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1 .墨子纪念馆坐落于山东省滕州市的龙泉广场,是世界唯一一座专门研究墨子文化、收集墨子资料、展示墨子研究成果的场馆。下列属于墨子思想的是( )
A.提倡节俭 B.实行“仁政” C.实行礼治 D.追求精神自由
【答案】A
【解析】
A项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故A符合题意;B项实行“仁政”是孟子的主张;C项实行礼治是荀子的主张;D项追求精神自由是庄子的主张;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是易混点,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思想,仔细思考选项中的主张,得出正确答案。
2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龙泉广场一侧的墨子纪念馆,是世界唯一座专门研究墨子文化、收集墨子资料、展示墨子研究成果的场馆。下列思想你会在墨子纪念馆中体会到的是
A.“兼爱”“非攻” B.“仁” C.“无为而治” D.有教无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故A符合题意。BD是儒家孔子的主张,C是道家老子的主张。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注意区分诸子百家的各自重要主张。
3 .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的名字来命名。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的观点,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下面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A.“兼爱”“非攻”
B.“有教无类”
C.“无为而治”
D.“民贵”“君轻”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A符合题意。“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主张,B不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C不符合题意。“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4 .从两千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引领“第一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而墨子的思想主张则是
A.顺应自然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有教无类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他提出了“兼爱”、“非攻”,C项符合题意;顺其自然是老子的主张,A项不符合题意;以法治国是韩非子的主张,B项不符合题意;有效无类是孔子的主张,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5 .战国时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持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墨子与孟子 B.荀子与庄子
C.庄子与韩非 D.墨子与孙膑
【答案】B
【解析】
【详解】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没有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道家学派的庄子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韩非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改革变法。孙膑是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论述军事方面的问题。故荀子与庄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持相反观点,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6 .如下图是墨子讲学的想象图。你认为墨子会给大家宣传的主张是( )
A.统治者要用“仁政”治国 B.统治者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C.人们要互爱互利,反对攻伐兼并 D.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和“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C项符合题意;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统治者要以“仁政”治国。A项不合题意;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B项不合题意;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7 .《墨子》中记载:“以德就列(安排职位),以官服事(担任相应的职务),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反映了墨子
A.推崇仁政 B.主张兼爱 C.强调法治 D.崇尚贤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以德就列(安排职位),以官服事(担任相应的职务),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可知,材料大意是按品德安排官位,按官级担任相应的职务,按功劳评定奖赏,按功劳大小来颁发俸禄。这几句话表达了墨子对任用人才的看法,其中不但包括了对人才的品评,还包括了一些赏罚原则。因为贤者的德能不同,官职大小也应不同,官职不同,所做的事也应不同,如果大才小用或小才大用,就会给国家造成危害。所以,对他们的任用应以品德、才能作为标准,从而分配相应的职位,对于工作出色者应给予奖赏和提升。据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墨子崇尚贤能,故D项正确;孟子推崇仁政,韩非强调法治,均与题干“墨子”不符,排除AC项;墨子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与题干“以德就列(安排职位),以官服事(担任相应的职务)”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
8 .墨家因墨子提倡“非攻”“尚力”“节用”等主张,信徒人数众多,成为战国时之显学。究其原因是墨子的主张
A.得到新兴地主的认可
B.代表下层人民利益
C.反映奴主贵族的要求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墨家因墨子提倡“非攻”“尚力”“节用”等主张,信徒人数众多,成为战国时之显学。究其原因是墨子的主张代表下层人民利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故B符合题意;得到新兴地主的认可、反映奴主贵族的要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9 .墨子在其《墨子·非攻》中说到:“君子不镜(以……为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凶与吉。”此“镜子学说”在唐朝得到有效实践的是
A.李渊与杜如晦
B.李世民与宋璟
C.李世民与魏征
D.李隆基与姚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此“镜子学说”在唐朝得到有效实践的是李世民与魏征。唐太宗(李世民)注重听取正确意见,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以至于在他死后,皇帝都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所以C项符合题意;杜如晦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姚崇和宋璟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0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D.体现了士大夫阶层的意志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1 .墨子主张
