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1 .《汉书》写到董仲舒的以下观点,由下表我们可推断( )
①董仲舒强调用儒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②董仲舒强调以儒家思想教化人民
③董仲舒只强调儒家思想的作用,反对使用“法度”
④董仲舒也一定程度上强调“法治”,把儒法糅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强调用儒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强调以儒家思想教化人民,董仲舒也一定程度上强调“法治”,把儒法糅合,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正法度之宜”强调使用“法度”,选项③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2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你能够看到这样的镜头:汉武帝有一次经过董仲舒的墓地,特意下马凭吊,后来,董仲舒的墓被称为“下马陵”。 董仲舒能够得到汉武帝这么高的礼遇,你认为理由是( )
A.董仲舒是汉武帝的得力大臣,有思想、有能力
B.董仲舒和汉武帝的交情特好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董仲舒宣扬仁政思想,为汉武帝在思想上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知识点。董仲舒之所以能够得到汉武帝这么高的礼遇,是因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
3 .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汉武帝如此重视他,主要是因为董仲舒( )
A.编成了《史记》 B.开通丝绸之路 C.推动实现思想大一统 D.率军攻打匈奴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排斥其它各家思想。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实行,有利于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C项符合题意;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了《史记》一书,A项不合题意;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B项不合题意;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军攻打匈奴。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董仲舒”“汉武帝”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回答汉武帝时,董仲舒的贡献。为了实现大一统局面,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并推行,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 .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设立太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思想上的大一统是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为了巩固扩大大一统统治,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故选D项。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5 .史书记载,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汉武帝如此尊重他,主要是因为董仲舒( )
A.率领军队,打击匈奴 B.推动实现大一统
C.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务 D.编成《史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汉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强盛起来,汉武帝作为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大一统的统治。如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让地方诸侯国不断分封,越封越小,甚至找借口,凭借强大的中央实力,直接削去许多的诸侯国,这样就彻底解决了至汉初以来威胁中央的地方割据势力,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面对诸之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学说。同时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从而是儒家教育官方化,这些都推动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所以汉武帝才那么尊重董仲舒,所以选择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6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家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韩非子孟子
B.韩非子孔子
C.孔子董仲舒
D.韩非子董仲舒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家发展”,再结合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D符合题意;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孟子是战国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 “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故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7 .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对于董仲舒的建议,你认为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A.这不利于汉朝的社会稳定
B.其本质是实行思想控制
C.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不适应
D.该建议有利于文化繁荣局面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大一统的汉朝,西汉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后为加强思想控制,又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选B。
8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至此。以此见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天……谶告之……警惧之……天心仁爱人君……”可知,这是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故①符合题意;董仲舒是儒家,故②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和材料“……天……欲止其乱也”可知,这是要求君主施“仁政”,故③符合题意;君权神授的主张认为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故④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9 .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①孔子 ②老子 ③ 孟子 ④庄子 ⑤董仲舒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董仲舒也属于儒家学派的人物,①③⑤三项符合题意;老子和庄子都属于道家学派,需排除含②和④的BD两项;C项选的内容不完整。由此分析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10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懦术”的是
A.李斯 B.孟子 C.董仲舒 D.商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C项。
11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接受了谁的建议?
A.董仲舒
B.卫青
C.晁错
D.主父偃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故D符合题意;董仲舒的建议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A不符合题意;卫青是大败匈奴的将领,故B不符合题意;晁错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年轻的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起用许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董仲舒就是其中之一。以下关于董仲舒受到重用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B.提出“焚书坑儒”主张
C.反击匈奴,经略边疆 D.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该题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政治观点,因此选A。
13 .范文澜指出,董仲舒把战国以来各家学说以及儒家各派在孔子的名义下统一起来。经过他的加工,向来被看作不达时宜的儒学,一变而成为霸王道杂之,合于汉家制度的儒学。据此可知董仲舒的贡献在于
A.提倡以儒学改变汉朝官制 B.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C.注重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传承先秦儒学的思想主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董仲舒把战国以来各家学说以及儒家各派在孔子的名义下统一起来。经过他的加工,向来被看作不达时宜的儒学,一变而成为霸王道杂之,合于汉家制度的儒学。”,可见,董仲舒对儒家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发展,重要贡献在与他的创新发展,故C符合题意;董仲舒提倡以儒学改变汉朝官制,与史实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指的是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故B不符合题意;董仲舒传承先秦儒学的思想主张,表述片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 .儒家思想统治的确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董仲舒在汉代被称为“群儒之首”,他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由此可见,董仲舒提出兴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3)汉武帝策试贤良诏,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答案】(1)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
(2)将皇帝的统治神圣化,从思想上巩固西汉的大一统。
(3)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创建了儒家学派。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2)根据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认为天有意志,可降灾乱;同时把“天子”神化。目的是宣扬君权神授,皇权至上,宣扬大一统,从思想上巩固西汉的大一统。;让人民服从君主。这是一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唯心主义思想。
(3)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的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是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15 .
