗;张择端是北宋时期的画家,他的代表作品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
17 .历史名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是一本纵论古今的历史书,作者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选出了100位最有影响的名人,他们中有政治家、发明家、探险家、宗教领袖,还有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
(1)将部分入选该书的名人①孔子 ②沈括 ③蔡伦 ④成吉思汗 ⑤张骞 ⑥李清照 ⑦霍去病,按表格事例填入空格中。(填序号)
(2)再例举一位你认为可以位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排行榜的名人,并简述理由。
【答案】(1)
身份 人名
思想家 ①
军事家 ④ ⑦
发明家 ③
探险家 ⑤
科学家 ②
(2)从主要贡献及历史作用的角度,梳理所举名人的相关史实;结合该历史人物所处时代、身份及社会地位,进一步勾勒其人生轨迹的变化,凸显其精神风貌和深刻的历史影响。(史论结合,逻辑合理,文字通顺,条理清晰)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②沈括是北宋科学家;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政权; ⑤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⑥李清照是宋朝词人; ⑦霍去病北击匈奴,因此填写思想家①;军事家④⑦;发明家③;探险家⑤;科学家②。
(2)(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秦始皇,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但是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残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8 .
请分别依据各自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唐诗最负盛名。
材料二: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它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宋词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人的宋词名气最大。
材料三: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1)请列举“诗仙”和“诗圣”所著唐诗中的名篇或名句各一例
(2)请列举苏轼、李清照的宋词名篇或名句各一例
(3)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是谁 请写出他的传世悲剧代表作的名称是什么
【答案】(1)“诗仙”李白的名篇或名句:如《望庐山瀑布》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诗圣”杜甫名篇或名句:如《春望》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苏轼的名篇或名句: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李清照的名篇或名句:如“昨夜雨疏风骤,浓醉不消残酒”等;
(3)关汉卿;《窦娥冤》。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诗仙”李白的名篇:如《望庐山瀑布》等;名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唐代“诗圣”杜甫名篇:如《春望》等;名句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词人苏轼的名篇: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李清照的名句:如“昨夜雨疏风骤,浓醉不消残酒”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汉卿是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19 .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开元十三年)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唐·杜佑《通典》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开元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节日习俗是社会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为节日注入了新的内容。今天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并且成为当时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主题。请在下表相应位置填上对应的节日。
诗词 传统节日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 ——(宋)辛弃疾 ①
三宫催解粽,妆罢未天明。 ——(宋)李清照 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 ③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 ④

材料二
图一《前门街市图》(局部)图二清代《茶园演剧图》
(3)图一与图二分别反映了清代什么社会现象?两种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1)农业发展(粮食价格便宜);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社会稳定等。(任答一,语意相同亦可给分)
(2)①中秋节②端午节③春节④元宵节
(3)商业(城市)的繁荣;戏剧的兴盛。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为戏剧发展提供了条件(或推动了戏剧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开元十三年)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知,唐朝开元时期,农业发展(粮食价格便宜),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社会稳定等。
(2)①据“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中秋节赏月;②据“三宫催解粽,妆罢未天明”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端午节吃粽子;③据“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春节放爆竹;④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元宵节繁华热闹。
(3)观察材料二图片可知,图一《前门街市图》反映了清代商业(城市)的繁荣;图二清代《茶园演剧图》反映了清代戏剧的兴盛。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为戏剧发展提供了条件(或推动了戏剧的发展)。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项羽年少时曾见秦始皇巡视会稽(古地名),见其阵势威武,而周围的老百姓都很敬畏,于是说:彼可取而代之(意思说秦始皇也可以被取代)。他叔叔项梁大惊,掩住他的口说:不能乱说,这是要诛灭全族的。
材料二 项羽年少时,读书不成;学剑,又不成。他叔叔项梁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能记记人的名姓而已,学剑只能抵挡一个人,我要学习打败千军万马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项羽很高兴,但依然是会一点点就不肯再学了。
材料三 后来项羽和刘邦争天下,被汉军围在垓下,自度不能脱身,怜然作诗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后杀出重围至乌江却又不肯一个人过江东,于是自刎而亡。
材料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
(1)读完上面的历史故事,你觉得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2)诗歌最能描写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历史材料三中项羽吟唱的诗歌,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和内心世界?
(3)材料四是后人对项羽的一个评价,这首诗歌颂了项羽什么品质?
(4)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关于项羽的历史故事。
【答案】(1)项羽是一个有豪气而又勇武,少智粗犷但不乏人性的历史人物,可谓个性鲜明。(根据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2)英雄末路,心境悲伤,对失败充满了不甘。
(3)英雄豪迈,宁死不屈,浩气长存。
(4)巨鹿之战时破釜沉舟。
【解析】(1)根据四则材料的内容。可以概括出项羽是一个有豪气而又勇武,少智粗犷但不乏人性的历史人物,可谓个性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材料三种项羽的诗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可以体会到项羽英雄末路,心境悲伤,对失败充满了不甘的心境。
(3)根据材料四中的诗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以概括出后人心中的项羽是充满了英雄豪迈,宁死不屈,浩气长存人物。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项羽有关的故事有巨鹿之战时破釜沉舟。巨鹿之战中项羽担任了援赵大军的主帅,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将士们都愣了,项羽说:“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至于吃饭嘛,让我们到章邯军营中取锅做饭吧!”大军渡过了漳河,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就谁也活不成了。
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同秦军展开了9次激烈的战斗,渡河的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如下山猛虎,个个都奋勇拼杀。沙场之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楚军将士越斗越猛,直杀得山摇地动,血流成河。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被打得走投无路,放火自焚而死,章邯带着残兵败将急忙后退。那些旧贵族派来的援军,看到项羽大获全胜,又是佩服,又是害怕。从此项羽就做了上将军,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