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要求和技巧:
“二标准,六方法”
2、以对“二标准,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和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要领,提高文言句子翻译的准确度。
试翻译下例句子。
听听圣贤说: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那么,文言句子翻译的标准是什么呢?
提出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用古人的说法是“信”与“达”。“雅”是要求合乎情理有文采,我们暂时不研究
(平时译句哪怕是高考译句做到“信”“达”就可以了)。
就是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遗漏,也不能有多余。换句话说,
就是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
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译文中尽量不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合符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字字落实” ,
“文从句顺”,
三、学习做到二标准的六方法:
留、删、换、调、补、猜
留:
温故而知新
翻译下例的句子,看看哪些词语该留,就是保留原字词。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过秦论》
3、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寡人之于国也》
留,即古代汉文中的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物名、
官职名、年号、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译文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4、试道高考题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2005年,全国卷)
留、删、换、调、补、猜
删:
温故而知新
1、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3、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
小结,删:就是把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试试高考题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002全国卷)
2、项籍之解东,高帝亦欲罢兵归(2004年,福建卷)
换:
看看行不行
翻译下列句子,看哪些字词需要换种说法
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祥山记》)
2、项伯亦拔剑起,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小结:换就是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词类活用的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
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文言句子翻译的重点。
试试高考题(2004湖南卷)
1、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2、独终日于涧谷之间矣,啄苍苔而履白石。
结语:对文言句子的每个字,我们用这三种办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就能做到
“字字落实”了。一句话:字字落实——留、删、换。
看看行不行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兼颇蔺相如列传》)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鸿门宴》)
调,就是把文言句式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文言句式中的特殊句式有主谓倒装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译句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过来。状语调到谓语中心词前面来;定语调在所限制的名词前面来;宾语前置句在译句时要把宾语调到动词后面去;谓语前置句译句时将谓语放到主语后面去。
补,即补出省略的内容,文言文常见的省略内容有,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翻译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补出来。
之
之
试试高考题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2005年湖南卷)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2全国卷)
猜,就是“猜猜看”。其方法为:
1、利用汉字的形、音、义和语境猜。
例:
①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②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谭嗣同》)
之
之
之
其
2、利用文言句法特点猜。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 、忠不必用,贤不必以 。
3、以事推文,以理推文。
①、玉人献璞而楚王诛之
②、遂墨以葬父公
文言文译句时,首先要直译,其方法为:
字字落实—— 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
“猜”只是辅助手段,不可乱用.
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将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语体文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后闻陵降,上怒甚,上以问
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思奋不顾身以
殉国之急。其素所畜只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
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
深輮戎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
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
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暴天
下。彼之不死,宜欲当得报汉也。
(班因《汉书、李广苏建传》)
翻译下列句子
1、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
2、陵事亲孝,与士信,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之急。
3、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
板 书
二标准(信、达)
六方法
文言句子翻译的要求和技巧
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六方法:留、删、换,调、补、猜。
总 结: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猜。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文言句子翻译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二标准,六方法”
2、以对“二标准,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要领,提高文言句子翻译的准确度。
导入:新课标高一语文文本篇目编排,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强,我们要从文本中感受到文言文博大精深的内容,领悟到中国古代文化精深的内涵,翻译清楚文言句子是领悟理解的基础。但在具体翻译文言句子时,你们遇到哪些问题呢?平时考试时,你们遇到文言句子翻译,有困难不?
试翻译下例句子。
听听圣贤说: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孟子曰: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学生评点后,教师归纳,刚才同学们的译文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和想当然;句子语意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这些都是文言句子翻译的大忌。
那么,文言句子翻译的标准是什么呢?
