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族英雄——郑成功
一、选择题
1.“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上述诗句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岳飞、文天祥、郑成功 B.郑成功、岳飞、文天祥
C.郑成功、文天祥、岳飞 D.于谦、文天祥、郑成功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写的是岳飞, 这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联,文天祥被俘后,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的先基。”这句诗出自这郑成功的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诗讲的是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情,诗中的“荷夷”指的是荷兰殖民统治者,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
2.郑成功与荷兰使者谈判时,对他们说:“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清朝在台湾建省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清朝设置台湾府 D.郑成功建章立制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收复台湾。故B正确;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清政府设置了台湾府,故A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故选B。
3.几百年来,郑成功一直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主要是因为( )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38年之久。1662年,郑成功在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率军打败了殖民者,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因此几百年来,郑成功一直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故选B。
4.品析下列三首诗词、对联,你认为他们分别歌颂的是
①“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取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②“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③“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A.郑成功、岳飞、鉴真
B.鉴真、郑成功、岳飞
C.岳飞、郑成功、鉴真
D.郑成功、鉴真、岳飞
【答案】A
【解析】
【详解】
据“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取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可知,这与郑成功有关;据“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可知,这与岳飞有关;据“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可知这与鉴真东渡日本有关。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名联“青山有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中的忠骨为岳飞,佞臣指秦桧。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体现的是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本题需要理解并识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岳飞抗金、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史实。
5.明朝后期占领我国台湾的西方殖民者和收复台湾的名族英雄分别是( )
A.荷兰、文天祥 B.荷兰、郑成功
C.西班牙、郑成功 D.西班牙、文天祥
【答案】B
【详解】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661年,郑成功舰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收复赤嵌楼、台湾城,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故选B。
6.大陆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于2012年3月28日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1661年。历史意义: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7.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民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正义之举。下列对这两项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84年 B.郑成功率军打败了荷兰殖民者
C.雅克萨之战发生在乾隆时期 D.《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
【答案】B
【详解】
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宣告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率军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故B项正确;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宣告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62年,故A项错误;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并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雅克萨反击战发生在康熙时期,故C项错误;1661年,郑成功率领25000名将士,乘坐400艘战舰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准备收复台湾,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故D错误。
8.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民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正义之举。下列对这两大史实认识错误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62年 B.郑成功率军打败了荷兰殖民者
C.雅克萨反击战发生在康熙时期 D.《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
【答案】D
【详解】
《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康熙年间中俄双方签订的平等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D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62年,A不符合题意;明清之际郑成功率军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B不符合题意;康熙时期组织雅克萨反击战,击退沙俄 对东北地区的入侵,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郑成功包围赤崁城
②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③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④③②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③①④②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郑成功包围赤崁城的时间是1661年4月,②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的时间是1684年,③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的时间是1624年,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是公元1662年2月;由此可知,正确的时间顺序是③①④②;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661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
