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故乡人》练习
一、积累·整合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
A河堤(tí) 湍急(tuān) 鳜鱼(jué) 信笺(qiān)
B腌制(yān) 间或(jiān) 沉疴(gě) 一爿(piàn)
C半晌(xiǎng)淤塞(sāi) 拙于言词(zhuó) 粗糙(cào)
D欹侧(qí) 逞能(chěng) 烹制(pēng) 炮制(pào)
2、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迫不急待 砌墙 浮雕 应付
B穿流不息 防碍 雍肿 竹杆
C邻次栉比 不详之兆 抱酬 麝香
D指手画脚 惊涛骇浪 俯瞰 贤惠
3、填入下列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一条大青鱼,______长达七八尺。
②鱼船的船主都是个小财主,______他们也随船下湖,架船拉网,勇敢麻利处不比雇来的水性极好的伙计差到哪里去。
③______他的大力,没有什么传说的故事,他没有表演过一次,也没有人和他较量过。
A往往 因为 关于
B常常 虽然 对于
C往往 虽然 关于
D常常 因为 对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辽阔的草原上,没有别的建筑物,十多座油井架星罗棋布地耸立着。
B这种走马观花地了解一点表象的工作态度,根本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C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D班里出现了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等到蔚然成风后再治理就困难多了。
5、文学常识填空
《故乡人》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江苏高邮人,____代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他的第一本小说集是____________。
二、思考·领悟
(一)阅读下面文句,完成后面练习
1.她一定觉得:这身湿了水的牛皮罩衣很重,秋天的水已经很凉,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是那个样子。
结合文章,分析金大力多少年来到底是什么“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分析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在文章第一、二部分,作者隐藏了自己的情感,仿佛是一个远远的观望者,而在第三部分结尾作者终于走出来,说了句“你好,王淡人先生!”,在这句话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汪曾祺曾自称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在他的《自报家门》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有人问我是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我说这跟我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有关。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苦、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这一路的印象深深注入了我的记忆,我的小说有很多篇写的便是这座封闭的、褪色的小城的人事。”
请结合上述材料,思考这篇文章以“故乡人”为题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拓展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针对所说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阐述,语言通顺,不出现错别字,100字以内。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因为顾虑“龙”[注]的英译“dragon”在西方可能带来负面效果,呼声最高的龙并未入选,近期“改龙事件”更成为社会热点。国内有人建议要修正“龙”作为中国国家的形象标志,由此引起网上沸沸扬扬的争论。
[注] 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攻击性和霸气的庞然大物。
参考答案
一、积累·整合
1、C。 A错3个(河堤dī 鳜鱼guì 信笺jiān);B错3个(间或jiàn 沉疴kē 一爿pán);C错4个(半晌shǎng 淤塞sè 拙于言词zhuō 粗糙cāo);D错1个(炮制páo)
2、D。(A迫不及待 B川流不息 妨碍 臃肿 竹竿C鳞次栉比 不祥之兆 报酬)
3、C。(“往往”表示某种情况经常出现,“常常”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往往”仅指过去经验中的事,“常常”却可以指将来发生的事。“往往”不表示主观愿望,仅表示客观的规律性,“常常”可以表示主观愿望,不一定表示客观规律性。 “虽然”连接分句,表示让步关系,即承认甲是事实,乙却并不因此而不成立。“因为”用来引进表示原因的人或事物。在②句中,第一个分句与后面的句子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关于”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事物,“对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关于”作状语,只能用在主语前,“对于……”作状语,用在主语前后都可以。)
4、B。(B项的“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A项的“星罗棋布”意思是象星星似的罗列着,象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十多座”还谈不上。C项的“循序渐进”意思是(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放在该句中不合语境,可改用“周而复始”。D项的“蔚然成风”形容很多人都在做某种有意义的事,形成一种良好的风尚,不能用在“不良现象”方面。)
5、《晚饭花集》 汪曾祺 当 小说 散文 戏剧 《邂逅集》
二、思考·领悟
(一)1.“重”的不仅仅是牛皮罩衣,还有生活的压力。“凉”的不仅仅是秋天的水,还有心,是面对卑微辛酸生活而表现出的平静。“父亲的话越来越少”,是因为生活把他们所有的苦与乐、悲和喜掩埋了。这是一种平淡得近于木然的生活状态,生活在重复中,表现出无奈、顺从与适应。
2.金大力 “没有什么本事”,是一个平凡、朴实、普通、极不起眼儿、又有些笨拙的劳动者,他拙于言词,却本能地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得到主人家的礼遇和同行的尊重。他开着一爿茶炉子,生活很辛苦却感到知足,经年不变地重复着古老的生活轨迹。达观的生活态度或许就是“没有什么本事”的金大力的最大本事。
3.这段环境描写从侧面揭示了王淡人的精神内涵。他热爱生活却不执著于功名利禄,追求自由、闲适、恬淡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坚守人间的真善美。