材料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结果如何?产生的影响又是什么?
【答案】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果:汉武帝接受这个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16 .读下面材料可知当年董仲舒晚年辞官在家著书,朝廷仍不断遣使者向他请教。在董仲舒死后,一次武帝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称“下马陵”。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
(2)从这两件事你对汉武帝有何看法?它对现代有何启示?
【答案】(1)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这两件事都反映了汉武帝对董仲舒的器重。到董的墓地下马,更说明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与敬仰。
(2)两件事反映了汉武帝对人才的珍惜与尊重。武帝即位后,就下诏令各郡县推荐人才,并亲自命题考察。董仲舒等一批人才就是这样发现的。出身贫寒的主父偃也得到了破格提拔,甚至一年竞将他升官四次。出身奴仆的卫青,做了大将军,都说明汉武帝的英明。
像汉武帝这样尊敬人才、爱惜人才的观念,在今应当效仿。培养人才、广招人才虽然已成为一种风尚,但在使用人才上还有不少问题。如:不重视人才、重庸才、重阿庚奉迎之“才”的人也大有人才。要与古人比相差太大了。
【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这两件事都反映了汉武帝对董仲舒的器重。到董的墓地下马,更说明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与敬仰。两件事反映了汉武帝对人才的珍惜与尊重。武帝即位后,就下诏令各郡县推荐人才,并亲自命题考察。董仲舒等一批人才就是这样发现的。出身贫寒的主父偃也得到了破格提拔,甚至一年竞将他升官四次。出身奴仆的卫青,做了大将军,都说明汉武帝的英明。
像汉武帝这样尊敬人才、爱惜人才的观念,在今应当效发。培养人才、广招人才虽然已成为一种风尚,但在使用人才上还有不少问题。如:不重视人才、重庸才、重阿庚奉迎之“才”的人也大有人才。要与古人比相差太大了。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汉武帝的史实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对汉武帝的评价,学生要感受到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本题还注重历史与当今社会的联系,汉武帝对人才的珍惜与尊重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借鉴。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代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春秋 ① ②(核心思想)
战国 ③ “民贵君轻”
秦朝 ④ 焚书坑儒
汉朝 董仲舒 ⑤
(1)上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儒学发展历程”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在秦朝,一次是汉朝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2)材料二中胡寄窗、李威熊对董仲舒统一思想的评价有何不同?(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
【答案】(1)①孔子 ②仁 ③孟子 ④秦始皇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胡寄窗:主要强调了独尊儒术对文化上的危害;李威熊: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3)影响:儒学传到西方和周边国家,成为影响世界的学说。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战国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反对一切战争,提出以“仁政”治国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秦始皇为加强思想通知,实行焚书坑儒政策,摧残了文化,使儒学受到打击;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故答案为①孔子、②仁、③孟子、④秦始皇、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据材料二“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可知,胡寄窗认为董仲舒的思想巩固了封建政权,但对文化的危害深远。据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可知,李威熊认为董仲舒統一思想使国民信仰一致,功大于过,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3)孔子创立的学派是儒家学派,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据材料一“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可知,“孔子之道”的影响是孔子的思想传播到西方和周边国家,成为影响世界的学说世界各地,对世界文化影响极大。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凡不在六艺(六部儒家经典)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上述材料,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2)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这种建议?
(3)汉武帝采纳此建议有什么影响?
【答案】(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因为当时诸子百家思想很活跃,不利于思想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3)从思想上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但由于排斥其他学说,同样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凡不在六艺(六部儒家经典)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2)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3)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思想上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但由于排斥其他学说,同样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19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正确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此题表述正确。
20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答案】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焚书坑儒;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