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和景帝
1 .下列对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方法表述错误的是( )
A.文帝、景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文帝、景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C.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D.文帝、景帝重视“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官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由此可知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D。
2 .西汉初期在位皇帝的顺序为 ( )
A.汉文帝、汉高祖、汉景帝 B.汉景帝、汉文帝、汉高祖
C.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D.汉高祖、汉景帝、汉文帝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是汉高祖,汉高祖之后是汉文帝,汉文帝之子是汉景帝。文帝、景帝的统治为汉武帝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西汉达到鼎盛。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3 .西汉初年,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的皇帝是
A.高祖、文帝 B.文帝、景帝 C.高祖、景帝 D.景帝、武帝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故B符合题意;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故AC错误;武帝时国家强盛,实现了大一统。故D错误;故选B。
4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说明
A.当时战乱多,土地荒芜,人口锐减 B.汉文帝和景帝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C.汉文帝和景帝减轻了赋税和徭役 D.汉文帝和景帝重视以德化民和勤俭治国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西汉建立之初,因为当时战乱多,土地荒芜,人口锐减 ,A项符合题意;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汉文帝和景帝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是解题的关键,西汉建立之初,因为当时战乱多,土地荒芜,人口锐减。
5 .修养生息政策是谁采取的:
A.汉文帝,汉景帝,刘邦
B.光武帝
C.汉文帝,汉景帝
D.汉景帝,刘邦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代,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逐渐强大,为汉武帝打击匈奴打下了基础,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6 .“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时期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史称文景之治,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7 .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父子作《汉书》时强调文帝“宽忍”,景帝“遵业”,又提出“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的说法加以歌颂。“文景之治”是指( )
A.西汉初年的政治清明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史称“文景之治”,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8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这一治世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文帝、景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C.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D.文帝、景帝重视“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的掌握。选项A、选项B和选项C均表述正确,符合题意,选项D文帝、景帝重视“严刑峻法”,表述错误,文帝、景帝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9 .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A.文帝和景帝重视“以德化民”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初期社会十分穷困,为改变这种穷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ABC项都是文景之治时期采取的措施,D项与史实不符,汉文帝提倡节俭。故选D。
10 .
借助历史时间轴,归纳史实、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以下时间轴,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时间轴中①、②、③、④所示朝代对应正确的是
A.秦朝、新朝、西汉、东汉 B.泰朝、西汉、东汉、新朝
C.西汉、东汉、新朝、秦朝 D.秦朝、西汉、新朝、东汉
【小题2】时间轴②所示朝代部分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汉高祖、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 B.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景帝
C.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光武帝. D.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解析】
【分析】
【小题1】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故时时间轴中①、②、③、④所示朝代对应正确的是秦朝、西汉、新朝、东汉,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小题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02-公元前194年,汉文帝在位时间公元前180-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在位时间公元前156-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在位时间公元前140-公元前86年。故时间轴②所示朝代部分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11 .“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这是《史记·平准书》对汉景帝统治后期西汉社会状况的描述。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汉文帝、汉景帝提倡勤俭治国 B.汉高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C.汉文帝、汉景帝重视“以德化民” D.汉武帝实行了现固大一统的措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朝建立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汉文帝、汉景帝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创造出了文景之治,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汉武帝实行了现固大一统的措施是在汉景帝之后,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2 .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以_______________为本,注重农业生产( )
A.农 B.工 C.商 D.市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A正确;汉初实行重农抑商,BCD不合题意,BCD错误。综上故选A。
13 .“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盛世。下列是庐江某学校学生排演的“文景之治”课堂剧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农民李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政府奖励
B.县令张二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景帝的殡妃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文帝命人依照阿房宫修建豪华宫殿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文景之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命人依照阿房宫修建豪华宫殿,与秦始皇相关,秦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骊山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可知“文帝命人依照阿房宫修建豪华宫殿”,与“文景之治”的史实不符。选项D符合题意;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选项ABC与“文景之治”的史实相符,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 .《汉书·食货志》对汉景帝后期西汉社会状况的描述是:“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货财,”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汉高祖注重发展农业生
B.汉文帝、汉景帝提倡勤俭治国
C.汉文帝、汉景帝重视“以德化民
D.汉武帝实行了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汉景帝后期西汉社会状况”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因战乱频发,生产力不发达,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汉高祖注重发展农业生,汉文帝、汉景帝提倡勤俭治国,汉文帝、汉景帝重视“以德化民,从此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推到仓外;库府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ABC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的时间,所以答案选D。
15 .西汉初年汉高祖为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而采取的政策是____。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推行该政策,经过文帝、景帝两代的整治,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______” 。
【答案】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解析】
【详解】
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16 .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_______”。
【答案】文景之治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故填文景之治。
17 .措施: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________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
【答案】 休养生息 三十税一 以德化民 文景之治
【解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文景帝继续推行的政策是汉高祖是实施的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来说经济上,赋税降到三十税一。在政治上,注重“以德化民”,而不是秦朝的严刑酷法;同时提倡节俭。措施的结果就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
点睛:熟练掌握“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和表现,对应分析题干问题作答即可。
18 .
王羲之 医圣
张仲景 书圣
汉文帝、汉景帝 光武中兴
刘秀 文景之治
【答案】王羲之:书圣
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
张仲景:医圣
刘秀:光武中兴
【解析】
【详解】
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字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集书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②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③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④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19 .西汉文帝和景帝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他们治理社会的措施有哪些?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何作用?
【答案】原因: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荒,国库亏空;③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措施:①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福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法;③提倡勤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作用:①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粮价降低②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强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③有利于汉朝统治的进一步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得分)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文帝和景帝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的原因是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他们治理社会的措施有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福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法;提倡勤治国,反对奢侈浮华。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作用是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粮价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强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汉朝统治的进一步发展。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高祖刘邦发布诏令:减轻田租,什五税一(即国家征收土地产量的十五分之一作为田税);释放奴隶;士兵复员,足以功劳行田宅……
材料二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 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概括汉高祖主张实行怎样的治国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措施。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孔子的治国理念和汉文帝、汉景帝有何相同点。
(4)对比汉初和秦末的历史,谈谈西汉初年经济形势的扭转,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什么启示。
【答案】(1)实行休养生息的治国政策。
(2)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3)都反对苛政,主张以德化民。
(4)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农业生产,关注民生,立足国情制定适合经济发展的政策的。
【解析】
【详解】
(1)根据“减轻田租,什五税一;释放奴隶;士兵复员”可知汉高祖实行的是休养生息的治国政策。
(2)根据“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生活简朴”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措施主要是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3)根据“为政以德”可知孔子和汉文帝、汉景帝都反对苛政,主张以德化民。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农业生产,关注民生,立足国情制定适合经济发展的政策的。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