(二)1、这句“你好,王淡人先生”,显得亲切,仿佛王淡人正迎面向作者走来。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王淡人潇洒、达观的生活态度,不求闻达但求清心的精神追求的赞许。在王淡人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2、①体现了作者对故乡一往情深的眷念。②这篇《故乡人》就是作者对于沧桑人世最温情的抚慰。③体现了作者对生存的反思和感悟,面对世事的喧嚣、浮躁,作者追求心境的平和、幽雅,“故乡人”就是精神的回归。汪曾祺追求是一种纯朴和谐和具有勃勃生机的生活境界。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一个率性而为没有束缚的世界,一个安静和乐没有纷争的世界。
三、应用·拓展
示例:(1)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其形象往往会让部分西方人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容易招致误读、误解甚至别有用心的歪曲。所以应当“改龙”。
(2)从“龙”英译成“dragon”历史看,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建构的结果。从传播交流的编码和解码看,“龙”翻译成“dragon”对树立中国国际形象不利,应予改之,这种更改既必要,也切实可行。
(3)我认为龙无需废,亦无需正名。因为龙和鹰本身只是先民图腾的选择,但选择本身和选择的历史却不仅不容忽视,还需要深度尊重。
(4)全球化并非是要“砸烂一个你,揉碎一个我,最后再和在一起,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四不像”。倘连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唯一能唤起中国人同根同种的东西也一起砸碎,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结局将不堪想像。所以,龙不能改也不应改。(共26张PPT)
故 乡 人
汪曾祺
人都有恋土恋乡的情结。“日暮途且远,游子悲故乡”,淋漓地表述了思乡的情怀;叱咤风云的曹操,在《却东西门行》诗中云:“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无穷的乡思,绵长不断。
无论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人们的心目中,连月亮都是故乡的更明亮,故乡就是自己灵魂的栖居地,就是自己心的泉眼,就是扯着自己这只大风筝的那根长长的丝线。只要思着故乡、念着故乡,人们的心中就会多几分踏实,添几分温馨。
对于故乡,我们总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好回忆,难忘那故乡的山,难忘那故乡的水,难忘在故乡度过的美好的岁月,恐怕最不能让我们忘怀的,还是那故乡的人,就让我们跟随着汪曾祺老先生,来到他的故乡,体会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那里的人们,体会他对故乡的深厚质朴的爱。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1.给下列各组形近字组词
①戳( ) 戮( )
②掺( ) 渗( ) 惨( )
③篙( ) 蒿( )
④剽( )嫖(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间或() 一爿( ) 塑造() 瓦脊() 冲坍( ) 半晌() 傍黑() 颠簸() 瘌痢头( )()笨拙( )忒 ( )欹侧( )沉疴( )淡泊( )痈疽( )信笺( )痄腮( )
检查预习
1.给下列各组形近字组词
①戳( ) 戮( )
②掺( ) 渗( ) 惨( )
③篙( ) 蒿( )
④剽( )嫖(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间或(jiàn) 一爿( pán) 塑造(sù) 瓦脊(jǐ) 冲坍( tān) 半晌(shǎng) 傍黑(bàng ) 颠簸(bǒ) 瘌痢头( là)(lì)笨拙( zhuō )忒 ( tēi )欹侧(qī)沉疴( kē)淡泊( bó )痈疽( yōng )(jū)信笺(jiān )痄腮( zhà )
检查预习
3、听写
湍急 :水势急。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指手画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的指点、批评。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 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的密集。
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故乡人
打鱼的
大船拖网捕鱼 放鱼鹰捕鱼 扳罾捕鱼 撒网捕鱼
下水赶鱼
略写
详写
介绍其名字由来 介绍当瓦匠头儿的原因 介绍金家茶炉生意
金大力
性格
憨厚、朴实勤劳、正直知足、善良
钓鱼的医生
生活习性 家居摆设 为乡人看病 写两件傻事
人淡如菊
医术高超
医德高尚
在清贫风雅中自得其乐,急公好义,淡于世故,不为浮名所累,淡泊风雅,求得世俗中的豁达。
大家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了他的《端午的鸭蛋》,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汪曾祺平淡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他的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淡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汪曾祺,体味他那种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受他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汪曾祺简介:(192O~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入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nào)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zuō泛指各种行业)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
1、任选三个人物中的一个,对其加以介绍。(100字左右)
提示:介绍中应涉及到:人物的职业、外貌形象、行为特点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2、三个人物当中你最欣赏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
(1)打鱼的一家
特点:在艰辛的生活中,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重压。这一家人面对卑微、辛酸的生活,表现出的平静,他们没有怨天尤人,呼号哀告,只是默默承受,他们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2)金大力
他是乡村中一个笨拙的瓦匠,更拙于言辞,但是却得到了乡亲的认可。依靠的是他淳朴的性格,甘愿为他人付出的处世态度,不计报酬的本性和容易满足的心态。
(3)钓鱼的医生
他潇洒脱俗,一边钓鱼,一边行医。经常免费为乡亲看病治病。家乡发水,他冒死救人;朋友落魄,他慷慨解囊,不求回报。他是乡村医生,但却集侠义与隐士于一身。
课堂讨论
思考1:作者为什么把看似互不相干的三组人物放在一篇散文里?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思考2、以《故乡人》为例,你感受到了汪曾祺作品中怎样的乡土风情?
