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
一、单选题
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 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D. 体积为的乙物质,质量为
一杯椰子汁喝去一半后,剩下的一半椰汁
A. 质量减半,密度和体积不变
B. 质量和密度都不变,体积是原来的一半
C. 质量和体积减半,密度不变
D. 质量、密度和体积都是原来的一半
分别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的密度最大
B. 物质的密度是
C. 物质的密度是的两倍
D. 、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已知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分别用铁和铝各做一只实心球,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A. 铁球的质量和体积都比铝球大
B. 铁球的质量和体积都比铝球小
C. 铁球的体积比铝球大,但它的质量比铝球小
D. 铁球的体积比铝球小,但它的质量比铝球大
关于质量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
B.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C. 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D. 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甲、乙两个相同的试管里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液面相平,如图,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和体积、,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甲、乙两个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五分之三,乙的质量是甲的四倍,那么甲与乙的体积之比是
A. B. C. D.
用烧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与烧杯共同质量和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液体的密度是
B. 由图像可知,该液体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 该液体体积是时,液体的质量是
D. 烧杯的质量是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根据实验测出的液体质量和体积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A. B.
C. D.
一次需要量出密度为的酒精,最合适的量筒是
A. 量程,分度值 B. 量程,分度值
C. 量程,分度值 D. 量程,分度值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B. 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 水从升高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 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其质量变小了
关于密度的定义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 密度由质量和体积共同决定
D. 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二、填空题
为了测量一瓶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得,瓶中酸奶的密度为______,然后观察了瓶盖上标注的酸奶净含量为,则整瓶酸奶的体积为______。
测量
步骤 测整盒酸奶的质量 喝掉部分酸奶后,测总质量 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总质量
测量
数据
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厚度不计内装有的水,将瓶盖盖好后正放和倒置时水面到瓶底的距离如图所示,现在向瓶内投入质量为的玻璃球,当投入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球后水面刚好与瓶口向平。玻璃瓶的容积______;玻璃球的密度______。
镇江金山湖的一组实心雕塑如图所示,每座雕塑的质量,雕塑材料的密度为,这座雕塑的体积为______若用石蜡制作一座与雕塑大小一样的实心仿制品,则每一座仿制蜡像的质量为______
一支粉笔使用一段时间后,它的质量会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使用这支粉笔时所产生的粉笔灰,其密度______粉笔的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两个实心正方体铝块的边长之比为:,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质量之比为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在如图的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 相同不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 相同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______ 。初中物理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 。
实验序号 蜡块 干松木
体积 质量 体积 质量
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铝块、水来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甲同学用天平、量筒、铝块和水进行实验,所记录的数据在草稿纸上如图所示。乙同学用天平、量筒、烧杯和某种液体进行实验,先在烧杯中加入部分液体后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用量筒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重复三次,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一铝块 表二某液体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体积
厘米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体积
厘米
______
______
______
表三某液体
实验
序号 质量克 体积厘米
______
______
______
请根据甲同学的数据记录将表一数据填写完整。
甲同学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乙同学根据表二中的数据与与,发现无法得出像甲同学那样的结论,乙同学反思了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找到了原因,原因是:______。
请你根据表二的实验数据,把表三相应的液体质量填写完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密度特性的理解,分析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分析图象,得出相同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大小关系;
由图象可知得出,当甲物质的质量为时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甲的密度;当乙物质的质量为时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乙的密度,进而求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再利用求乙物质的质量。
