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屠呦呦
1 .打破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为“两弹一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袁隆平 B.钱学森、邓稼先
C.邓稼先、屠呦呦 D.钱学森、屠呦呦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有钱学森、邓稼先。“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B符合题意;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A排除;屠呦呦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CD排除。故选择B。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与序号一一对应的人物是
A.邓稼先、屠呦呦、钱学森、袁隆平 B.钱学森、屠呦呦、邓稼先、袁隆平
C.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屠呦呦 D.钱学森、袁隆平、邓稼先、屠呦呦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如果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事业”这是邓稼先的名言,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因此,①对应的是邓稼先。②屠呦呦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成功拯救了无数饱受疟疾折磨的患者。因此,②对应的是屠呦呦。③“初心不改,赤诚报国。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这是对钱学森光辉的一生最精炼的评价,他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之一。由于钱学森的付出,使我国导弹、原子弹的研究时间缩短了至少20年,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因此,③对应的是钱学森。④“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对杂交水稻高产的一个理想追求,1973年,袁隆平成功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因此,④对应的是袁隆平。据此可知,与序号一一对应的人物是邓稼先、屠呦呦、钱学森、袁隆平,故选A项,排除对应不正确的BCD项。
3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钱学森为航天技术作出的贡献,可使用的一手史料是( )
A.《科学家的故事》 B.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C.电影作品《钱学森》 D.钱学森遗留手稿和日记
【答案】D
【解析】
【详解】
钱学森遗留的手稿和日记都属于当事人的记录,是最有价值的一手史料,因此要研究钱学森为航天技术做出的贡献,可以使用的一手史料是他遗留的手稿和日记,故选D;AC属于后人整理加工的艺术作品,不是一手史料,排除;课堂笔记提纲属于该同学的学习记录,但不是研究钱学森的一手史料,排除B。
4 .下列哪两位科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A.邓稼先、王进喜
B.焦裕禄、钱学森
C.黄继光、焦裕禄
D.钱学森、邓稼先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表彰“两弹一星”事业的科学家而于1999年国庆前夕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的奖章,其中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23位科技工作者获奖。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5 .2009年10月31日,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与钱学森一起成为我国“两弹一星”杰出功勋人物的还有()
①雷锋 ②焦裕禄 ③邓稼先 ④钱三强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国防建设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解题时注意“两弹一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雷锋与导弹研究无关,排除①,焦裕禄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②与题意不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③符合题意;钱三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④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的成就·两弹一星
6 .“两弹一星”伟业,是新中国60多年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共和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丰碑。这是中华儿女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用智慧和才华 赤诚报国的不朽诗篇。为中国两弹研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有
A.杨振宇、钱学森 B.钱学森、李四光
C.邓稼先、钱学森 D.李四光、袁隆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被誉为“两弹元勋”,所以为中国两弹研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有邓稼先、钱学森,C项符合题意;A项杨振宁与题干信息“为中国两弹研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不符,排除;B项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排除;D项袁隆平是农学家,排除。故选C。
7 .2009年10月31日,中国火箭、导弹和太空技术奠基人钱学森逝世。下列人物中与钱学森一样因自己的科学成就使中国国防力量强大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答案】C
【解析】
邓稼先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卓越的功勋,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与钱学森一样因自己的科学成就使中国国防力量强大。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发现青蒿素的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屠呦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发现青蒿素的是屠呦呦,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选项D符合题意;袁隆平研发了籼型杂交水稻,排除A;邓稼先和钱学森为原子弹的研发做出了贡献,排除BC;故选D。
9 .以下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的是
A.钱学森
B.屠呦呦
C.袁隆平
D.莫言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符合题意,AC项没有获得诺贝尔奖,D项获得的是诺贝尔文学奖,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0 .当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当选“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时,整个民族为之动容,不仅为他“刺破青天锷未残”自豪,而且更震撼于他那种“国为重”、挺起民族复兴大业坚实脊梁的精神!下列人物与钱学森同一时代且堪称“民族脊梁”的是( )
①邓世昌 ②张謇 ③王进喜
④邓稼先 ⑤袁隆平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张謇是清末状元。故②不能入选。所以A、B、D三项可直接排除。
11 .“杂交水稻”“青蒿素”分别与科学家有关的是( )
A.袁隆平、屠呦呦 B.屠呦呦、袁隆平 C.爱因斯坦、袁隆平 D.钱学森、屠呦呦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故A符合题意。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钱学森是两弹元勋,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 .下列人物分别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对应正确的是
A.屠呦呦袁隆平莫言 B.袁隆平屠呦呦莫言
C.莫言屠呦呦袁隆平 D.袁隆平莫言屠呦呦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屠呦呦成功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改革开放户,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家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B正确;ACD对应顺序不对,排除;故选B。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袁隆平、屠呦呦 B.袁隆平、莫言
C.屠呦呦、莫言 D.袁隆平、邓稼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C符合题意;袁隆平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不符合题意;袁隆平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B不符合题意;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下列属于秦汉时期斐然的中医学成就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秦汉时期斐然的中医学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C选项符合题意;《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选项不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选项不符合题意;《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北魏郦道元著。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下列古代人物中,与屠呦呦同属医学领域的是( )
①华佗
②张仲景
③李春
④祖冲之
⑤李时珍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属于医学成就。华佗是东汉名医,研制出麻沸散;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是药物学的集大成者;祖冲之是南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李春是隋朝著名的建筑师,故③④不合题意,含有③④的AB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C. ①②⑤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医学领域”是解题的关键,华佗是东汉名医,研制出麻沸散;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16 .“两弹元勋”钱学森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58年爆炸成功。( )
【答案】把“钱学森”改为“邓稼先”;1958改为1964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邓稼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1964年。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图(如下图)。
材料二:1949年,年仅38岁的钱学森已经是在物理学界享誉世界的人物了。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态度坚决拒绝了美国优厚的工作报酬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称自己是中国人,一定要回祖国效力。但美国认为钱学森一人能顶两个军的兵力,拒绝他离境。钱学森被软禁长达五年之久。但钱学森始终没有放弃为国效力的念头,经过多方共同努力,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的原子弹和卫星,都是在以钱学森为首的一批爱国科学家主持下完成的,一举打破了西方大国和苏联对我国的威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哪一年?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重大意义?
