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还是大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孔子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他说:“当仁不让于师”。他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1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他对孔子评价如此之高是因为
A.孔子最早打破“学在官府” B.孔子主张以法治国
C.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D.孔子主张变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是从思想文化上肯定孔子的地位。孔子提出“仁”的思想,是伟大的思想家,故C符合题意;A是孔子作为教育家的贡献,排除;以法治国、改革变法是法家学派的观点,排除BD。故选C。
2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下列说法能支持此观点的是
①孔子反对苛政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③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 ④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是孔子的治国思想,“有教无类”是孔子打破教育贵族垄断,兴办私学,提倡教育公平;“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故符合题意的是②③,故选D。
3 .“(孔子)有圣德,好学不倦,周游列国,弟子满天下。”以下最能说明孔子为什么能“弟子满天下”的是
A.孔子创办了儒家学派 B.孔子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
C.孔子自己编写了《诗《书)等教材 D.孔子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弟子满天下”,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弟子满天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万世师表,故B符合题意;孔子创办了儒家学派与题干魏国,故A不合题意;孔子自己编写了《诗《书)等教材、孔子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属于客观原因,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4 .《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无为而治
B.春秋时奴隶地位已经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干材料可知,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对人的重视,是孔子“仁”的主张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无为而治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奴隶地位提高、反对等级差别在材料中未体现,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5 .下列关于孔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B.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
C.孔子在教学中坚持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D.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孔子注重发展教育,在教学中坚持启发诱导、因材施教,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6 .下列关于孔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B.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
C.孔子总结出了许多教育规律 D.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
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军事家,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BCD项都是关于孔子的正确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7 .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曲阜考察时看到了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参与主编的《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表示对“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杨朝明接受报社采访时说:“他说回去好好看看,是告诉大家,要真正了解孔子。我们尊崇他也好,我们批评他也好,都要真正了解他,正确理解他。”要了解孔子就要知道孔子是怎么说的,由孔子弟子整理、记载了孔子言行的书是
A.《论语》 B.《孔子家语》
C.《春秋》 D.《道德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由孔子弟子整理、记载了孔子言行的书是《论语》,《春秋》是孔子的诗集,《道德经》是记录老子言行的书。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8 .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0个国家。孔子学院让孔子走向了世界,中国孔子已然成为连接世界的“大使”。以下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B.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C.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D.主张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主张实行德政,反对苛政。故A符合题意;主张“仁政”治国的是孟子,故B不符合题意;主张“兼爱”“非攻”的是墨子,故C不符合题意;主张依法治国的是韩非,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 .下图是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先师孔子行教图》,该画像( )
A.是研究孔子讲学的直接证据 B.真实再现了孔子行教的场景
C.表达了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与缅怀 D.反映了唐代文化注重严谨慎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先师孔子行教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行教,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根据材料“唐代吴道子”可知这是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与缅怀,故C正确。ABD项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ABD项。故选C。
【点睛】
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答材料选择题要尊重材料的意思。《先师孔子行教图》是后代人的作品,掺杂了人的主观意念,因此不能作为研究的直接证据,也不能再现孔子行教的场景,故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代文化,故D也不符合题意。
10 .在央视栏目(平语近人)中介绍了很多习近平主席引用孔子的主张,其中一句是“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该主张认为
A.孔子主张施仁政于民、为政以德
B.孔子主张应该有教无类
C.孔子认为为官廉洁、注重修身立德
D.孔子认为应该因材施教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题干信息观点主张为官应该注重道德修养,没有提到实行仁政,故A错误;B.题干信息的观点强调为政者应该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不涉及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故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知,孔子认为为政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注重修身立德,故C正确;D. 根据题干信息“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的是为政者该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不涉及因材施教故D错误。因此本题选C。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要理解题干的意思,从而一个个分析选项是否与题干意思相符。
11 .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子贡问仁,孔子却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词(说话谨慎)。”这说明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 )
A.因材施教 B.言传身教 C.教学相长 D.有教无类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以看出,孔子针对不同学生对“仁”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体现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A正确;BCD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故选A。
12 .孔子路过泰山,见一个妇女在坟头哭泣,询问后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可判断,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克己复礼 B.严刑峻法
C.施行仁政 D.有教无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故选C。
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3 .如图是由著名演员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假如你是该片导演,要注意以下剧情有误不能出现的是
A.孔子教育学生要讲“礼”
B.孔子向鲁国的君主讲以“仁”治国的道理
C.孔子手持《论语》向学生讲述“学而时习之”
D.孔子教育学生要独立思考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言论的书,故孔子不可能手持《论语》向学生讲述“学而时习之”, C不能在剧中出现,故C符合题意;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孔子主张实行仁政;孔子是大教育家,教育学生要独立思考等,故AB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 .为纪念孔子诞辰2568年,2017年9月27日晚第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孔子文化会展中心举行。下列思想属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是( )
A.“无为” B.“仁
C.“法与时移” D.“兼爱”、“非攻’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主张实行仁政。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5 .《孔子讲学图》中,孔子盘坐于台席,弟子跪坐于四周。众弟子年龄悬殊,衣着各异。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勤于思考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孔子讲学图》中,孔子盘坐于台席,弟子跪坐于四周。众弟子年龄悬殊,衣着各异。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有教无类,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6 .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主干,下列代表孔子思想观点的是
A.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政以德,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严刑峻法是法家的思想。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百家争鸣;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之仁之本欤?
(1)根据材料一,说说孔子认为“仁”的根本是什么?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提出的“仁”的学说包含的内容。你认为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文化依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自孔子以前数千年文化依赖孔子而传”的含义。
【答案】(1)仁的根本是孝,爱父母。
(2)仁的核心思想是爱人,对于当今“和谐社会”(或“和谐世界”)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之仁之本欤”可得,孔子认为“仁”的根本是孝,爱父母。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子曰:‘爱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的“仁”的学说的核心思想是“爱人”。第二小问,孔子的“爱人”的思想主张对于当今“和谐社会”(或“和谐世界”)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可得,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是中国文化的中心。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孔子以前数千年文化依赖孔子而传”指的是: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18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它奉孔子为宗师,又称为孔子学说,是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主张。
----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1)材料一中孔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钱穆《国史大纲》
(2)材料二中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战国时期的哪一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治国主张?他的主张又是什么?
【答案】
(1)为政以德。“仁”的学说。
(2)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孟子。“仁政”治国。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改造,成为我国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2)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教育上,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学而时习之”,以便“温故而知新”。 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轻徭薄赋。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19 .读图说史阅读下面图片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庙大成殿 孔子学院世界分布图
(1)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2)孔子于教育思想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
(3)说说孔子于学习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
(4)谈谈你对孔子思想影响的认识。
【答案】 (1)思想上:提出“仁”学说,主张仁者爱人。提出“为政以德”等
(2)略(3)略(4)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根据所学,孔子作为我国的大教育家,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
(3根据所学,孔子关于学习方面提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主张,如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4)根据所学可知,生活与春秋时期这个处在动荡时期的孔子,诸侯争霸,奴隶制逐步走向瓦解,虽然孔子的治国思想不被采纳,他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在后来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同时作为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1)据材料一回答,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2)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如果要了解孔子的思想言行,你认为应该查阅哪部经典著作?
(3)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什么贡献?
【答案】(1)核心思想:仁;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学派:儒家
著作:《论语》。
(3)贡献: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为政以德”。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如果要了解孔子的思想言行,应该查阅《论语》。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等。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