(1)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把“兼爱”也称为“仁”,但与儒家的“仁”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儒家的“仁”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差别的爱。而墨子主张的“兼爱”则是_____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
【答案】无血缘
【解析】
【详解】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墨子也把“兼爱”称为“仁”,但与孔子的“仁”有很大差异。孔子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有等级差别的爱;而墨子主张的“兼爱"则是没有差别的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故填:无血缘。
12 .根据提示完成填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________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________ 《孟子》 民贵君轻
法家 韩非子 ________ 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 ________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答案】墨家 孟子 《韩非子》 庄子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墨子的思想主张。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反对侵略战争;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墨子的代表作是哦墨子。
(2)此题考查的是孟子的思想。战国时期有很多此题考查的是古代思想家的重大思想。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用“仁政”,轻徭薄赋。孟子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春秋无义战”,主张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
(3)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秦朝统治者提倡法治和专制集权。
(4)此题考查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道法自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整体,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13 .(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力日益衰落,诸侯实力不断上升,诸侯国国君不听周王的号令,相互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对此,墨子提出“非攻”;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
(1)依据材料说出墨子和孟子观点的共同背景。(1分)
(2)分别说明墨子和孟子的不同观点。(不得摘抄原文)(2分)
(3)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评述孟子的观点。(2分)
【答案】
(1)共同背景: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社会动荡。(1分)
(2)墨子只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孟子反对一切战争。(2分)
(3)孟子笼统反对一切战争,是不恰当的;正义战争不应反对,应支持。(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中的“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力日益衰落,诸侯实力不断上升,诸侯国国君不听周王的号令,相互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可以看出墨子和孟子观点的共同背景是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社会动荡。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墨子和孟子的观点的识记。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春秋无义战”,主张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反对侵略战争;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墨子和孟子的不同观点是墨子只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孟子反对一切战争。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孟子的观点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春秋无义战”,主张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孟子笼统反对一切战争,是不恰当的;正义战争不应反对,应支持。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14 .墨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主张__________,要求互相爱护,反对不义的战争。
【答案】墨家 “兼爱”“非攻”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15 .
墨子非攻思想彰显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民族特性。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兵祸接连,墨子以兼爱为出发点,提倡非攻。非攻,即反对侵略战争。这里墨子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他也支持出于自卫目的的正义战争。非攻思想不仅表明墨子反对战争的态度,还体现了墨子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事务关系的准则,即墨子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要相互爱护,互利互惠,不损害别国利益。受限于时代,墨子不可能认识到战争在促进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变革方面的积极作用,论证战争的危害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他能够看到战争对平民生活的毁灭力量,认为攻战是最大的不义并予以道德上的谴责,这充分体现了墨子代表平民利益希望改 善自身生存的社会。
战乱时代,感受最大痛苦,遭遇最大悲剧的阶层莫过于“农与工肆之人”的平民。在墨子看来,诸侯之间发动的侵略战争所引起的恶果,是社会上一切对平民有害的行为之最。他抱着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理想,奔走呼号,希望停止战乱,还平民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虽然战国初期的战争,反映的是新兴封建势力的逐渐兴起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进步阶级要求统一国家,统一社会的诉求,是社会历史发展必然产生的结果,但我们仍然不能否定墨子非攻思想的积极意义。
——范艳茹《论墨子的平民思想》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未涉及”。
【小题1】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兵祸连连,受此影响,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
【小题2】墨子反对所有战争,因为战争会带来身处社会底层的平民的巨大伤害。
【小题3】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违背了相互爱护,互利惠惠,和平相处的原则。
【小题4】战国初期的战争在推动国家统一,适应新兴阶级兴起方面具有进步性。
【小题5】墨子提倡的兼爱、非攻思想与孔孟分别倡导的“仁”和“仁政”有异曲同工之处。
【答案】
【小题1】正确
【小题2】错误
【小题3】正确