(2)请列举一位除钱学森外的“两弹元勋”。
(3)根据材料二,我们要学习钱学森的什么精神?
【答案】(1)时间:1964年。
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示例:邓稼先、钱三强、孙家栋等。
(3)示例: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等(符合题意即可给分)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除钱学森外的“两弹元勋”还有邓稼先等。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要学习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献身科学、坚持真理的精神等。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两弹一星”。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两弹元勋”。解答第三问需要学习钱学森的精神品质。
18 .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在哪一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列举出当时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2个国家。
(2)图2中“两弹一星”所指内容是什么?
材料: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
【答案】(1)航天领域;苏联、美国、法国、日本。
(2)原子弹(或核弹)、导弹、人造卫星。
(3)原因: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钱学森具有突出的科学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航空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图1“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在航天领域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当时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有苏联、美国、法国、日本。
(2)依据图2中“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课本所学,“两弹”是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成果研制是新中国国防事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标志,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依据材料三“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有: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钱学森具有突出的科学才能。
【点睛】
(1)问“‘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可答问题;(2)问“两弹一星”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可知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3)问材料三: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是解题的关键,可知美国和中国处于敌对状态,据所学可确定答案: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钱学森具有突出的科学才能。
19 .习近平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幹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材料二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材料三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感动中国推选员阎肃对钱学森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亲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于何时?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这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学森入选“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与国家强盛关系的认识。
【答案】(1)原因:二战后,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钱学森具有突出的科学才能。
(2)时间:1964年10月16日。原因:打破了美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3)理由:钱学森参与研制了原子弹、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取得成功。
认识:科技发展推动国家强盛;国家强盛需重视科技创新。
【解析】
【详解】
(1)根据“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冷战政策,中美处于敌对状态。而钱学森具有突出的科学才能,他的回归会壮大中国力量,对美国不利,因此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国。
(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二问:根据“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概括可知,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打破了打破了美国等大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3)第一问:根据颁奖词“大千宇宙,……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可知,钱学森在艰难的情况下,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参与研制了原子弹、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取得成功,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技发展推动国家强盛;国家强盛需重视科技创新。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易小燕《邓稼先——埋名戈壁28年》等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在全球蔓延,难以遏制。1969年,屠呦呦从整理历代医典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继而研究抗疟疾药物。1971年,她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疾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即后来的青蒿素。1992年,她又研制出双氢青蒿素,疗效为原先的10倍且成本低。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当时,评审委员会委员说:“得益于屠呦呦的研究,过去十年全球疟疾死亡率下降了50%,感染率降低了40%。”
——摘编自刘甲玉《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邓稼先、屠呦呦各自科学领域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邓、屠二人主要成就的积极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邓稼先、屠呦呦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答案】(1)邓: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和制成核武器。(若只答“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或“制成核武器”给分)
屠:研制抗疟疾药物青蒿素。
(2)邓:打破了美苏等大国核垄断地位,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安全和国际地位。(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屠:有效抑制了疟疾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也有助于中医药学在世界的推广。(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心系国家命运或胸怀天下(关心人类健康)的博大情怀;勤奋、执着和求真的科研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二信息可知,为了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邓稼先和战友们克服了生活困难、科技条件(或工作条件)的困难。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1971年,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在青蒿中成功提取到一种无色晶体,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她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屠呦呦二人主要成就的积极影响:邓:打破了美苏等大国核垄断地位,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安全和国际地位。屠:有效抑制了疟疾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也有助于中医药学在世界的推广。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可知,邓稼先、屠呦呦体现出的优秀品质有心系国家命运或胸怀天下(关心人类健康)的博大情怀;勤奋、执着和求真的科研精神。
(
1
)