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1 .下面关于屈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
②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③每年端午,我们吃粽子、划龙船,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④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①符合题意;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②符合题意;每年端午,我们吃粽子、划龙船,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③符合题意;④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2 .时临仲夏,岁至端午。历史的车轮碾过2200余年,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成为每逢此时华夏儿女的一种民族自觉。习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屈原,赞叹其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并几度引用屈原诗歌中的名句来阐述思想,寄情言志。下面关于屈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
②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③每年端午,我们吃粽子、划龙船,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④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因为楚国亡国,屈原愤而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端午都吃粽子、划龙船,世界和平理事会还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所以答案选择D。
3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余读《离骚》、《天问》…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作者的意思是( )
A.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
B.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和追求
C.为屈原遗作中爱国志向所感叹
D.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这句话说明了司马迁在读屈原的诗作之后,被屈原的爱国志向所感叹。故答案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4 .下列文艺作品,在抗战期间召唤爱国主义,振奋抗战精神的一组是( )
A.《义勇军进行曲》《孔乙己》《屈原》 B.《黄河大合唱》《愚公移山》《屈原》
C.《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孔乙己》 D.《孔乙己》《屈原》《黄河大合唱》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抗战期间”的文艺作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抗战革命歌曲,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创作于1935年;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批判的是封建制度;20世纪40年代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借屈原之口表达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愤怒;《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创作,以气势雄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抗战的怒吼;《愚公移山》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故正确答案为B。
5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各地都要举行纪念屈原的活动,其中某地拟定举办一次屈原诗歌朗诵比赛,你可能在活动中听到下列哪一作品的朗诵
A.《诗经》 B.《论语》 C.《离骚》 D.《孙子兵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屈原的史实。根据所学,屈原的的代表作是《离骚》,故选C,A项是西周时期的B是春秋时期的D战国时期的。
6 .就论证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屈原自沉于汨罗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
A.史书的记载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文学常识的考查,在研究分析历史事件是第一手资料最有说服力,即原始的资料,所以A项正确,BCD项带有主观色彩,不能够最好的说明。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7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下列属于屈原的诗歌是
A.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D.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屈原。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有《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国占领,屈原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楚国人民用种种方式追思自己的诗人,端午节就成为纪念屈原的民间传统节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代表作里的名言,故选择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8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端午节放假1天。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 )
A.《诗经》 B.《论语》 C.《离骚》 D.《道德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我国人民为纪念他,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离骚》,C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9 .屈原的诗歌广为后人传诵,同学们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屈原”,说的台词应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的《离骚》。选项B符合题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与陈胜吴广起义相关,A排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孔子相关,C排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孔子相关,D排除。故选B。
10 .下图人物是( )
A.屈原 B.李冰 C.扁鹊 D.韩非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屈原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忧国忧民,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屈原因悲愤投汨罗江自杀。为了纪念他,在他投汨罗江的5月5日,人们都要包粽子、划龙舟纪念他,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11 . 著有《离骚》的世界文化名人是:
A.屈原
B.扁鹊
C.老子
D.蔡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屈原的相关内容,由题目中的关键词“《离骚》,世界文化名人”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容易判断出此人是屈原。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2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观察下边战国形势图,屈原的故乡楚国位于下列数字代码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首都“郢”可知,④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楚国,结合题干“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3 .下列关于湖南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 )
A.屈原是湖湘文化的开启者,他的著名作品有《离骚》和《吊屈原赋》
B.明朝著名诗人李东阳,是茶陵诗派的创始人
C.周敦颐认为“诚”是人道德的最高境界,他创立了湖湘学派
D.醴陵瓷是世界名瓷之一,创始于唐代
【答案】B
【解析】A项《吊屈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作品,不是屈原的作品;B项明朝著名诗人李东阳,是茶陵诗派的创始人,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表述正确;C项创立湖湘学派理论体系建构的是张栻,不是周敦颐;D项醴陵瓷是世界名瓷之一,创始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不是唐代;故选B。
14 .下列与端年节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屈原 B.岳飞 C.姜子牙 D.周公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屈原的爱国情结,为了纪念其而流传有端午节,属于历史文化常识的考查。
15 .古时的湖南因交通不便而成为朝廷贬谪和流放不同政见的贵族和大臣的地方,许多文人政客集聚湖南,客观上推动了湖湘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其中开启湖湘文化忧国忧民、不懈探索精神源头的是( )
A.屈原 贾谊 B.屈原 柳宗元 C.贾谊 刘禹锡 D.胡安国 胡宏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屈原是战国时期的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他的作品大多写作或完成于洞庭湖地区,对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的精神,融会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贾谊被贬谪长沙,著《吊屈原赋》《鹏鸟赋》其作品表现了他愤世嫉俗、志洁行廉的高尚品格、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故选A项;柳宗元与开启湖湘文化无关,故排除B项;刘禹锡唐代诗人,有“诗豪”之称,与开启湖湘文化无关,故排除C项;胡安国与胡宏为父子关系,南宋理学家、教育家,与开启湖湘文化无关,故排除D项。
16 .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规定,每年端午节放假一天,这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人民的怀念和崇敬屈原,主要是因为他
A.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B.写成抒情长诗《离骚》
C.是楚国一个王室高官
D.具有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一位优秀的政治家,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
考点:屈原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重要节日的来历。
17 .我国今天的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是为了纪念( )
A.孔子 B.老子 C.屈原 D.扁鹊
【答案】C
【解析】题目的关键词是划龙舟、吃粽子,这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故选C。
试题分析:
考点:屈原。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据说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难度不大。
18 .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屈原和贾谊。( )
【答案】正确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湖湘文化特征:忧国忧民、创新图强、求真务实。战国时期的屈原和西汉的贾谊先后流寓湖南。他们写出了大量作品反映出忧国忧民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开启了湖湘文化的源头。故此题表述正确。
19 .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生活在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被称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本题正确。
20 .战国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
【答案】《离骚》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屈原创作出很多优秀诗篇,代表作《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尝试,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本题填:《离骚》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