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节选)》练习
一、积累·整合
1、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沏茶 皱纹 舀水 照耀
B包裹 码头 棉袄 鞠躬
C纽扣 融化 原故 哆嗦
D停泊 抽搐 发怔 额头
2、依次填入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不久前林浦也下了一场大雪,许三观看到身旁的石缝里__没有融化的积雪,在阳光里闪闪发亮。
(2)许三观说着举起手里的碗拍了拍,然后他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__到了一起。
(3)冬天的寒风吹在他脸上,又__到了脖子里,他开始知道寒冷了
(4)他感到风正从胸口__下去,一直到腹部,使他肚子里一阵阵抽搐。
A留着 聚 进 吹 B镶着 堆 灌 滑
C留着 堆 灌 吹 D镶着 聚 进 滑
二、感受·鉴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练习
(一)他从包裹里拿出了一只碗,将河面上的水刮到一旁,舀起一碗下面的河水,他看到林浦的河东在碗里有些发绿,他喝了一口,冰冷刺骨的河水进入胃里时,使他浑身哆嗦。他用子抹了抹嘴巴后,仰起脖子一口将碗里的水全部喝了下去,然后他双手抱住自己猛烈地抖动了几下。过了一会儿,觉得胃里的温暖慢慢地回来了,他再舀起一碗河水,再次一口喝了下去,接着他再次抱住自己抖动起来。
1、这一段文字的描写主要侧重人物的____
2、请简要分析这段细节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坐在河边窗前吃着热气腾腾午饭的林浦居民,注意到了许三观,他们打开窗户,把身体探出来,看着这个年近五十的男人,一个人坐在石阶远下面的那一层上,一碗一碗地喝着冬天寒冷的河水,然后一次一次地在那里哆嗦,他们就说:“你是谁?你是从哪里来的?没见过像你这么口渴的人,你为什么要喝河里的冷水,现在是冬天,你会把自己的身体喝坏的。你上来吧,到我们家里来喝,我们有烧开的热水,我们还有茶叶,我们给你沏上一壶茶水……”
许三观抬起头对他们笑道:“不麻烦你们了,你们都是好心人,我不麻烦你们,我要喝的水太多,我就喝这河里的水……”
他们说:“我们家里有的是水,不怕你喝,你要是喝一壶不够,我们就让你喝两壶、三壶……”
许三观拿着碗站了起来,他看到近旁的几户人家都在窗口邀请他,就对他们说:“我就不喝你们的茶水了,你们给我一点盐,我已经喝了四碗水了,这水太冷,我有点喝不下去了,你们给我一点盐,我吃了盐就会又想喝水了。”
他们听了这话觉得很奇怪,他们问:
“你为什么要吃盐?你要是喝不下去了,你就不会口渴。”
许三观说:“我没有口渴,我喝水不是口渴……”
他们中间一些人笑了起来,有人说:
“你不口渴,为什么还要喝这么多的水?你喝的还是河里的冷水,你喝这么多河水,到了晚上会肚子疼……”
许三观的在那里,抬着头对他们说:
“你们都是好心人,我就告诉你们,我喝水是为了卖血……”
“卖血?”他们说,“卖血为什么要喝水?”
“多喝水,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身上的血多了,就可以卖掉它两碗。”
对话是小说创作中展示人物,推动情节的重要手段。上面的选文主要就是由当地居民与许三观的对话构成,请结合具体的对话,分析对话在展示人物,推动情节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领悟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然后,许三观来到了林浦的医院,医院的供血室是在门诊部走廊的尽头,一个和李血头差不多年纪的男人坐在一张桌子旁,他的一条胳膊放在桌子上,眼睛看着对面没有门的厕所。许三观看到他穿着的白大褂和李血头的一样脏,许三观就对他说:“我知道你是这里的血头,你白大褂的胸前和袖管上黑乎乎的,你胸前黑是因为你经常靠在桌子上,袖管黑是你的两条胳膊经常放在桌子上,你和我们那里的李血头一样,我还知道你白大褂的屁般上也是黑乎乎的,你的屁股天天坐在凳子上……”
许三观在林浦的医院实了血,又在林浦的饭店里吃了一盘炒猪肝,喝了二两黄酒。接下去他走在了林浦的街道上,冬天的寒风吹在他脸上,又灌到了脖子里,他开始知道寒冷了,他觉得棉袄里的身体一下子变冷了,他知道这是卖了血的缘故,他把身上的热气卖掉了。他感到风正从胸口滑下去,一直到腹部,使他肚子里一阵阵抽搐。他就捏紧了胸口的衣领,两只手都捏在那里,那样子就像是拉着自己在往前起。
1、作品名为《许三观卖血记》,然而本篇的侧重点却并不在卖血的具体过程,而是重点放在了许三观卖血前后的过程。请你谈谈这样选取侧重点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三观的老婆曾反对卖血,认为“血是命根,是祖宗;卖血就是卖命,卖祖宗。”而许三观却频繁地以卖血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应用·拓展
