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测量长度的一些工具,关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制作课桌的过程中,下料时用螺旋测微器测长度,这样做更精确些
B.毫米刻度尺比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精确度要高些
C.我们在测量时应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
D.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要比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精确度高
2.如图,是晓敏和同学们正在进行百米赛跑的画面,晓敏超常发挥,其他选手与晓敏的距离越来越大。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晓敏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晓敏相对于身后的选手是运动的
C.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断晓敏运动快慢的
D.晓敏始终在电视画面的中央,是因为晓敏和摄像机本身是静止的
3.如图是今年在重庆智博会上一家公司展示的机器人服务员,这是他穿行在餐厅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餐桌 C.托盘 D.墙壁
4.s、v和t分别表示路程、速度和时间,下列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下列各个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6.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
C.甲车在20s~30s之间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在20s~30s之间的平均速度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不同
7.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A.厘米和小时 B.米和秒
C.千米和时 D.米和分钟
8.甲、乙、丙三人各驾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甲、乙、丙所乘的三架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无法确定的( )
A.甲飞机 B.乙飞机 C.丙飞机 D.都无法确定
9.看电视转播百米赛跑时, 我们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 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运动员跑得很快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比赛场地背景 B.运动员本身
C.看电视的人 D.电视
10.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路程上分别以30km/h和5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时间内分别以30km/h和5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
A.甲车大 B.乙车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1.下面所列出的数据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dm
B.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的速度约
C.70dB的环境比较有利于休息
D.一张桌子的高度为15dm
1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 )
A.路程恒定不变 B.速度恒定不变 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D.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13.某同学在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获得了如下数据:L1=2.11cm,L2=2.30cm,L3=2.11cm,L4=2.12cm,则该物体长度为( )
A.2.10cm B.2.103cm C.2.11cm D.2.16cm
1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 B.甲通过2.4m时,乙通过3.6m
C.经过3s,甲、乙相距0.3m D.两车相距1.2m时,运动的时间是6s
15.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若两车相遇时,乙车距M点1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车行驶的速度比乙车行驶的速度大
C.M、N两点间的距离为30m
D.甲、乙两车的相对速度为1m/s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铅笔的长度为_____cm。
17.甲乙两人为了测量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甲在铁管一端敲打一下,乙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传来的声音,第一次是由______传来的,第二次是由______传来的(选填空气或铁管),测得两次的声响相隔0.28s,已知铁管长102m,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______s,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
18.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云与我俱东”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以上两空均选填“榆堤”或“船”)
19.一架飞机在10min内飞行了180km,它的速度是______m/s,合______km/h。
20.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甲所示,人眼所在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A/B),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21.如图所示,图象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前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m;在20~40s内,该物体的运动状态为______(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22.如图所示,电瓶车正常行驶,速度表指示的数值是________m/s,以此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___m。
23.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停表读数为___________s。
24.国庆节期间,瑶瑶同学随父母坐车出去玩。若车向山崖以20m/s的速度开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听到回声,他喊时距山崖的距离为___________m;若车以30m/s的速度离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听到回声,他喊时距山崖___________m。(已知声速按340m/s)
三、实验题
25.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该斜面的标尺分度值为1cm,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______(选填“较缓”或“较陡”)的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选填“路程”、“速度”或“时间”);
(3)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没有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vAC将会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这样测得的平均速度将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6.小明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用它们来“比较两个纸锥下落快慢”的实验。
(1)为了便于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两个纸锥的起点位置应当放置的较______(选填“高”或“低”),且将纸锥按如图乙中的______(选填“ a”或“b ”)所示的位置释放。
(2)关于比较纸锥下落快慢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比较两个纸锥哪个先着地,先着地的运动快;
②拍摄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哪个纸锥在下方,哪个纸锥下落得快;
③测量出纸锥下落的高度和时间,算出下落的速度,速度大的运动快,
针对这三种方法,小明认为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相同路程比时间,如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第二类是相同时间比路程,如_______。
(3)小明想测算一个纸锥的下落速度,他应选择______(选填“大”或“小”)纸锥,测量原理是______,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米尺和______。
四、计算题
27.某汽车以 36 km/h的速度行驶了1h后,离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程,要想在 30min 内到达目的地,问:
(1)全程有多远的距离?
(2)它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
(3)全程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
28.站在百米跑道终点计时台上的甲、乙两名计时员,为同一跑道的运动员计时,甲看到起跑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乙则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则:
(1)甲、乙两名计时员谁计时准确?
(2)若甲、乙两名计时员的反应速度相同,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多少?
29.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出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抓紧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1=36km/h,停车线距道口栏木的距离s0=5m,道口宽度s=26m,汽车长l=15m,如图所示,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当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为230m时亮红灯,为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列车的最大速度应为多大?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D
6.B
7.B
8.B
9.A
10.B
11.B
12.B
13.C
14.C
15.C
16.1mm 7.50
17.铁管 空气 0.3 5100
18.船 榆堤
19.300 1080
20.B
1.55
21.100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
22.12.2
23.2.70 32
24.540 465
25. 较缓 时间 40.0 0.25 偏大 偏小
26.高 a ① ②③ 大 秒表
27.(1)72km;(2) ;(3)
28.(1)甲计时员记时准确;(2)0.3s
29.5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