【解答】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
B.由图象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如质量都为,乙物质的体积较小,故B错;
C.由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质量时,,,;
当乙物质的质量时,,,
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故C错;
D.体积为的乙物质的质量:,故D正确。
2.【答案】
【解析】解:一杯椰子汁喝去一半之后,质量和体积都变为原来的一半;因为密度是物质的固有特性,不随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不变。
故选:。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着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在状态不同时,密度可能也不同。
本题考查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要求考生可以认识质量和密度的内涵。
3.【答案】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当时,,,,
则、、的密度分别为:
,
,故B正确;
,
所以,即物质的密度最小,且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密度的四倍,故A、不正确;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所以、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
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本题考查了学生密度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单位。
4.【答案】
【解析】解:
A、当铁球的质量远大于铝球的质量时,根据可知,实心铁球的体积可能大于铝球的体积,故A可能,不符合题意;
B、铁球的质量小于铝球的质量时,根据可知,实心铁球的体积小于铝球的体积,故B可能,不符合题意;
C、铁球的体积大于铝球,根据可知,铁球的质量一定大于铝球的质量,故C不可能,符合题意;
D、当铁球的质量略小于铝球的体积时,根据可知,铁球的质量可以大于铝球的质量,故D可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
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做成实心球,由密度公式可知:体积相同时,铝球的质量比铁球的质量小;铝球的体积比铁球的体积稍大,铝球的质量可能比铁球小;
铝球的体积比铁球的体积大很多,铝球的质量可以比铁球大;铝球的体积比铁球的体积小,铝球的质量比铁球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密度公式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
5.【答案】
【解析】解:、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形状变化,但体积、质量不变,密度不变。故A错误;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故B正确、D错误;
C、气体密度与温度、压强都有关系。不同温度、不同气压下的空气密度不相同。故C错误。
故选:。
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密度大小用公式比较。
此题考查了对密度概念、密度公式的了解与掌握,抓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是本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两液体的体积大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根据图判断液体体积的大小,根据密度公式判断出两液体的密度关系。
【解答】
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甲管竖直,乙管倾斜,此时两管内的液面相平,则乙管里面的液柱长,所以,甲、乙试管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根据,可知,,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
【解析】
【分析】
比值的计算是物理中常见的题型,解题时的方法是,明确需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条理清楚地进行运算。
已知甲、乙两金属的密度之比和质量之比,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求出它们的体积关系。
【解答】
解:已知:,,
根据可得:。
故选A。
8.【答案】
【解析】解:
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即没有液体时,液体与烧杯共同质量为,则烧杯的质量为,故D错误;
当液体体积时,液体的质量,则液体的密度,故A正确;
由图像可知,该液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密度不变,故B错误;
该液体体积是时,液体的质量,故C错误。
故选:。
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即没有液体时液体与烧杯共同的质量,据此求出烧杯的质量;根据图像读出当液体体积时液体与烧杯共同的质量,求出液体的质量,利用求出液体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所处的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利用求出该液体体积是时液体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对密度特性的理解,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9.【答案】
【解析】解:
由图象可知,当液体体积为时,即量杯中没有装液体时,质量,这就是量杯的质量,即;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
则液体的质量,
液体的密度:
。
故选:。
由图象可知,量杯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
用总质量减去量杯的质量,再利用公式可求出液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进一步分析和计算。
10.【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公式求出酒精体积,将此体积先对照选项中的量程,排除量程小于酒精体积的,再选择分度值较小的量筒即可。
熟练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酒精体积,根据量程大小、分度值大小选择合适的量筒,便可找到答案。
【解答】
,
酒精的体积:;
中的量筒,酒精体积超过其量程,不能盛下酒精;
和中的量筒,均能盛得下酒精,但分度值较大,测量时准确度小,所以用中的量筒比较合适,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
【解析】解:
A、因为氧气罐的容积不变,当罐内氧气用去一半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半,由可知,瓶内氧气的密度减小一半,故A正确;
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一般体积会发生变化,由可知,其密度会发生变化,例如:水结冰,密度变小,故B错误;
C、水从上升到,质量不变,但体积变小,由可知,水密度变大,故C错误;
D、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组成铅笔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悬浮”是因为铅笔处于失重状态,故D错误。