提出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字顺。
用古人的说法是“信”与“达”。“雅”是要求合乎情理有文采,我们暂时不研究(平时译句哪怕是高考译句做到“信”“达”就可以了)。
“字字落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遗漏,也不能有多余。换句话说,就是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译文中尽量不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字顺”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合符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三、学习做到二标准的六方法
留、删、换、调、补、猜
留:
温故而知新
翻译下例的句子,看看哪些词语该留,就是保留原字词。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
2、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触龙说赵太后》
3、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代颛臾”。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4、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过秦论》
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寡人之于国也》
留,即古代汉文中的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物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译文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试道高考题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2005年,全国卷)
删:
温故而知新
1、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2、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4、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
5、便可告公姥,及时遗相归 。 (《孔雀东南飞》)
小结,删:就是把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试试高考题
1、 其李将军之谓也 。(2002全国卷)
2、 项籍之解东,高帝亦欲罢兵归(2005年,福建卷)
换:
看看行不行
翻译下列句子,看哪些字词需要换种说法
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祥山记》)
2、项伯亦拔剑起,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劝学》)
4、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小结:换就是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词类活用的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
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文言句子翻译的重点。
试试高考题(2005湖南卷)
1、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2、终日于涧谷之间矣,啄苍苔而履白石。
结语:对文言句子的每个字,我们用这三种办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就能做到“字字落实”了。一句话:字字落实——留、删、换。
这是我们翻译文言句子的第一招,是不是有了这一招,一切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呢?
看看行不行
①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兼颇蔺相如列传》)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兼颇蔺相如列传》)
③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鸿门宴》)
④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天蓝。 (《劝学》)
⑥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
看来仅用第一招还是不能解决译句中的不少问题,还得再想第二招,调、补。
调,就是把文言句式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文言句式中的特殊句式有主谓倒装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译句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过来.
补,即补出省略的内容,文言文常见的省略内容有,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翻译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补出来。
试试高考题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2005年湖南卷)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2全国卷)
是不是掌握了以上五种方法,文言句子的翻译问题就全解决了呢?不是。因为有许多实词我们不一定都认识,如果用以上五种方法都套不住它。那也莫放过,用最后一招“猜”,就是“猜猜看”。其方法为:
1、利用汉字的形、音、义和语境猜。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少字可以从字形推知字义,汉字虽历尽演变,但其表意功能未完全丧失,这是猜的条件之一,句子的前后词语语境更是猜的必要条件.
例①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啖”从“口”“炎”声,意义与口相关,再联系“彘肩”“切”等因素,不难猜出“啖”与“吃”有关。
②至七月,及氛病入觐,奏对称旨。(《谭嗣同》)
“觐”字较生僻,但就这个字的构成成分和语所处境大体可以猜出与“见”有关,可确定为“见皇上”。
2、利用文言句法特点猜。文言句式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在这样的句子结构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义也相同相近或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与“箭”相对,“箭”是名词,就可以断定,“奔”是“名司,应为“奔马”之义。“忠不必用,贤不必以”。从句式结构看,属于对仗,“用”是“任用”,是动词,那么“以”应与之同词性,同词义。
3、以事推文,以理推文。事理指有关事实背景,如古书中有一句话“玉人献璞而楚王诛之”这个“诛”译成“杀”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卞和献璞只被砍去双脚,实际上并不曾被杀,所以“诛”只能译成“惩罚“惩治”。遂墨以葬父公,“墨葬”绝对不是用“黑墨”安葬“,应是”穿黑色衣服”。
文言句子翻译遇到生僻字的情形是不会少的,重要的是看文言文时不懂的地方要勤查古汉语词典。积累对实词的理解,“猜”只是不得已的辅助手段。
文言文译句时,首先要直译,其方法为: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字顺——调、补、猜。
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将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语体文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后闻陵降,上怒甚,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之急。其素所畜只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车柔戎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暴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当得报汉也。
(班因《汉书、李广苏建传》)
翻译下列句子
1、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
2、陵事亲孝,与士信,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之争
3、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
板 书
文言句子翻译的要求和技巧
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字顺。
六方法:留、删、换,调、补、猜。
总 结: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字顺——调、补、猜。
二标准(信)
六方法(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