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6 11:01:11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 18 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01
02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古希腊
村社
中世纪
近代
现代
庄园、行会或商会、基督教
自治市镇、乡镇
社区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组织:村社
(2)特点:自治
(3)形式: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
的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1.古希腊的基层治理
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
材料一 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买。
材料二 欧洲封建社会城市中的行会组织。是同一行业的手工业者或商人,为保障本行业的利益而建立的封建性团体。行会有严密细致的章程,对内保证会员权利义务均等,对外实行垄断。通常所说的行会,主要指手工业行会。
材料三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它是西欧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世纪
(1)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
(2)行会和商会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地方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材料二 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础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3.近代民族国家
思考:近代民族国家建立基层治理的原因?
(1)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社会经济发展;
(2)继承地方自治传统。
原因:工业革命以来,社会救济的需要。
形成:政府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特点:(1)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权限职责清晰。
(3)社区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举足轻重。
4.二战后的西方国家社区出现
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的发展围绕地方自治的民主性和独立性进行,即对内的民主治理和对外的独立自主;
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1.西方社会救济保障的起源——中世纪时期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材料一:据统计,宗教改革前至少有 110 座养育院和 2000 多家施物所归教会所有,在这些场所接受救济的贫民有近 9 万人,费用占教会收入的 1/3。 ——彭迪先《世界经济史纲》
材料二:林里吉斯圣三一行会规定:当会员陷于贫困时,有权利从行会的收益中获取生活救济。获取的多少则要视情况而定。
——金志霖《英国行会史》
材料三 中世纪的庄园对贫困佃农的救济,包括为寡妇和幼子谋生,对孤儿提供监护和救助。另社会举办的慈善活动,其善款多用来修建医院,修缮道路和桥梁等公共设施,此外也会为穷人提供食物,帮助少女完婚或进入宗教,帮助儿童上学或学工。英国王室、贵族和富商也经常通过宴会、酒会的形式来资助贫民,帮助其维持生计。
依据材料思考:中世纪时期西方有哪几类社会救助机构?
教会救助、行会救助、封建庄园救助
材料:无论是救济活动的双方,还是救济的形式和内容都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施救者可以是贵族领主也可以是平民百姓,救济方式既可以是给予实物也可以是给予钱财亦或是提供公共服务等。
此时的社会救济性质是一种应急性的补救措施,而非预防性的社会保障。慈善活动的发起往往是针对某一具体灾害的产生,根据灾害的情况决定
施救者和受助者以及救助的形式和内容。灾害一旦过去,慈善活动也就
停止了。
依据材料思考:中世纪时期西方社会救助有什么特特点?
救济的随意性;应急性的补救
2.工业文明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劳工与资本家的矛盾逐渐显露。社会救济制度开始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保险制度。
(2)建立
国家 时期 表现
英国 17世纪初 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德国 19世纪 80年代 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美国 1935年 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
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
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
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
本建立。
(3)发展
①积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
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生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缓和了社会矛盾;缓
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消极影响: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
助长懒惰行为,造成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4)评价
初形成,第一部社会保险法
1951年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保险法。
渐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全覆盖,让亿万人享有基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更公平,突破城乡分割的藩篱
建立起了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课堂检测
1.有学者说,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阶级矛盾趋于激化、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这一产物是指
A.第三产业的发展 B.“福利国家”的建立
C.凯恩斯主义理论 D.“新经济”发展潮流
B
2.“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大化改新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庄园制 D.伊凡四世改革
B
3.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A.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B.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
C.消除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D.冲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B
4.“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影响甚大的社会现象,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制度的重大改良。这一政策
A.消除了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B.有利于调动民众工作积极性
C.调整利益分配稳定社会秩序 D.根治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这表明当时,西欧各国致力于
A.调整产业结构 B.发展社会主义 C.建立福利国家 D.实施计划经济
C
6.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工业化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以往翻了一番还多,导致税收和政府支出大幅度上扬的局面。这种情况受到越来越多西方人的批评,被认为对经济增长构成阻碍。这表明
A.高福利需要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来支撑
B.福利制度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C.过度的福利开支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D.福利国家建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
7.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人深渊。”这里的“安全网”的作用有
①缩小了贫富差距②使低收人者受惠多③发展混合经济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8.1601年,英国制定《济贫法》;1834年颁布《济贫法修正案》;1949年,英国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13.5%,1997年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其主要目的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 D.重塑政府形象
C



家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习题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说,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阶级矛盾趋于激化、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这一产物是指
A.第三产业的发展 B.“福利国家”的建立
C.凯恩斯主义理论 D.“新经济”发展潮流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
A.社会扶贫制度B.社会保障制度 C.“以工代赈” D.计算机网络
3.“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大化改新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庄园制 D.伊凡四世改革
4.20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资本主义国家
A.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B.滞胀现象频繁出现
C.社会矛盾得以消除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5.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A.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B.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
C.消除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D.冲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6.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是(  )
A.市场运营 B.政府主导
C.顺其自然 D.基层自治
7.俾斯麦说:“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在此俾斯麦是针对(  )
A.民众要求建立福利国家的愿望
B.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
C.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日增
D.动员民众投入对外扩张的需要
8.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创新精神。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新政的创新性最突出的体现是(  )
A.成立负责救济的政府部门
B.发放救济补助
C.实行“以工代赈”
D.以立法来保障救济
9.下图漫画中的人物陷入泥潭,日显疲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福利制度的弊端难以避免
B.高福利与超前消费相辅相成
C.高福利可以缓解政府债务危机
D.债务危机将使福利制度被取消
10.1985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入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津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内容。此做法(  )
A.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
B.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范围
C.说明英国已经消灭了贫困
D.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
