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 (中国)-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 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 (中国)-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19:4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巢
1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下列关于黄巢起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唐都洛阳,建立政权 B.黄巢起义的原因是自己想当皇帝
C.黄巢投降后被封为节度使 D.朱温与其它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来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因此正确的是朱温与其它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故D项正确;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唐都长安,建立政权,排除A项;黄巢起义的原因是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暴统治及连年灾荒,老百姓无以为生,排除B项;黄巢的结局是战败被杀,排除C项。故选D项。
2 .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下列关于黄巢起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黄巢自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 B.起义爆发的时间是公元875年,最终因兵败自杀
C.黄巢起义军曾占领长安,建立了大梁政权 D.黄巢起义军是在唐军的多路大军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黄巢建立的是大齐,建立大梁的是朱温。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3 .近代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黄巢渡过长江四次,黄河两次。这位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流寇发现唐帝国中有无数的罐隙可供他自由来去。各处地方官员只顾本区的安全,从未构成一种有效的战略将他网罗。”这说明
A.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 B.黄巢起义军灭亡了唐朝
C.黄巢起义军战斗力极强 D.藩镇割据局面有利于黄巢起义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这位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流寇发现唐帝国中有无数的罐隙可供他自由来去。各处地方官员只顾本区的安全,从未构成一种有效的战略将他网罗。”可知,材料反映藩镇割据局面有利于黄巢起义军的发展,D符合题意;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A排除;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没有灭亡唐朝,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黄巢起义军战斗力极强,C排除。故选择D。
4 .黄巢起义是唐末历史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的一场农民起义。下列对黄巢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义军的领导人是黄巢 B.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政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878年至884年,黄巢领导了农民起义,这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ABC三项的内容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5 .关于下表,填写正确的是
A.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B.安史之乱、贞观之治
C.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D.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察唐朝的建立发展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唐高祖李渊,定都长安,建立唐朝。唐朝的第二任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执政时期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爱惜民力、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开创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唐玄宗继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民众生活安定,国库充盈,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到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最终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了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因此A项符合题意。B项时间错位;黄巢起义发生在878-884年间,在安史之乱之后, C项时间错误;D项安史之乱发生在开元盛世后,D排除。综上,故选A。
6 .黄巢写过一首咏菊诗:“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表现了黄巢要通过农民武装起义推翻唐朝统治的豪迈气概和必胜信念。以下对黄巢的历史评价正确的是
A.传播唐朝文化
B.结束藩镇割据
C.挖空唐朝基石
D.推翻唐朝统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黄巢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选项符合题意;传播唐朝文化,与黄巢起义无关,A选项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进一步加剧藩镇割据,而不是结束藩镇割据。 B选项不符合题意;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唐朝黄巢起义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7 .黄巢领导了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的影响是( )
A.冲击唐朝统治 B.推翻唐朝统治
C.平定安史之乱 D.形成潘镇割据局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腐朽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故A符合题意;唐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于公元907年篡唐称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至此,唐朝宣告灭亡,故B不符合题意;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故C不符合题意;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潘镇割据局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 .公元878年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但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材料讲述的是黄巢起义的
A.目的 B.原因 C.过程 D.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公元878年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但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述的是黄巢起义的影响,D正确;材料讲述的不是目的、原因、过程,排除ABC。故选D。
9 .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唐末 B.起义军攻入长安
C.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黄巢
【答案】C
【解析】
【详解】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综合上述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
10 .下图是隋唐历史时间轴,与方框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 B.③开元盛世④黄巢起义
C.①贞观之治③黄巢起义 D.②开元盛世④安史之乱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①对应唐太宗时期;②对应的是唐玄宗前期;③是唐玄宗统治后期;④发生在唐僖宗时期。结合课本所学,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僖宗时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人民不断起义。最重要的一次是黄巢起义。故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③安史之乱;④黄巢起义。A正确;BCD排除;故选A。
11 .下表是某位同学学习唐朝历史时按照时间顺序做的笔记,空出来的表格依次填写正确的是( )
A.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B.安史之乱、贞观之治
C.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D.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唐朝的发展顺序,唐玄宗开元盛世之前是唐太宗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后经历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故A正确;唐太宗贞观之治位于唐玄宗安史之乱前,故排除B;黄巢起义属于唐末农民起义,位于安史之乱之后,故排除C;安史之乱、黄巢起义都进入了中晚唐时期的社会动荡,故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A。
12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黄巢在青年时代写的一首《不第后赋诗》中的名句,唐朝后期,黄巢带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唐都,建立政权。唐朝的都城是
A.大都 B.临安
C.东京 D.长安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并攻入唐都城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正确答案为D。A是元朝都城;B是南宋都城;C是北宋都城。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 .“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材料中黄巢要“洗涤”的朝廷是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人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选项A符合题意;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B排除;南宋是钟相、杨么等农民起义,C排除;元朝末年有红巾军刘福通起义、郭子兴起义及张士诚起义等,D排除。故选A。
14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和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分别是
A.贞观之治和黄巢起义 B.开皇之治和安史之乱
C.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 D.开元盛世和黄巢起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进行的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故C符合题意;贞观之治不是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排除A;开皇之治是隋朝时期,排除B;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不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的标志,排除D。故选C。
15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是唐末弄明起义军黄巢写的,下列与黄巢发动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
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服役繁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黄巢起义指的是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两者没有关系,所以答案选择C
点睛: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16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A.冲击了唐朝统治 B.缓和了统治危机.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推动了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A正确;起义打击了唐朝统治没有缓和统治危机,故B错误;平定安史之乱的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与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无关,故C错误;安史之乱推动了藩镇割据局面出现,故D错误。综上故选A。
17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发展到65万,黄巢起义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使唐朝由盛转衰
D.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发展到65万,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所以B项符合题意;推翻了唐朝的统治是朱温,建立了后梁,使唐朝由盛转衰是安史之乱,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是安史之乱后。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8 .唐末农民起义的首领是王仙芝、黄巢。 ( )
【答案】正确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最终爆发了王仙芝、黄巢起义。故此题表述正确。
19 .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黄巢起义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其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20 .阅读下列材料: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请回答:
(1)诗中黄巢运用比喻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对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念。黄巢为什么要发动农民起义?
(2)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波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其结果怎么样?
【答案】(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加之连年灾荒。
(2)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巢发动农民起义的原因在于: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加之连年灾荒。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巢领导的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