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练习卷--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练习卷--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5 14:3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中国“传子不传贤”的王位继承方式最早实行者是
A.黄帝 B.启 C.禹 D.纣
2.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4.老子和孔子的主张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主要是
A.用政治变革代替军事战争
B.在教育思想上都承认私学的重要意义
C.承认矛盾的存在但力求回避矛盾
D.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
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B.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D.创立行省制度
6.汉武帝时颁行“推恩令”,命诸王在本国内再封众弟子为侯,于是王国被肢解,达到“不削而弱”、“藩国自析”的目的。汉武帝颁行的“推恩令”是为了解决西汉初年哪一制度导致的不利局面
A.郡国并行制 B.三省六部制 C.中外朝制度 D.节度使制度
7.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这些文化遗存
A.奠定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B.标志中国迈入奴隶社会
C.体现人类社会的最早文明 D.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8.西汉稳固边疆、开拓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是
A.实行盐铁官营 B.设西域都护府 C.推行察举制度 D.尊崇儒家思想
9.1955年内蒙古包头召湾汉墓出土“单于天降”瓦当,直径17.1厘米。“单于”是某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该瓦当应是对当时汉军击退该少数民族贵族侵扰的一种颂扬。该少数民族是
A.鲜卑 B.匈奴 C.西突厥 D.女真
10.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他们的主要职责是
A.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和监察百官 B.管理全国军事事务
C.协助皇帝处理全国行政事务 D.掌管刑狱,司法和钱谷
11.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 至于战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郡县,更汉、晋分裂,至隋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12.汉武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实行盐铁官营;设平准官、均输官贱买贵卖;要求商人自报财产,对商人征财产税,鼓励告缗(检举自报财产不实者)。这些措施主要的目的在于
A.增加政府收入 B.削弱商人经济实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13.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从西周的“政自天子出”变为了“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这表明
A.周王室统治广布四方 B.争霸战争日益频繁
C.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D.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14.汉武帝时朝廷政治体制发生重大改革,开始了“中朝预政”,即用侍从之臣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廷争而诎大臣。汉武帝的这种做法
A.有利于中央破格选拔人才 B.导致了少数朝臣权力过大
C.加强了皇权对国家的控制 D.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之争
15.“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其中“中国之政”是指
A.世卿世禄制度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郡县制度 D.察举制度
二、材料题
16.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工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秦始皇规定: 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他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
(1)据材料一、二,说明秦朝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
(2)与前代相比,秦朝地方制度有何历史意义?有人说秦朝的速亡“在政不在制”,谈谈秦朝暴政的表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D B A A B B C
11.B
12.C
13.C
14.C
15.B
16.(1)分封制;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有利于当时政治稳定,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渐钩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2)义务:述职、朝贡。关系:诸侯服从于天子,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同是统治阶级。
(3)新问题: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本质问题:分封制崩溃。
17.
(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等。秦朝暴政的表现:赋役繁重、刑法严苛、文化专制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