阅读余华作品《许三观卖血记》的其它章节,或余华的其它作品,如《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写出1000字左右的内容梗概,或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读后感,在班里讨论交流。
【练习参考答案】
一、积累·整合
1、C(“原故”,应写为“缘故”)
2、B(选择最恰当的词语,除了从词语意思的角度考虑,还要考虑语言习惯、整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以及语言的表现力)
二、
(一)1、动作
2、细节描写,向读者展示了许三观卖血前喝水时所要承受的巨大痛苦;从内容上来说,突出他的反常行为,引起读者关注,同时也为后文中当地居民的对他的关注做了铺垫。
(二)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人物对话,言之有理即可。
如居民的问话“你是谁?你是从哪里来的?没见过像你这么口渴的人,你为什么要喝河里的冷水”;“你为什么要吃盐?你要是喝不下去了,你就不会口渴”;“你不口渴,为什么还要喝这么多的水?你喝的还是河里的冷水,你喝这么多河水,到了晚上会肚子疼……”实际上正是读者的疑问,而许三观的回答“你们都是好心人,我就告诉你们,我喝水是为了卖血……”;“多喝水,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身上的血多了,就可以卖掉它两碗。”则是解释了他先前河边喝冷水的反常行为。
三、1、参考要点:小说要通过人物塑造展示现实生活,现实主义小说更是如此,本篇小说以许三观卖血为核心事件,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比如许三观卖血前喝凉水的场景,我们能够读到当地居民的朴实与善良。因此作品以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面。(言之成理即可)
2、参考要点: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血液的再生功能使献血和卖血成为可能,然而从人类传统观念来看,血被视为生命之源,因而血液的买卖触及了人们心理上能够接受的底线。至于农民需要频繁地卖血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则展示了那个时代艰难的生存状态。(言之成理即可)
四、
拓展学生阅读范围,引导学生关注当代作家作品,并通过写梗概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共15张PPT)
许三观为什么要卖血?
许三观的卖血之苦表现在什么地方?
林浦的河水在碗里有些发绿,他喝了一口,冰冷刺骨的河水进入胃里时,使他浑身哆嗦。他用手抹了抹嘴巴后,仰起脖子一口将碗里的水全部喝了下去,然后他双手抱住自己猛烈地抖动了几下。过了一会儿,觉得胃里的温暖渐渐地回来了,他再舀起一碗水,再次一口喝了下去,接着他再次抱着自己抖动起来。
冬天的寒风催在他脸上,又灌到了脖子里,他开始知道寒冷了,他觉得棉袄里的身体一下子变冷了,他知道这是卖了血的缘故,他把身上的热气卖掉了。他感到风正从胸口滑下去,一直到腹部,使他肚子里一阵阵抽搐。他就捏紧了胸口的衣领,两只手都捏在那里,那样子就像是拉着自己在往前走。
饮冰冷河水之苦
饮饱无奈强饮之苦
卖血身体备受摧残之苦
旅途跋涉之苦
反复卖血之苦
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
——法国《读书》杂志
你从许三观卖血的命运中想到了什么,我们又能做什么
为了治好儿子的病,贫困的父母想到去卖血。但让老实巴交的他们发愁的是,他们甚至不知道去哪里卖血,怎么才能找到“血头”,连卖血都那么困难。
婴儿患重病无钱治
夫妇卖血无门药费难筹
这个在街上卖红薯老人,三轮车链条被城管人员剪断,前轮钢丝也被踩断。城管走了,他靠着墙哭泣。他得吃饭,他是个孤苦老人,所以他做不了民工,他也没力气去偷抢……
哭泣的卖红薯老人
你不让他卖东西也许是对的,那也要给他指条活路呀!
大叔叫郑占士,安徽人。
他的儿子病死,儿媳改嫁,老婆疯了,只有爷孙相依为命。
家里有几亩田,一亩麦子收160元,80元要上缴,种子化肥等要60元,辛苦一年几乎没什么收入。无奈爷孙南下讨饭。
大叔见记者拿着相机,慌忙起身掏出户口簿说:“俺有证件,不要,不要”。记者说:“别怕,我不报告。”
路边要饭的大叔,
与孙子席地而卧。
这个老人每天都在学校里穿行,拾垃圾桶里的破烂。
他是电子科大的教授,退休后把每个月工资全捐给了希望工程,自己捡破烂为生,不仅这样,如果每月有多余的钱也全捐了出去。
他的儿女都在国外,希望接他出国生活,但他拒绝了。
一个高尚的人!!!
要过年了,他给全国民工讨工钱,他要在5年内免掉10亿农民的农业税负担……
他叫温家宝,曾经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地质工程师,现在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
人是铁饭是钢,饿死也不能去偷去抢。一位因为受骗而失去工作及生活费的民工由于5天没有吃饭,晕倒在南宁市华东路瑞康医院的大门前,许多路人纷纷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