【小题4】正确
【小题5】未涉及
【解析】
【详解】
(1)根据“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兵祸接连,墨子以兼爱为出发点,提倡非攻”可知,题一的表述符合材料,表述正确。
(2)根据“墨子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他也支持出于自卫目的的正义战争”可知,墨子并不反对所有战争。题二表述违背材料,表述错误。
(3)根据“国家与国家之间要相互爱护,互利互惠,不损害别国利益”但事实上战国时期,各国战乱频繁,兵祸接连。因此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违背了相互爱护,互利惠惠,和平相处的原则。题三表述符合材料,表述正确。
(4)根据“战国初期的战争,反映的是新兴封建势力的逐渐兴起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进步阶级要求统一国家,统一社会的诉求,是社会历史发展必然产生的结果”可知,战国初期的战争推动了国家统一,适应新兴阶级兴起。表述符合材料,表述正确。
(5)材料中没有提及孔孟。因此“墨子提倡的兼爱、非攻思想与孔孟分别倡导的“仁”和“仁政”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材料中没涉及。
16 .墨子的主张是“兼爱”“仁政”。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故本题说法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熟记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主张,不要混淆知识点。
17 .如下图所示内容中“圣人”指的是墨子。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以其对后世的贡献,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等,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故题干表述错误。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墨子:“现在攻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外城,……杀人多的话必定达到几万,少也会有几千。”
材料二: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墨子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提出了怎样的观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武的战争观点与墨子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3分)
【答案】(1)兼爱,非攻。
(2)不矛盾。孙武的观点是从战略战术角度研究战争胜负条件,属军事学范畴。墨子的观点是从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反对不义战争,属社会学范畴。(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墨家思想。墨家是先秦学派之一,创始人墨翟,世称墨子,这也就是墨家之名的由来。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该学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中。《墨子》一书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便是墨子提出的"兼爱"(兼相爱),"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墨子提倡"兼相爱" ,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墨家学说的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如鉴借墨家的"兼爱"思想,它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也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如鉴借墨家的"尚贤"思想,这"贤"主要是指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才,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积极作用;如鉴借墨家的"节俭"思想,墨家的这一"节俭"思想于今而言,依然具有针对性,更值得我们提倡。
(2)本小题考查的是兵家的思想。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而不殆”的军事格言,就是出于此书。军事家孙膑继承并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与战国争雄的形势相适应。他们的观点都是从军事学角度看待战争,研究战略战术,研究如何才能打败敌人;而墨子是从国家人民的角度出发,希望不要发生战争,特别是那些不义的战争,因为战争会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看问题的角度是属于社会学范畴,两家的主张并不矛盾。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力日益衰落,诸侯实力不断上升,诸侯国国君不听周王的号令,相互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对此,墨子提出“非攻”;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
(1)依据材料说出墨子和孟子观点的共同背景。
(2)分别说明墨子和孟子的不同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3)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评述孟子的观点。
【答案】(1)共同背景: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社会动荡。
(2)墨子只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孟子反对一切战争。
(3)孟子笼统反对一切战争,是不恰当的;正义战争不应反对,应支持。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中的“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力日益衰落,诸侯实力不断上升,诸侯国国君不听周王的号令,相互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可以看出墨子和孟子观点的共同背景是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社会动荡。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墨子和孟子的观点的识记。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春秋无义战”,主张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反对侵略战争;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墨子和孟子的不同观点是墨子只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孟子反对一切战争。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孟子的观点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春秋无义战”,主张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孟子笼统反对一切战争,是不恰当的;正义战争不应反对,应支持。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20 .
老子 “仁者爱人
墨子 “无为而治”
孔子 “兼爱”“非攻”
【答案】老子—“无为而治”;墨子—“兼爱”“非攻”;孔子—“仁者爱人。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孔子,其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攻伐兼并。故连线为:老子—“无为而治”;墨子—“兼爱”“非攻”;孔子—“仁者爱人”。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