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
1 .如下图是中国邮政于2018年发行的一枚纪念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邮票。宋应星的重要成就是编著了(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几何原本》
【答案】B
【解析】
【详解】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B项正确;A项是李时珍的,排除A;C项是徐光启的,排除C;D项是欧几里德的,排除。
2 .下图是我国发行的一枚纪念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邮票。宋应星的重要成就是( )
A.发明指南针 B.发明活字印刷术
C.编著《本草纲目》 D.编著《天工开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的史实。属于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3 .下图是我国发行的一枚纪念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邮票。宋应星的主要成就是
A.发明指南针 B.发明印刷术 C.编著《本草纲目》 D.编著《天工开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是明代著名科学家,他编写的著作《天工开物》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部门,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进行了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D项;指南针、印刷术均不是宋应星的发明成就,故排除A项、B项;《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故排除C项。
4 .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中,宋应星与袁隆平两位科学家跨越时空的握手令人动容。“贵五谷而贱金玉”的科学家宋应星著有
A.《资治通鉴》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故选项C符合题意;《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作品,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5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
A.宋应星 B.沈括 C.李时珍 D.张仲景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A符合题意;沈括、 李时珍、张仲景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6 .下列科学家,不是生活在明朝的是( )
A.徐霞客 B.宋应星
C.孙思邈 D.李时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第二子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中的内容:“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明末科学技术领域还有一些与李时珍、宋应星齐名的科学家,如朱载堉、徐霞客等。”可知,ABD选项科学家都是明朝的。C选项是唐代著名医学家,故选C。
考点: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天工开物》的内容和价值。
7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按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指导思想进行顺序编排,将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工农业生产放在前面,而将皇亲贵族和富绅地主关注的奢侈品生产放到后面。这样的编排,反映了宋应星
A.重视工艺制作 B.强调器物的实用性
C.反对奢侈浪费 D.赞成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宋应星按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指导思想对《天工开物》进行编排,将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工农业生产放在前面,而将皇亲贵族和富绅地主关注的奢侈品生产放到后面,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性的特点,强调器物的实用性,故B项正确;材料与工艺制作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反对奢侈浪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宋应星对商业的态度,故D项错误。
8 .属于宋应星的重要成就是
A.编著《天工开物》 B.编著《农政全书》
C.编写《本草纲目》 D.发明活字印刷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符合题意;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B排除;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C排除;毕昇发明活字印刷,D排除。故选择A。
9 .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罗贯中 B.《水浒传》施耐庵
C.《西游记》吴承恩 D.《农政全书》宋应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相关知识内容。根据所学知识,A、B、C三项的关联都是正确有,排除;D项的《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而宋应星的作品是《天工开物》,D项关联错误,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10 .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自然相配合的科学家是(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天工开物》内容的识记。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二子目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的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自然相配合。”由此可知,故选C。
考点: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天工开物》内容的识记。
11 .宋应星编写的《农政全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案】错误把“《农政全书》”改为“《天工开物》”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为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作。这部书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许多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
12 .宋应星著有《农政全书》,该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错误
改为
【答案】错误:宋应星;改为:徐光启。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故本题错误是宋应星,改为徐光启。
13 .《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被誉为“17世纪的百科全书”,其作者为宋应星。()
【答案】正确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因此填写正确。
14 .一本由宋应星编写,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共工艺百科全书”的书叫做________。
【答案】天工开物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著作。宋应星编写,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共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天工开物》。该题目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
15 .请写出与下列人物相关的著作。
(1)李时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应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徐光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雪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红楼梦》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因此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因此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因此徐光启的著作《农政全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因此曹雪芹的著作《红楼梦》。
16 .《__________》有“东方医学宝典”美誉,作者李时珍。《____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
【答案】《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解析】
【详解】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被誉为“东方医学宝典”。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7 .作者 作品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演义》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宋应星 《天工开物》
【答案】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作者是清朝曹雪芹。《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8 . 李时珍 《窦娥冤》
宋应星 《资治通鉴》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司马光 《送子天王图》
关汉卿 《本草纲目》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宋代,司马光编写了《资治通鉴》;在唐代,吴道子画了《送子天王图》;在元代,关汉卿写了《窦娥冤》;在明代,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
19 .明朝时期,宋应星编撰的名著是什么?该著作主要记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撰写有何特点?
【答案】名著:《天工开物》。内容:记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及经验。特点:内容广泛;总结性强;实用性强。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应星出生于江西士大夫家族,有较好的学习氛围,加上自身的勤奋好学,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其时于学问的追求却从未松懈。宋应星治学旨趣最大的特色在于“新”和“异”,其最主要的治学途径就是走出书斋,接触社会,其游历考察和底层官员的仕途经历,使之有更多的机会来了解基层群众生产领域的工艺流程。
——360百科
材料二 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这部书的 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宋应星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能完成科学巨著《天工开物》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何《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宋应星的杰出成就给你哪些启示?
【答案】(1)宋应星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关心社会,了解基层生产工艺流程。整理前人生产技术成果与经验,推陈出新。
(2)本书成书于17世纪。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故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要善于吸收前人成果与经验。了解、研究社会现实,解决当下问题,回馈社会。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宋应星出生于江西士大夫家族,有较好的学习氛围,加上自身的勤奋好学,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宋应星治学旨趣最大的特色在于‘新’和‘异’,其最主要的治学途径就是走出书斋,接触社会”“使之有更多的机会来了解基层群众生产领域的工艺流程。”由此得出,宋应星能完成科学巨著《天工开物》,是一位出身与士大夫家庭,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在治学中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关心社会,了解基层生产工艺流程;整理前人生产技术成果与经验,推陈出新。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天工开物》是宋应星编著的一部科技巨著,本书成书于17世纪;据材料二“这部书的 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宋应星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得出: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故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依据前面的材料分析,“宋应星勤奋学习,走出书斋,接触社会,游历考察和底层官员的仕途经历,了解基层群众生产领域的工艺流程”;“…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天工开物》。得出:分析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要善于吸收前人成果与经验;了解、研究社会现实,解决当下问题,回馈社会。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