思考1:作者为什么把看似互不相干的三组人物放在一篇散文里?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这三组人物看似互不相干,但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故乡人的平平淡淡,他们都有一颗随遇而安的心,他们身上有一种安于此生、乐与此生的生命体认。这种平淡中折射出的真率的人性、朴素的人情以及正直磊落的人格,以及和人关系融洽和睦、人与人交往率直真诚的古朴环境,构建出一个重义轻利、仁和爱人的古朴乡镇风俗场景。这正是汪曾祺文学审美理想的核心。
思考2、以《故乡人》为例,你感受到了汪曾祺作品中怎样的乡土风情?
汪曾祺作品中的场景不仅写水乡的风景如何优美,更多地把自然景物和人情风俗结合起来,写出了江南水乡古朴的生活场景,写出了各行各业各色人的生活习性,自然本真的生活深处,还有着这样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朴素、沉静、自在、水一般的生命之美。作者正是在这种民俗风情画与人物的情爱、生活故事中挖掘人性的至美,寄寓个人的理想。
一庭风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汪曾祺一支笔写尽平头百姓的欢欣,写活了小户人家的乐趣。这欢欣和乐趣像自在的水墨,在宣纸上稍一点染,即洇开来,成为迷濛淡远的一片。他使人感到在这平凡尘世上,还有着若多诗意。汪曾祺是童心未泯的老顽童,也是可爱的、文雅的老饕;他在语言文字的厨房里忘情操作,其味津津,其兴勃勃。我们相信汪曾祺来生转世,必是要做济公的──寄意山水楼台,吃遍五湖四海,悠哉游哉!
他笔下的一切,无不成为诗意的存在,诗性的化身。在以故乡为背景的小说里,汪曾祺描绘出了具浓郁地方特色的风俗画,令人神往。在他看来,风俗中保留着一个民族常绿的童心,可使一个民族永葆青春。历史的车轮呷呷作响,轧碎了多少风花雪月、田园牧歌;当许多美好的景致已成世纪绝唱,汪曾祺的作品便显得愈益可贵。他毕竟为我们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活化石,提供了民间风俗那鲜活流动的精神实体。
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里,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我为什么写作》)
汪曾祺以其文本谈天论地,谈人说己,坦坦荡荡,了无心机,像一个自足的隐者。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却东西门行
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①,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②。 奈何此征夫③,安得去四方④。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⑤,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⑥,猛兽步高冈⑦。 狐死归首丘⑧,故乡安可忘。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崇尚和谐,以静为本,以“和”为贵;一方面顺应人情,重视常识,讲究日常的生活经验,体现了一种享受现世的乐观精神。汪曾祺写故乡、谈文化的散文正是体现了这样的一种文化心态――一种植根于农业文明的淡泊自然、雍容宁静的久违了的士大夫情趣。从这一点看,汪曾祺是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现方式和精妙之处的。
好的散文小品应有三个特征: 一是“带有文化气息”;二是“健康的”;三是“悠闲的”。这三个条件是汪曾祺散文创作的前提,也可以说是散文的“文化本体性”的最好注脚。正因为具备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内涵,所以即便不写重大题材,不去表现人类的永恒主题,汪曾祺的散文仍具有超越地域和时间的价值。
人和树一样,也有自己的根,那,就是故乡。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走多远,总有一种顽强的东西根植在你身上,那是故乡对你的馈赠。汪曾祺就是这样。读罢《故乡人》,你有何感想呢?《故乡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汪曾祺的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
2. 阅读文本,把握三则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3. 品味汪曾祺富有个性的语言,欣赏作者“平淡之中见神奇”的高超的文字功力。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预习。
(1)以30分钟为标准,学生粗读全文。
(2)以课下注释一为纲要,查找资料,丰富对作者的认识。
2.设置问题,请学生用100个左右的文字,分别介绍三个人形象。
(提示:介绍中应涉及到:人物的职业、外貌形象、行为特点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3.分组诵读三则故事后,用5分钟左右时间准备,各组交流,彼此补充。评选出最佳者。在串讲的过程中,正音。(积累)