B.1683年,台湾归入了清朝的版图
C.郑成功去世后,其子继续治理台湾
D.台湾府的设置有效地巩固东南海防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观点不仅要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及定性,更带有强烈的主观评判色彩,即“是什么性质,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的问题。因此“台湾府的设置有效地巩固东南海防” 属于历史观点。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的识别。
11.郑成功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揆一说:“此地亦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 )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新疆
【答案】B
【详解】
荷兰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维护了祖国的领土主权。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12.郑成功曾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睽一说:“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
A.香港 B.新疆 C.台湾 D.西藏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故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台湾,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二、填空题
13.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收复被____殖民者侵占的_____。_____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
【答案】 荷兰 台湾 1662 民族英雄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三、综合题
14.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郑成功语录 参考文献
大开海道,兴贩各港,足其饷;选将练兵,号召天下,进取不难矣。 《台湾外志》
夫沿海地方,我所固有者也;东西洋饷,我所自生自殖者也;进战退守,绰绰馀裕。 《先王实录》
材料二 表二
时间 事件
康熙二十二年 康熙皇帝赐郑成功祠堂“忠臣”牌匾一块
康熙三十九年 康熙皇帝正式褒扬郑成功为明室忠臣
光绪元年 朝廷建立郑成功祠,允许百姓公开祭祀
材料三 同胞哀怜困苦,呼求助之声,累耳不绝,吾辈岂忍袖手旁观,任其死活耶!故读郑成功事迹后,更宜鉴往励今,奋力鼓气,为中国民族力争光荣,达到还我河山之目的,重扬吾民族之气魄于海外。
——杨树芬《郑成功事迹考》(《福建文化》1935年第17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成功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王朝对郑成功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清王朝持此态度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杨树芬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答案】(1)郑成功主张收复合湾,赶走荷兰殖民者为继续抗清准备坚实的根据地。
(2)态度:清王朝对郑成功收复持肯定态度,认为郑成功是国家的功臣;目的:拉拢台湾的郑氏集团,最终目的是收复台湾,现固国家的统一,巩固东南海防。
(3)时代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意义:鼓励人民积极抗日,为中国民族力争光荣,呼吁海外同胞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进取不难矣”“进战退守,绰绰馀裕”可知:郑成功的主张是主张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为继续抗清准备坚实的根据地。
(2)根据材料二“康熙皇帝赐郑成功祠堂“忠臣”牌匾一块”“康熙皇帝正式褒扬郑成功为明室忠臣”“朝廷建立郑成功祠,允许百姓公开祭祀”,分析可知:清王朝对郑成功的态度是清王朝对郑成功收复持肯定态度,认为郑成功是国家的功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王朝持此态度的目的是拉拢台湾的郑氏集团,最终目的是收复台湾,现固国家的统一,巩固东南海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树芬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意义是鼓励人民积极抗日,为中国民族力争光荣,呼吁海外同胞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15.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主张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
(2)写出这位将领的主要功绩。
材料三 2017年2月27日,“延平王神驾赴台巡境”活动在位于“郑成功祖地”的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的郑成功庙前举行,此次是大陆郑成功神驾首次到台湾巡游会香。石井郑成功祖庙主委郑永芳介绍说,“郑成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英雄,是台湾民族尊崇的‘开台圣王’。”郑成功驱逐荷夷、开发宝岛、教化惠民的丰功伟绩,爱国御辱、忠贞爱民、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成功精神,一直被海内外中华儿女所传承和纪念。
(3)郑成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郑成功“驱逐荷夷”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戚继光是人人称颂的抗倭英雄,民族英雄。
(3)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戚继光是人人称颂的抗倭英雄,民族英雄。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所以郑成功能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郑成功“驱逐荷夷”使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6.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主张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
(1)这位将领是谁?写出这位将领的主要功绩。
材料二:2017年2月27日,“延平王神驾赴台巡境”活动在位于“郑成功祖地”的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的郑成功庙前举行,此次是大陆郑成功神驾首次到台湾巡游会香。石井郑成功祖庙主委郑永芳介绍说,“郑成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英雄,是台湾民族尊崇的‘开台圣王’。”
(2)郑成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郑成功“驱逐荷夷”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戚继光;他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戚继光是人人称颂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有这方面意思即可)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解析】
【详解】
(1)结合材料一,依据所学可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诗句;明朝抗倭明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戚继光是人人称颂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2)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了38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郑成功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成功率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经过激烈的战斗,郑成功打败了盘踞38年的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意义?(4分)
(2)郑成功打败了盘踞38年的荷兰殖民者,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始于何时?
(3)我们应学习郑成功什么精神品质?
