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相关知识点: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两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形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毛泽东领导,起义后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军事,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于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③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它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1 .某影视剧制作中心准备拍摄电视连续剧《一代伟人﹣﹣毛泽东》,下列镜头不应该出现的是
A.毛泽东领导南昌起义
B.毛泽东带领军队进军井冈山
C.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紧紧握手
D.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1927年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毛泽东没有参加南昌起义。A符合合题意;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军队进军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是毛泽东参与的行动;1928年朱德和毛泽东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C是毛泽东参与的行动;1935年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D是毛泽东参与的行动。由以上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2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召开的会议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为成员的三人指挥小组来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3 .夏雨同学阅读了名著《伟人》之《毛泽东》(下图),下列哪一片段他不可能在该著作中读到( )
A.毛泽东指挥军队攻入长沙城
B.毛泽东带领军队进军井冈山
C.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紧紧握手
D.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湘赣边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攻打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成,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该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因此答案A是不可能有的现象。故选A。
4 .根据下图中人物判断,下图反映的1945年历史场景最有可能是
A.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毛泽东率领部队长征
C.毛泽东赴北京途中
D.毛泽东转战陕北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的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和周恩来应蒋介石之邀,去重庆进行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题干图片描述的就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情景,所以答案选择A。
5 .电视剧《毛泽东》真实、客观地展现了伟人毛泽东的辉煌人生,下列有关毛泽东的图片中标志着新中国诞生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新纪元,B符合题意。井冈山会师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A不符合题意。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C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6 .《长征组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这部分歌词反映的史实是
A.四渡赤水河
B.召开遵义会议
C.飞夺泸定桥
D.甘肃会宁会师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中的歌词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描写的是长征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从“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是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以后毛主席开始指挥革命,也使得遵义会议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项符合题意;ACD时期毛泽东已经取得了领导权,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7 .如下图为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反映了毛主席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场景。他当时思索的是
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到实处
C.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 D.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所以A项符合题意;这条道路重心在农村,与苏联的城市革命道路不同,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统一战线分裂,国共处于对峙时期,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该画反映了思考“革命道路”的历史情境,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8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警卫员给毛主席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主席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反映了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三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在西柏坡村”“打了三个战役”可得出这是解放战争期间的是三大战役,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C项正确;A项属于敌人对延安的进攻,与三大战役无关,排除A;B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排除B;D项是渡江战役,排除D;故选C。
9 .从建国70年来小学课本变迁中我们能读到时代发展的脉搏。通过如图部分目录,你认为该课本应用于
目录一毛主席词一首
二红心永向太阳
四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前进—热烈欢呼广西壮族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
七阶级斗争这根弦一分一也松不得
A.过渡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斗争,全国开始出现动乱局面。根据材料“革命委员会成立……阶级斗争这根弦一分一也松不得”可知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现象,故通过如图部分目录可知该课本应用于“文革”时期。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 .以下是毛主席的题词,其中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思想路线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做出了改革开发的伟大决策,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 .毛主席诗词中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桥”指的是
A.卢沟桥
B.泸定桥
C.武汉长江大桥
D.北京立交桥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毛主席诗词中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这是对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赞扬,故C符合题意。卢沟桥,日寇曾发动卢沟桥事变;泸定桥,红军长征时飞泸定桥;北京立交桥是交通建筑,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 .填空题。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毛泽东》,________年7月,毛泽东在________出席了中共一大;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创建了__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开创了___________________、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1935年1月召开的________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在____________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作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报告,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将___________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1921 上海 井冈山 农村包围城市 遵义 延安 《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思想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前两空根据“中共一大”这一提示可以确定时间是1921年,地点是上海;第三、四空根据时间提示可以判定: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根据时间提示,第五空应填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一次会议:遵义会议;最后三空根据时间和会议提示可以判定是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会议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考点:毛泽东的革命活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13 .2018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走近伟人——毛泽东”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是长征时期的毛泽东,他写下大气磅礴的诗篇《长征》。请答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及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图二是毛泽东赴重庆前,在延安机场留下的“挥手之间”。有人说,1945年8月毛泽东敢冒风险到重庆,是一身系天下安危。请分析毛泽东等中共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这次谈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什么历史意义?
(3)图三是毛泽东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对哪里的重点进攻?图四,这一命令下达以后,解放军发动了什么战役?取得了什么战果?但遗留下什么历史问题?
材料二、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4)材料二中毛泽东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他们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5)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伟人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答案】(1)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3)陕北(陕北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台湾被国民党占领,形成海峡两岸对峙的局面。
(4)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5)提示:要时刻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作贡献;要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实事求是,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热爱祖国,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等
【解析】
【详解】
(1)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等中共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中国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入了被动地位。
(3)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与敌人相比,力量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渡江战役使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形成海峡两岸对峙的局面。
(4)毛泽东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5)启示类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要时刻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作贡献;要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实事求是,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热爱祖国,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等。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