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文学家 杜甫 (中国)-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 文学家 杜甫 (中国)-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19:3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杜甫
1 .下列杜甫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B.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杜甫)
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杜甫作诗描述这一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 .李白与杜甫两位诗人的作品风格、特点迥然不同,主要原因是( )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身高贵,杜甫出身贫困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稍逊李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白与杜甫两位诗人的作品风格、特点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唐朝诗人李白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河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复杂、动荡的历史,被称为“诗史”。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所以他们的诗风不同,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辉煌的隋唐文化
3 .鲁迅先生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自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鲁迅对杜甫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评价,主要是因为
A.杜甫的诗飘逸酒脱,充满了想象力
B.杜甫的诗歌主要抒发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C.杜甫被称为“诗仙”,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诗仙”李白有关,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
4 .“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李白、杜甫的相关知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李白的诗歌清新飘逸;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所以杜甫的诗更多的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年代,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5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是夸奖谁的诗歌
A.李冰、杜甫 B.李白杜甫 C.柳宗元杜甫 D.李白白居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李杜文章在”,可知材料主要夸奖的是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故B正确;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主持修建了成都地区的都江堰,故排除A;柳宗元是晚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散文著称,故排除C;白居易是晚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故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B。
6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被人们称为“诗仙”、“诗圣”的唐朝诗人分别是( )
A.杜甫、李白 B.李白、白居易
C.白居易、杜甫 D.李白、杜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诗人李白、杜甫的相关史实。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诗人李白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河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 杜甫被称作“诗圣”,故D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隋朝·辉煌的隋唐文化
7 .杜甫的诗歌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以下关于杜甫的诗歌说法正确的是
A.杜甫是安史之乱的亲历者,其诗歌作品可作为信史
B.作品通俗易懂,贴近民生,开创了中国市民文学的先河
C.杜甫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作为史料应加以甄别
D.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诗歌是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诗史”也是如此,故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市民文学是指小唱、诸宫调、话本、杂剧、戏文、通俗小说,故B不符合题意。杜甫的诗歌是现实主义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最近,网友们把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杜甫忧国忧民的经典形象不断改造,让杜甫扮演了狙击手、送水工、吉他男等,让“诗圣”着实忙了一把。作为诗人,杜甫诗歌的特色是
A.想象丰富,激情奔放 B.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C.深沉顿挫,关注现实 D.奇险怪谲,注重推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诗人杜甫。杜甫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复杂、动荡的历史,被称为“诗史”,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9 .我国古代被称为“医圣”、“诗圣”的分别是指( )
A.扁鹊、李白 B.李时珍、杜甫
C.华佗、李白 D.张仲景、杜甫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唐朝时期的注明的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人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的“李杜”是指
A.李白、杜牧 B.李贺、杜甫
C.李白、杜甫 D.李商隐、杜牧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诗歌的史实,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无论题材、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诗歌所无法相比的。 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杜甫和李白,合称“李杜”。故选C。
考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璀璨的文学艺术
11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杜甫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B.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杜甫)
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杜甫《忆昔》中的两句诗,《忆昔》描写了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的局面,C项符合题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描写的是泰山的高大“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描写的是唐朝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描写的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诗人的美好愿望。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 .文学作品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李白的诗特点是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杜甫的诗特点是充满忧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如果他们这也是某种程度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那你认为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
A.他们的出身不同。因为李白出身于地主家庭,杜甫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
B.他们的性格不同。李白比较外向,杜甫比较内向
C.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李白生活在唐的繁盛时期,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他们的素质不同。李白文学素质较高,杜甫文学修养较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较低,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被称为“诗仙”。杜甫的诗歌气魄雄浑、沉郁悲怆,代表作有“三官吏”“三别”后人称他为“诗圣”。白居易的诗歌直白如画、通俗易懂,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等。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璀璨的文学艺术。
13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张旭、顾恺之、李白 D.张旭、顾恺之、杜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辉煌的隋唐文化的相关内容。“书圣”是指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画圣”是指唐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吴道子,他的画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诗圣”是指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因为他的诗语言精练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14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下列佳句中,由杜甫创作的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孤帆近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黄河落天走东湃,万里写入胸怀闻。”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名句,C项符合题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白居易的诗句,A项不符合题意;“孤帆近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李白的名句,B项不符合题意;“黄河落天走东湃,万里写入胸怀闻。”也是李白的诗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 .诗圣杜甫的诗反映了他生活时代历史的真实情况,因此被称为“诗史”,以下历史内容不能在杜甫诗中看到的是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故贞观之治不能在杜甫诗中看到,故A符合题意;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都可以在杜甫诗中看到,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6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与图一中诗篇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是
静夜思
A.杜甫;白居易
B.白居易;苏轼
C.杜甫;李清照
D.白居易;辛弃疾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杜甫、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A项符合题意;苏轼是北宋词人;李清照是两宋之交的词人;辛弃疾是南宋的词人。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7 .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请回答:
①杜甫诗中的“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年号?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什么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景象?
【答案】①唐玄宗的年号;②反映了唐开元年间经济繁荣,百姓富庶的社会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使国家进入全盛时期。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武则天之后,唐玄宗继位。从公元713年十二月到741年十二月,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年号成为“开元”。
(2)依据课本所学,诗句中“开元”为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经济社会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请回答:
(1)杜甫的两首诗反映的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惨状?
(2)为什么说这一事件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答案】(1)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 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两首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 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9 .李白被誉为________,杜甫被誉为________。
【答案】诗仙 诗圣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即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有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
20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
【答案】正确
【解析】
【分析】
【详解】
正确。杜甫本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许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他的诗作反映了历史真实情况,因此他的诗作被称“诗史”。因此题干陈述正确。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