【答案】(1)郑 成功收复 台湾;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2)17世纪20年代。
(3)学习他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勇于拼搏、顽强斗争的精神。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郑成功率战舰数百艘,打败了盘踞38年的荷兰殖民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捍卫了民族利益,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2)由“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的时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是1662年打败了盘踞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因此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始于1624年(17世纪20年代)。
(3)由“学习郑成功的精神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青少年学生要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18.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郑成功语录 参考文献
大开海道,兴贩各港,足其饷;选将练兵,号召天下,进取不难矣。 《台湾外志》
夫沿海地方,我所固有者也;东西洋饷,我所自生自殖者也;进战退守,绰绰馀裕。 《先王实录》
材料二表二
时间 事件
康熙二十二年 康熙皇帝赐郑成功祠堂“忠臣”牌區一块
康熙三十九年 康熙皇帝正式褒扬郑成功为明室忠臣
光绪元年 朝廷建立郑成功祠,允许百姓公开祭祀
材料三 同胞哀怜困苦,呼求助之声,累耳不绝,吾辈岂忍袖手旁观,任其死活耶!故读郑成功事迹后,更宜鉴往励今,奋力鼓气,为中国民族力争光荣,达到还我河山之目的,重扬吾民族之气魄于海外。
——杨树芬《郑成功事迹考》(《福建文化》1935 年第 17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成功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王朝对郑成功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清王朝持此态度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杨树芬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答案】(1)主张:重视海上贸易;重视海外贸易;重视海军和海防建设;要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重视海权。
(2)态度:褒奖郑成功是忠臣;认为郑成功是明朝的忠臣;认为郑成功是忠君的杰出代表。(任答一点)
目的:宣扬忠君思想,维护清朝统治。
(3)背景: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日本的侵略范围扩大到了华北;中国开始了局部的抗战。(任答一点)
意义:号召民众学习郑成功抵御外敌,保卫国家;广泛动员群众,凝聚抗日力量;号召民众反抗外来侵略;唤醒抗日救亡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任答一点)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大开海道,兴贩各港,足其饷”可归纳出重视海上贸易;重视海外贸易;根据“选将练兵,号召天下,进取不难矣。”可归纳出重视海军和海防建设;根据“东西洋饷,我所自生自殖者也”可归纳出要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根据“进战退守,绰绰馀裕”可归纳出重视海权。
(2)根据材料二“康熙皇帝赐郑成功祠堂‘忠臣’牌匾一块”“康熙皇帝正式褒扬郑成功为明室忠臣”“朝廷建立郑成功祠,允许百姓公开祭祀”,分析可知:清王朝对郑成功的态度是清王朝对郑成功收复持肯定态度,认为郑成功是国家的功臣;认为郑成功是忠君的杰出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王朝持此态度的目的是拉拢台湾的郑氏集团,最终目的是收复台湾,现固国家的统一,巩固东南海防。
(3)根据材料三“1935年”“为中国民族力争光荣,达到还我河山之目的,重扬吾民族之气魄于海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树芬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是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日本的侵略范围扩大到了华北;中国开始了局部的抗战。意义是号召民众学习郑成功抵御外敌,保卫国家;广泛动员群众,凝聚抗日力量;号召民众反抗外来侵略;唤醒抗日救亡意识,激发爱国热情。
19.反抗外来侵略, 捍卫国家主权, 主张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航海路线图
(1)请写出图中A、B两地的名称。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明朝时,著名将领戚继光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2)“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 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2017年6月19日, 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55周年纪念大会在郑成功的故乡——福建南安举行。郑成功是两岸人民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 传承郑成功精神, 将加深两岸一家亲。
(3)为什么说“郑成功是两岸人民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
(4)结合史实分析,从郑和下西洋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了明朝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1)A.刘家湾B.红海沿岸 历史地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祖国海疆安宁
戚继光率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3)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主权完整。
(4)明朝国力由盛转衰。
【详解】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郑和率船队从刘家湾出发,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所以A是刘家湾,B是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最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意思是作为一个守卫海疆的军人,我所立下的军功,不是为了封候,是为了能够守卫海疆。所以“海波平”的含义是祖国海疆安宁。戚继光是明朝著名抗倭将领,他组建的一支抗倭队伍,经过严格的训练,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随后与率兵进入福建、广东、剿灭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3)据材料“郑成功是两岸人民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 传承郑成功精神, 将加深两岸一家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61年3月,郑成功从金门出发,进军台湾。包围了赤嵌楼和和台湾城。在高山族人民的支持下,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所以材料二称“郑成功是两岸民众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郑和下西洋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了明朝国力由盛转衰。
四、识图题
20.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的出发地:金门
B.郑成功打击荷军的盘踞据点:台湾城
【答案】左框:A。右框:B。
【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郑成功收复台湾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出发地是左框:金门。根据图示信息“包围圈”结合所学知识,郑成功打击何军的盘踞地点是右框:台湾城。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