(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的能力。)
4.三个人物当中你最欣赏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感受 鉴赏)
(1)打鱼的一家
特点:在艰辛的生活中,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重压。这一家人面对卑微、辛酸的生活,表现出的平静,他们没有怨天尤人,呼号哀告,只是默默承受,他们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2)金大力。
他是乡村中一个笨拙的瓦匠,更拙于言辞,但是却得到了乡亲的认可。依靠的是他淳朴的性格,甘愿为他人付出的处世态度,不计报酬的本性和容易满足的心态。
(3)钓鱼的医生。
他潇洒脱俗,一边钓鱼,一边行医。经常免费为乡亲看病治病。家乡发水,他冒死救人;朋友落魄,他慷慨解囊,不求回报。他是乡村医生,但却集侠义与隐士于一身。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同一答案。)
5.汪曾祺的作品,最高明之处就是不刻意雕琢。刻画人物如此,环境描写更是如此。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有高妙的用意。
(请学生把三个故事之中有关环境描写的部分划出来。)
(思考 领悟)
(1)《打鱼人》中作者主要介绍的是打鱼人一家的艰辛,但却用了不少笔墨介绍其它几种打鱼方式,为什么?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张帆打鱼的盛况和放鹰捉鱼的快事,是为了和打鱼人一家的艰辛生活形成对比,表现打鱼人一家的地位卑微,生活艰难,更表现了这一家人对无奈生活的顺从和适应,面对辛酸生活表现出的平静。
(2)《金大力》中,特别介绍了金家茶炉的生活场景,这对表现金大力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这个生活场景的介绍为金大力的性格铺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背景。他长年累月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单调的生活环境中,每天重复同样的劳动,所以形成了他淳朴的性格和易于满足的心态。他的人缘好和做茶炉生意也是离不开的。
(3)《钓鱼的医生》中,有一句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一会儿,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儿上了。”这句话非常富有情趣,你认为呢?
这虽然是一句很不起眼的自然环境描写,但作者却用意很深。可以看出王淡人追求恬淡闲适生活的性格特点。真实、自然,给读者以强烈的画面感。表达了王淡人热爱生活,却不执着于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和解脱的精神内涵。
6.《故乡人》文中,每一篇的结尾都意味深长,给读者回味和咀嚼的空间。这是汪曾祺作品独特的结尾方式,试比较三则故事的结尾,作用有什么不同。(思考 领悟)
(1)秋天的水越来越凉,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打鱼人》)
结尾意味深长,作者对打鱼人一家的同情不是直接表述出来,而是蕴涵在这句叙述当中了。创设了一个悲凉的环境,表现出作者淡淡的悲哀。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2)金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是那个样子。高大结实,沉默寡言。不,他也老了,他的头发已经有几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大显,墨里藏针。(《金大力》)
这是对金大力性格的一句高度总结。最后一句,“墨里藏针”,虽然表面写的是头发,实际是说金大力在朴拙的外表下,有一颗真正的善于洞察人生的聪慧心。
(3)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你好,王淡人先生!(《钓鱼的医生》)
“一庭春雨,满架秋风”是作者再一次表现王淡人的恬淡、陶然之心,清贫而不为浮名俗利所累。后半句是作者对王淡人由衷的赞叹,以此做为全篇的结尾,更体现了作者自己的情趣和追求。
7.课后作业
(1)学习汪先生的写作手法,用300-500字描写一个你身边最平常的人物。(比如:你的邻居、同学、校工等。抓住最本质的内容,能够打动读者)(应用 拓展)
(2)给下列各组形近字组词(知识整合)
①湍( ) 揣( ) 踹( ) 遄( )
②戳( ) 戮( )
③淘( ) 陶( ) 啕( ) 掏( )
④掺( ) 渗( ) 惨( )
⑤痄( ) 柞( ) 祚( )
⑥篙( ) 蒿( )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间或( ) 一爿( ) 塑造( ) 瓦脊( ) 冲坍( ) 半晌( ) 傍黑( ) 颠簸( ) 瘌痢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