——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盜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非常恶劣。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尚属空白,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发展的政策。2018年末,全国共有1008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20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5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1075万人次。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逐步健全,建立了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各类社会保险开始惠及全体城乡居民,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保险开始真正转变为普惠型的社会保险。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3万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万个,儿童服务机构664个;设有社会服务床位782.4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746.3万张,儿童服务床位10.4万张;建有社区服务中心2.7万个、社区服务站14.5万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3)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3世纪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
——摘编自房龙(人类的故事》
(1)材料一图一、图二描绘了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状况,指出其各自特点及两种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欧洲中世纪.“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所指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现的主要方式。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世纪“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表现。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阶级矛盾趋于激化、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可知这一产物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下为缓和社会矛盾而出现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指的应该是“福利国家”的建立,“福利国家”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弱势群体起到了保障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故选B;ACD的措施都与缓和社会矛盾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B
【详解】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指的是社会有上升的通道,但是也要为弱势群体提供保障,因此安全网针对的是社会弱势群体,具体而言,指的是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B正确;扶贫制度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内容,而且当时的英国并未有这一制度,排除A;“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举措,排除C;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网与题干内容中的“安全网”所指不一致,排除D。
3.B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8世纪前期,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士地分封,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西欧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故B正确;题干信息与日本大化改新、欧洲庄园制和沙皇俄国伊凡四世改革起均无联系,排除ACD项。
4.D
【详解】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所以这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选D;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其不会实行计划经济,排除A;滞涨现象的出现是国家干预经济失灵带来的后果,排除B;这些手段和措施能够缓和社会矛盾,但不会消除矛盾,排除C。故选D。
5.B
【详解】
据材料“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结合所学可知,福利支出增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错在“消除了”,排除;社会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措施,不会冲击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排除D。
6 D 
【解析】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故D项正确。
7 C 
【解析】俾斯麦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工人以社会保障,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国家就不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由此可见,俾斯麦主张加强社会保障来消除工人阶级的斗争,表明当时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日增,故C项正确。
8 C 
【解析】罗斯福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既维护了受救济者的尊严,又拉动了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崭新的福利制度,对以后福利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C项正确。
9 A 
【解析】注意图片信息“超前消费”“债务危机”“高福利”,说明高福利一方面推动人们超前消费,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容易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以致出现经济危机,另一方面也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债务危机,故A项正确。
10 A 
【解析】西方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大力倡导社会福利制度,导致政府财政开支过大,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减少社会福利的开支,材料中对于社会保障费用的压缩,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故A项正确;材料明显是压缩社会保障的范围,故B项错误;虽然实行社会福利措施,但英国的贫困并没有被消灭,故C项错误;撒切尔政府的目的是缩减社会福利范围,而不是提高妇女的地位,故D项错误。
11.
(1)主要做法: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
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英国近代政治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使得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
(2)发展: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通过立法和制度保证福利制度;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特点: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重视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
作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保障作用。
【详解】
(1)主要做法:根据“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可得出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影响:根据“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可得出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得出使得英国近代政治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根据“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得出使得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结合所学可得出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
(2)发展:根据“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并结合材料一可得出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根据“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可得出通过立法和制度保证福利制度;根据“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可得出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特点:根据“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逐步健全,建立了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各类社会保险开始惠及全体城乡居民,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保险开始真正转变为普惠型的社会保险。”得出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根据“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3万个……”可得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根据“设有社会服务床位782.4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746.3万张,儿童服务床位10.4万张;建有社区服务中心2.7万个、社区服务站14.5万个。”可得出重视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保障作用。
12.
(1)庄园:自给自足(或农奴劳动、地租剥削、农奴与领主人身依附明显等);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或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人身自由等)。关系:庄园是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逐渐兴起;随着城市的兴起,庄园逐渐衰败。
(2)现象:中世纪城市的自治斗争。方式:主要通过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来实现。
(3)政治上:城市中形成新兴的市民阶层,与封建贵族共同参政,分享权力,在等级代表会议中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受到重视。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活跃,发展迅速。文化上: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及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在教会的支持下,大学兴起。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图一西欧封建庄园”,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封建庄园具有自给自足(或农奴劳动、地租剥削、农奴与领主人身依附明显等)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图二西欧封建城市”,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封建城市的特点是:商品经济发展(或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人身自由等)。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是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逐渐兴起;随着城市的兴起,庄园逐渐衰败。
(2)根据材料二“ 在13世纪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并结合所学可知,“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所指的现象是中世纪城市的自治斗争。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的方式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谈中世纪“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的表现。如政治上:城市中形成新兴的市民阶层,与封建贵族共同参政,分享权力,在等级代表会议中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受到重视。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活跃,发展迅速。文化上: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及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在教会的支持下,大学兴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