故选:。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先分析氧气质量和体积的变化,然后根据得出氧气密度的变化;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存在的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水在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在太空中的铅笔,处于失重状态。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对质量属性和密度特性的理解,属于基础题目。
12.【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密度的物理意义。需要清楚的是,同种物质状态不变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已知特性,与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解答】
对于状态和温度都确定的物质,密度大小是一定的,与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都没有关系;
所以选项A、、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答案】
【解析】解:
由步骤可得,喝掉酸奶的质量:
;
由步骤可得,所加水的质量:
,
由题意可知,所加水的体积等于喝掉酸奶的体积,
则由可得,喝掉酸奶的体积:
,
则酸奶的密度:
;
由盒上标注的净含量可知,盒中酸奶的总质量,
则酸奶的总体积:
。
故答案为:;。
整盒酸奶的质量减去喝掉部分酸奶后测得的质量即为喝掉酸奶的质量,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得的质量减去喝掉部分酸奶后测得的质量即为所加水的质量,根据求出所加水的体积即为喝掉酸奶的体积,根据求出酸奶的密度,盒上标注的净含量即为酸奶的总质量,根据求出酸奶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喝掉酸奶和整盒酸奶的密度相等,同时注意单位的换算。
14.【答案】
【解析】解:
由可得,水的体积:
,
因为左图中玻璃瓶下面为柱形,
所以,根据可得,玻璃瓶的底面积:
;
右图中倒置时空白部分的体积:;
则玻璃瓶的容积:。
由题意可知,玻璃球的总体积:;
玻璃球的总质量:,
玻璃球的密度:。
故答案为:;。
先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求出水的体积,由于两种放置方式中,水的体积相等,又因为玻璃瓶下面为柱形,根据即可求出玻璃瓶的底面积,然后可求右图中空白部分的体积,水的体积和空白部分的体积之和等于玻璃瓶的容积。
空白部分的体积即为玻璃球的体积,已知玻璃球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得其密度。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明白玻璃瓶的容积是不变的,此题中能够把两个图形结合起来得到空着部分的体积是突破点。
15.【答案】
【解析】解:由可得,这座雕塑的体积;
若用石蜡制作一座与雕塑大小一样的实心仿制品,体积相同,即;
由可得,每一座仿制蜡像的质量。
故答案为:;。
知道雕塑的质量和雕塑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变形求雕塑的体积。
若用石蜡制作一座与雕塑大小一样的实心仿制品,体积相同,利用利用密度公式变形求每一座仿制蜡像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明确两个雕像的体积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变小 等于
【解析】解:粉笔使用一段时间后,组成粉笔的物质在减少,所以粉笔的质量变小;
使用这支粉笔时所产生的粉笔灰,虽然质量较小,但与整只粉笔的种类、状态和温度都没有变化,所以密度是不变的。
故答案为:变小;等于。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此题考查了质量和密度的物理意义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7.【答案】: :
【解析】解:因为都是铝块,所以两铝块的密度之比为:::;
因为正方体的体积,为边长
所以甲乙两个实心正方形铁块的体积之比:
::::,
由得其质量之比:
::::。
故答案为::;:。
已知两个实心正方体铁块边长,可求体积之比,由于都是铝块,可知密度之比,根据公式求质量之比。
本题考查密度的比较,关键是考查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难点是通过边长求出体积之比,再就是审题时一定要看清物体是实心正方体,这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相同 不同 密度 压强 找到普遍规律
【解析】解:;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相同不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相同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初中物理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压强;
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找到普通规律。
故答案为:;相同,不同,密度,压强;找到普遍规律。
描点连线即可完成;
分析表中数据,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定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在物理中利用比值法定义有压强、速度等;
测量多组数据有时候为了求平均值,有时候是为了找到普遍规律。
本题考查描点法作图,从而得出密度的比值法定义。在测量中通常会多次测量,不同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也会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19.【答案】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水的质量测量有误,总质量没有减去烧杯的质量
【解析】解:根据甲同学在草稿纸上的记录,可知他做次实验的金属块的质量分别是:、、,由水的体积和下面对应的、、可知其体积分别为:、、见下表:
实验序号 金属质量 金属体积
分别分析每一次试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对比乙同学表二中的数据、、可知水的质量测量明显有误,因为他是“先在烧杯中加水后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所以很有可能是总质量没有减去烧杯的质量,因而导致实验结论不正确;
表二中,、两次变化的质量为,变化的体积为,所以每某液体的质量为,所以表三中应该这样填:
表三某液体
实验
序号 质量克 体积厘米
故答案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水的质量测量有误,总质量没有减去烧杯的质量;;;。
根据甲同学在草稿纸上的记录、可直接填写次验中质量的数值,体积分别为,、、。
分析甲同学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可知,质量成倍增加,体积也成倍增加,说明质量与体积是成正比的。
对比乙同学表二中的数据、、可知水的质量测量明显有误,可从他测量的方法“先在烧杯中加水后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查找原因;
表二中,判断出、两次变化的质量和变化的体积,找出规律即可解答。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能力,这类题型是常见题型,也是常考的题型。涉及到了控制变量法研究思想,结论的成立是建立在条件的基础上的,所以分析时一定要先找条件,即相同的量,然后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